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23 07:28:26瀏覽453|回應0|推薦2 | |
馬政府要簽兩岸協議,都是報喜不報憂;三年前簽ECFA,號稱要創造經濟成長一.七二%,中經院說會創造近廿六萬個工作機會,勞委會則評估至少十萬個,卻都只是膨風。現在,這些工作在哪?是哪些薪資水準?根本看不到。現在看到的,卻是勞工的實質薪資大幅倒退到十六年前水準,經濟成長率一路下滑,成為「悶經濟」。這次服貿協議,政府及中經院不敢再膨風,評估最多只會增加一萬一千多個工作,提高GDP一億多美元;有學者取笑,這種經濟規模連一個颱風都比不上,對台灣根本沒好處。 馬政府說服貿協議可以增加台灣投資,事實上,服貿協議受益者是少數西進中國的大企業,受害者卻是大多數的中小型服務業或微型企業及其就業人口。而中資對於台灣的投資,可預見的是因市場小造成的惡性競爭,其負面的影響卻更大。而因此消失或倒閉的中小型服務業產值,將大於未來中資增加的投資。 馬政府說:《服貿協議》可以討論但不可修改,否則我們將失去誠信,會讓世界各國不敢與我交流簽議,這根本是胡謅,1993年立法院議決《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與美國在台協會著作權保護協定》時,即附加八個保留條款方式通過,立院將此項決議函覆行政院,政院再派員赴美協商。更重要的是,《服貿協議》第二十四條第一項規定:「本協議簽署後,雙方應各自完成相關程序並以書面通知另一方。本協議自雙方均收到對方通知後次日起生效」,所謂「完成相關程序」,即表示踐行雙方國內法律程序,而既然須經立法院審議,當然有修改可能,是協議簽署所預見。 2013.07.23立法院召開一場公聽會,社福團體曾質問政府官員,為何要開放非營利性質的社福機構?官員說,「陸資來台不是為了營利」,並透露,醫療服務與社福機構的開放,是對方主動要求的。中國人倒也誠實,不是為了營利,是為了統戰併吞的政治意圖。 2014.03.10立院舉行最後一場服貿公聽會後,我國國會將依據哪一個法律、透過哪一種程序進行服貿協議的審議?令人驚悚的答案是:到目前為止,根本沒有人知道!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國政府迄今為止與對岸所完成的各項協議,處處可見行政權的專擅恣意與國會審議的徒具形式。 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鄭秀玲強調,我國服務業占GDP的70%以上,從業人員超過總就業人口的58%,服貿協議簽署後引發的資金、技術與人員移動,將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及近五百萬勞工的生計,對台灣經濟不但沒有正面影響,反而將有極大傷害。鄭秀玲批評,負責簽署服貿協議的官員,未實質評估對我國經濟的衝擊,也缺乏捍衛全民權益的動機及能力,有嚴重的「代理人問題」,這些官員的怠惰行為已違反民主程序,更將使台灣經濟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她因此疾呼政府:「應立即中止協議,重新與中國談判。」 回顧《服貿協議》之談判,政府縱不讓國會事先比手畫腳,但因牽連層面龐雜,涉及利益重大,最低範圍內亦應先行利益評估,猶應諮詢相關業者,始能確認國家經濟利益之所在。但本案中,絕大部分業者根本不知發生何事,直至簽署文件公布,衝擊各方,於舉國譁然後,政府始委託研究,提出總體經濟影響評估報告,告訴國人簽署協議後將對我國總體GDP之增加率約○.○○二五%! 所以,當務之急是,應由國會制訂一套完善的法律,明確規範兩岸協議之磋商談判、簽訂界限、審議程序以及監督機制,而非任由行政部門在「立法空白」的現狀下,迴避實質的民主審議與國會監督,恣意地進行黑箱作業。 一位為了向中國傾斜,竟然以違法監聽、介入司法之手段意圖剷除國會議長,即使支持度掉到九.二趴,仍不惜與全民對抗的總統,已成台灣的禍源。選出這種領導人,已是天大的不幸;若再容忍其以拚經濟之名遂行向中國傾斜之實,必是台灣經濟的浩劫。台灣人此刻唯有展現人民的力量,方可避免一場迫在眉睫的毀滅性災難。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