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保持肌筋膜彈性,讓我們可以透過動作調整肌肉和骨骼(上) ---- 康健出版
2024/07/15 19:49:55瀏覽72|回應0|推薦0

2020-04-16.文 / 楊定一

一般人想到身體的結構,可能就會先想到脊椎。這也是我在推廣結構調整時,最先強調的一個重點。很有意思的是,雖然我們都會覺得自己站著的時候是「直」的,但無論站姿再標準,從側面看,就會發現我們的脊椎都是彎的。這種彎不是彎腰駝背的彎,而是身體為了保持軀幹的平衡,需要兩個自然的彎度來做一個對稱

這種上下對稱的彎度,讓脊椎在後頸和上背部向後方微微拱出,到了中背往前稍微前彎,在下背部再微彎向後。這種帶著雙重彎度的結構讓人體有一定的彈性,也是一個維持平衡的機制。 然而,也正是因為身體有維持平衡的需求,脊椎上半部的失衡,很可能在脊椎下方也就自產生一個額外的彎度來配合,幫助身體支撐住。或者反過來,下半部的失衡,需要上方額外的偏移來搭配。有些朋友或許還記得,我在《真原醫》舉過兩種姿勢不良的例子,因為下背部和腹部的肌肉無法支撐身體的重量,而造出將骨盆後傾(鴨式)或將肚子凸出(大鼓手)的姿勢,也就是背部配合臀部的重量而往前傾或配合凸出的肚子往後仰,來平衡身體。 過去,我時常提到代償(compensation)的機制。沒有醫學背景的朋友,或許會反應不過來,可能不明白這個機制在強調什麼。然而,這個觀念其實是簡單再簡單。只要接著往下讀,也就自然會理解,為什麼我在談結構調整的運動時要帶出這個觀念。

代償,是一種身體為了保持運作而相互配合的機制,或者說是一種替代、補償的機制。代償可以發生在生化代謝的層面,也可以發生在結構與姿勢的層面。有了代償的機制,讓身體至少在短期內能守住一定範圍的架構和功能,而不會因為單一部位的異常而崩潰。當然,代償是有代價的。來幫忙支援的部位,必須承受更重的負荷。如果代償是長期的,也就反而造出新的失衡。舉例來說,大多數人都有過腳踝扭傷的經驗。為了能走路而不弄痛扭傷的腳,我們會小心翼翼把體重儘量交給另一隻腳來負擔,也就這麼一跛一跛地走上好幾天。扭傷的腳好了之後,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沒扭傷的腳反而特別痠、特別累。 甚至,如果時間拖得久,即使扭傷的部位已經好了,我們也可能發現自己走路的姿勢已經歪掉了,就好像還想繼續保護受傷的位置。更別說兩腿的受力不平均自然影響骨盆,而可能再進一步影響體態。這種長期代償導致的失衡,即使意識到了,也需要一點時間慢慢矯正回來,才能恢復均衡。我相信,到這裡,讀者也會得到一樣的結論:原來一個人要維持運作,是全身各角落通力合作的結果。

我之前用過柚子來比喻肌筋膜和肌肉的關係。我們可以把包著果肉的半透明膜當作肌筋膜,而肌肉就是被包在裡頭的果肉。透過柚子果肉的比喻,我們大概可以想像得到它是怎麼包著每一塊肌肉、每一束肌束、甚至每一絲小小的肌纖維。

脊椎固然是身體平衡的中心,但它本身並沒有動力。我們要動,還是要靠肌肉的收縮和擴張而達成,再加上透過筋膜組織(fascia)來協調肌肉彼此之間的平衡,同時牽動肌肉和骨骼的動作。其中,包裹肌肉的筋膜組織,又稱為肌筋膜(myofascia)。肌筋膜充滿延展性的特質,來自纖維母細胞和膠原纖維。一般人光聽名字,是不明白纖維母細胞的作用的。然而,這個名字聽起來陌生的細胞,可以說是我們體內最普遍的細胞,說它無所不在都不為過。它就好像把我們全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黏合起來的膠質。當然,對大多數朋友來說,纖維母細胞還是個拗口的名稱。

其實,我們可以試著這麼記:它是身體內產生纖維(尤其帶黏性的膠原纖維)的源頭,才被稱為纖維母細胞。至於膠原纖維,我們只要接觸過護膚用的膠原蛋白液,都不會太陌生,知道它是為身體帶來彈性和黏度的一種材質。從維持身體的黏合以及彈性的角度來看,纖維母細胞衍生出來的肌筋膜,是一個完整而且「活」的架構,隨時在黏合,隨時要維持彈性和架構。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8081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