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失控:解讀新世紀亂象----布里辛斯基【陳秀娟 譯】
2009/03/06 12:37:08瀏覽1469|回應0|推薦0

【作者簡介】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 1928——

美國最著名的國際事務評論專家、前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目前是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顧問與董事,同時也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的教授,開設美國外交政策等課程。他的著作等身,包括了《大國政治》、《美國的危機與轉機》

【雜記】

1.人類近代歷史急遽的變化 及歷史軌跡的不確定性 讓歷史被壓縮了 使我們對社會的理解跟現實差距極大 這個不連續性 這個差距 乃當今歷史重要的特質  又資訊交通的發達 讓我們空間距離縮短了 文化關係也可拉近審視 由於這種距離感的消失 使我們對全球各地不均的現象 迅速獲得更深的認識 如果有政治意識的推波助瀾 這樣的不均現象 必定引起群眾的排斥 可能從無組織性的仇恨態度 進化為有組織性的報復

2.科技急遽的發展 使人類對自我本身與週遭環境的控制力遠勝往昔  但因消費主義的思潮澎湃洶湧  商品化的物慾橫掃全球  人們對物質的欲求幾達巔峰  然而 在社會道德及本身自制方面 我們的標準 日趨模糊 這種倫理的紊亂 讓我們對歷史脈動的了解與掌握 陷入困境

3.與過去相比 我們正快速衝向未來 未來演變的步調 早已非我們的意願可以來掌握與控制 事實上 我們正朝向完全陌生的軌道加速前進  我們是否應該思考 在這澎湃洶湧  商品化消費主義的思潮席捲下  仍可保有自我的清醒  仍可成為本身的主宰 進而的掌握歷史的脈動  以免自食惡果  無論是對個人 社會 或國家來講

4.理性 早已取代宗教的道德觀 成為政治行為的指導原則  而法律訴訟程序也取代了教會  成為界定道德的標準  曾經是個人行為內在依循的宗教  自此已由法律系統所取代 很不幸的它只是最低的標準 這種法律系統的道德  淹沒了宗教的道德觀  使許多人游走其邊緣來刺探  以擷取更大的利益

5.我們為何喜歡民主政治? 與其說是為了政治理想  毋寧說是為了自己謀求更大的生存發揮的空間 或減弱統治者無上的權威 其實 從古雅典以來  民主政治一直是窮人的武器

6.美國極需哲學性的省思 以及文化上的自我批判 美國人民必須了解 以享樂作為生活目標並不切實際 當我們所處的社會缺乏共同的準則 人人皆抱著利己的心態 這個社會便有瓦解之虞

7.政治情勢受以下4大動力影響:a.科技力量 b.政治行動主義 c.個人的期望 d.社會變遷的步調 

8.布氏結論:人類若想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 首先就得解決全球精神危機

a.人類雖無法完全控制一切 但減少自制或完全不加自制更糟 民眾必須以發自內心的自制力來自我約束 並判斷何者為是 何者為非

b.個人欲望也要自制 因少數人無限度的追求物質享受 不僅拉大全球生活水準差距 更使人類的道德蕩然無存

  c.在這個事事難料的世界 道德是人們惟一且主要的心靈安定劑 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道德規範 將是全球政治所不可或缺的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271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