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唯識:新的意識科學 (2) ---- 楊定一
2024/05/18 12:22:24瀏覽79|回應0|推薦0

2020-06-17   

接下來,透過「全部生命系列」的作品,我一邊寫,一邊建立一套完整的詞彙。這麼做,除了幫助我自己節省時間,同時也為你省下了許多光陰。有了共同的語言,我們才能一路走到這裡,而能準備好自己來接軌──跟一體接軌。當然,我也不斷提醒,你我還是要透過練習,而且是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是一天 24 小時、一星期 7 天、一年 365 天不斷地練習,才可以把這許多觀念沉澱到潛意識裡。甚至進一步,讓它隨時可以浮出來。只有這樣子,你才不知不覺,讓「全部生命系列」所談的觀念能真正成為你生活主要的部分。並且,在練習中,你會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完整的迴路(neural network),而讓自己面對生命有一個嶄新的開始。你可能會想問,到了這個時候,我為什麼還會想再一次動筆,重新把一個完整的意識相關的理論帶出來?透過練習,再加上過去累積的那麼多觀念,不就夠了嗎?這麼講,當然也是對的。但是,我總認為,我們過去所談的,絕大多數還是從身心出發,是從一個角落、一個局部在表達。我們很少有機會站在一個更大、接近全部或一體的層面來回顧一切,包括這個人間。對於你,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點,這種理論的架構,可能會是你現在這個階段最需要的。

我透過文字和表達所嘗試的,也就是為你建立一個關於真實的架構,同時讓這個架構可以說明你個人從練習得到的體驗,甚至可以加深你的領悟,而讓你得到一種全面的整合。我也希望透過這種全面的整合,讓你在迷茫中隨時擁有一個指南針,能夠為自己指引方向。說到指南針,確實,你可能會迷路。然而,這不是你擔心得了的。這早就是你我活在人間的現況。你、我、每個人都會迷路,也隨時都在迷路。你只要觀察自己:面對周邊的人、事、物、情況、考驗,是不是馬上就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眼前的一小點?就這樣,你隨時忘記了自己真正的身分。這一關,誰都過不了。更何況,你不見得有一位好老師在身邊提醒你。這時,你會更需要一個完整的理論架構、知識體或古人所說的「法」,帶著自己不知不覺走上──沒有回頭路的路。   

此外,我常常聽到有些朋友說(你很可能也說過),理論是理論,實務歸實務。坦白講,我自己也說過類似的話,就好像心裡暗自認為兩者各走各的,搭配不起來。然而,我寫《唯識:新的意識科學》這本書,所想表達的是──事實,並非如此。會有這些表面的矛盾,也只是因為你我是透過身心、透過肉體的聰明在看生命。然而,這種聰明(我通常稱為小聰明、人間的聰明)對整體並沒有什麼代表性,也不足以全面地說明、解釋你透過練習而得到的體悟。只是,這種從頭腦而來的限制,最多還是一種表面上的阻礙。透過這本書,我希望能打破任何限制,讓你可以透過每一句話、每一個念頭、每一個感受,整合你更深層面的領悟。這樣,才足以消除你全部的矛盾。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這次的分享,還是選擇用直接跟你對話的方式來表達。如果你有科學背景和相關的訓練,也許會很驚訝這樣的選擇。畢竟,大多數人(包括我),只要講到科學,想到的會是一種中立而客觀的口吻,好像是一個第三者站在外頭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還要引用各式各樣的根據來佐證。然而,意識這個主題,和一般科學截然不同。我認為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考驗。我不是沒有嘗試過用科學界熟悉的方式,來切入意識的主題。比如說,儘管 1998 年是我在美國東岸工作相當忙碌的時期,我仍然在巴西最大、擁有幾十萬讀者的科學期刊《科學和文化》(Ciência e Cultura)爭取到整整一期的篇幅來談意識。那一次,我不光是自己寫了引言和專文,更向各領域相當有地位的專家邀稿,希望達到一個整合。後來,我在美國擔任好些期刊的編輯,也試著用這種方法來整合意識的科學。不過,現在回頭看,當初的嘗試可以說每一次都失敗。沒有一次,能達到我一開始的理想。   

當然,這個情況並不難理解。畢竟意識這個主題,其實沒有客觀的根據可以引用。我又怎能用這樣的方法來探討別忘了,我可以引用的任何根據或佐證,本身還是落在客觀現實的範圍。然而,從我個人的體會來說,任何可以觀察到、可以表達的客觀現實,都還是從主觀的意識延伸出來的。再進一步,這個世界、一切、包括物質,都是從無限大的意識延伸出來。基於這一點,如果你也要探討意識這個主題,也就應該是採用顛倒的方法,倒不是依循傳統──從客觀觀察到的一個點,去理解這無限的整體。從客觀的現實出發,去探討無限的意識,這本身完全違反最根本的定律,而是不可能成功的。你只要想用一個客觀、有根據的方法來面對意識,也自然會發現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畢竟,針對這無限大的意識、永恆的整體,又有什麼東西可以稱為根據?是這樣,我才會把科學家熟悉的這種方法暫時擺到一旁,而選擇分享我個人最直接的體驗。也許會有那麼一天,未來的人的聰明可以達到一個地步,而真正為意識建立一個完整的科學基礎。然而,我很有把握,這樣的基礎絕對離不開這本書所談的觀念。畢竟,科學離不開經驗,而一套理論首先要符合實務上的經驗和體驗,才能站得住腳。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80627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