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7/08 08:21:00瀏覽189|回應0|推薦0 | |
2019-06-28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於本週六於日本大阪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舉行「場邊會議」,嚐試解決箭在弦上的美中貿易爭端,能否達成一份雙方皆可接受的協議,全世界都繃緊神經關注。 會前美中都釋放出若干談判訊息,例如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說協議已談成80%,但白宮也強調川普不會為了簽協議而簽協議。川普本人則暗示若沒有結果,他可能先針對總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先課徵10%關稅,也就是他口中的「B計劃」,這是典型的川普談判模式。去年年底川普就先向總值2,000億的中國產品先課徵10%關稅,並威脅提高到25%。然後經過今年前半年長達11回合的諮商破裂之後,川普於5月10日果真做出決定,並且揚言將對剩餘中國輸美產品進行課稅的報復動作。期間川普更對中國通訊巨擎「華為」下達抵制的禁令,並拉幫結派要求其他國家共同抵制「華為」。 習近平也不是省油的燈,面對川普咄咄逼人的氣勢,他也在G20「川習會」前放出風聲,向川普提出三項讓貿易再次休兵、甚或達成協議的先決條件,包括1.美國應取消「華為」的科技產品銷售禁令、2.美國應取消對所有陸貨加徵的懲罰性關稅,及3.美國要求中國增加採購美貨的金額不應超過去年12月「川習會」同意的規模。 比比看川、習兩人各自向對手提出的談判籌碼,就不難看出各自的壓力和脫困之道。 對川普而言,「B計畫」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對美國國內經濟的衝擊較小,因為先前一連串對中國輸美產品的增稅措施,已經開始影響美國消費市場。包括許多連鎖企業和網通業者都「上書」白宮,要求川普暫緩貿易戰。而北京也取消對美國農業州的農產品採購,試圖對川普造成壓力。川普也看穿北京的伎倆,一方面對受損的農民州提供補助,另一方面不斷用美國經濟大好與失業率創新低來向選民信心喊話,希望將物價上漲導致民怨四起的壓力點拖到中國讓步。這也衍生出第二個目的,就是透過與北京的極度施壓與當控軟硬談判節奏,將美中角力的賽局延伸到明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讓「抗中牌」成為選戰的主軸之一。 習近平的「三條件說」,則是著眼於替自己構築防禦堡壘,因為這三個前提都很難讓川普「吞下去」,卻可以讓他對內部交待,同時拉長戰線,將經濟壓力推向川普的連任選舉。為此,習近平還引進外交誘因,包括他上週前往平壤,進行他自2012年接掌政權以來首度的北韓國是訪問,目的正是要用他對金正恩的影響力,來累積對抗川普貿易施壓的籌碼。不僅如此,週六「川習會」前,習近平先與G20主辦國的日本首相安倍進行「習安會」,敲定明年春天到東京進行國是訪問。此舉除了給足安倍面子,自然也是要向川普展現他並不孤立的態勢。 儘管各懷鬼胎,但川、習兩人表面上仍然以禮相待,相互不口出惡言,川普甚至依然稱習近平是他的「好朋友」。但如此相敬如「冰」的假象之下,隱含的是有關美中關係是否會「分道揚鑣」(decoupling)的嚴肅論辯。 在華府的政媒界,即使仍有不少人對於川普採取關稅手段向中國進行貿易戰有不同見解,但對於中國未能遵守國際貿易規範,長期進行不公平貿易行為,卻存在著主流的共識。華府也認為過去的對中「交往政策」(engagement policy)成效不彰,中國的崛起並未符合當初美國的期待,習近平接掌政權後的中國,更成為美國全球霸權的挑戰者。民主黨的歐巴馬政府時代已經採取「重返亞洲」(rebalance to Asia)戰略,來制衡中國的崛起。華府不同意識形態的勢力對於中國,究竟應該採取交往、競爭或圍堵也歷經長久的辯論。 川普上任則是積極地調整對中政策,將北京視為「敵手」,甚至將美中貿易戰的本質,上綱到未來的科技戰與美中霸權爭奪戰。川普的國安團隊更將中國對美國的科技與安全威脅發揚得淋漓盡致,也才會出現所謂美中關係decoupling的說法。 如果拋去情緒性的相互指責,根本癥結所在的確來自中國本身。川普向習近平提出的要求,包括解決強迫外商技術移轉、違反智慧財產權,以及不當補貼國營企業等指控,都是根本的問題。更遑論中國透過這些不公平的手段所獲得的科技與技術,用於發展其「2025中國製造」與「一帶一路」工程,對內緊縮監控與管制,對外擴張全球勢力與軍事威脅,這才構成美中關係的深層戰略矛盾與分歧。 從如此深層的圖像來分析G20「川習會」,就不會犯了見樹不見林的毛病。有人用新冷戰來形容美中關係的角力、甚至惡化,但過去的冷戰是美國與前蘇聯兩大集團的意識形態之爭,主要仍是存在於西方陣營內部的權力競逐,夾雜著核武軍備的不確定性。 但現階段美中關係可能陷入的「新冷戰」,更偏向不同文明之間的強權競爭,涉及經貿、安全、科技、文化更廣泛的的領域。更重要的是中國領導人的世界觀與其前任也有所差異,習近平揚棄韜光養晦的中國低調外交作風,推動「新型大國關係」,又修憲取消任期制,讓美國為首的西方看清習近平政權的本質。 對於美、中兩強之外的其他國家而言,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在於:美國國內對於川普採取制衡北京的手段仍有分歧;多數國家雖對中國有所戒心,但在諸如抵制「華為」的議題上仍與華府有不同立場;川普堅持的貿易公平談判也對其他美國的盟邦帶來壓力。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