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實在的現實》導讀2:心靈的本質(下) ----- 謝伯讓
2024/05/15 22:07:38瀏覽102|回應0|推薦0

2022.07.01 臺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意識的困難問題

不過,物理論也並非無懈可擊。為什麼大腦這樣的物理系統會產生心靈?究竟是腦中的什麼機制產生了心靈?如果我們用電腦模擬大腦的功能,那電腦也會產生意識嗎?最關鍵的問題是,就算我們最後發現腦中某個神經迴路啟動時就必然會出現意識,我們仍可繼續追問:「為什麼」這個腦中迴路啟動時就會出現意識?主觀的心靈意識經驗,究竟為什麼會從這個神經迴路中蹦出來?這個問題,就是哲學家查爾默斯(David Chalmers)所提出的「意識困難問題」(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畢竟,主觀的意識現象似乎和客觀的物理世界格格不入,而這也是在夜深人靜時,看似主流的物理論仍然會讓人輾轉難眠的原因。

新穎又古老的理論出口----意識實在論

透過上述的心靈哲學歷史脈絡,我們可以看到思想家們由早期的「二元論」,一路開展出五花八門的心靈理論。其中包括融二為一的單子論和雙面論,也包括劍走偏鋒的一元「唯心論」和一元「唯物論」。但令人坐立難安的是,即使是挾著腦科學證據為令牌,當代主流的「物理論」在面對「意識困難問題」時仍是一籌莫展。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本書作者、著名的認知科學家霍夫曼(Donald Ho man)提出了一種不同的理論出口。霍夫曼主張「意識實在論」(conscious idealism),他認為世界的根本存在,其實應該是意識霍夫曼的理論靈感來源之一,是來自於他對生物演化的觀察。透過電腦模擬,他發現演化上最有競爭生存力的生物,並不是「最能夠感知到世界真相」的生物,而是「最能透過偏門技巧去趨吉避凶」的生物。換言之,在演化的壓力下,我們的心靈並不一定會看到世界的「真相」,而只是會看到有助於我們生存繁衍的「方便假相」。 以手機上的應用程式小圖示為例,那些小圖示其實只是方便我們去和手機內資訊互動的「介面」,而不是資訊在手機電路以及二進位數字運算下的原始模樣。同樣的,大腦透過感官所建構出來的虛擬世界,可能也只是大腦用來幫助我們與世界互動的「介面」或「方便假相」,而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

如果我們的意識內容只是大腦創造出來和世界互動的「介面」而非「真相」,那世界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樣子呢?霍夫曼認為,世界的本來面目,可能是由許多「意識主體」交織而成的一個巨大互動網絡。而大腦透過感官所捕捉到的資訊,就是我們用來和其他「意識主體」的一種互動介面。霍夫曼的意識實在論,在心靈理論的光譜上比較接近「唯心論」,但是他沒有像柏克萊的唯心論那樣,主張世界的存在必須要依賴上帝的感知。有趣的是,意識實在論和東方佛教傳統的唯識論有幾分神似。有長期正念練習經驗的霍夫曼,或許就是從中獲得了些許靈感。

然而,霍夫曼的意識實在論目前仍不完備,究竟這些意識主體的本質是什麼?意識主體之間如何互動?大腦和感官又是如何捕捉到意識主體網絡中的各種訊息?霍夫曼的這本書,將會開展出更多問題,並且引領出一條新的道路!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8061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