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14 06:28:17瀏覽661|回應0|推薦0 | |
最近教育部以去「皇民化」為由,「微調」高中歷史課綱。但論者早已指出,課綱修訂最多之處不在日治時期,而在戰後。因此,新課綱主要的目的不在反日,而在就地合法化國民黨的統治,和已經重創台灣利益的國共交流。 不論是荷蘭、明鄭、日本還是國民黨,統治者的態度始終如一。他們欺壓台灣的現住民,榨取資源;分裂現住民,使之難以與之相抗。他們都是先以武力清除反對者,接著以警察制度或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戒嚴體制,維持長期而嚴厲的社會控制。日本人少數統治的特點,和戰後初期國民黨政府以省籍為基礎所建立的特權集團,不遑多讓,唯一的不同只是被統治的台灣人不會說「國語」而已。當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國民黨政權被逼釋出一部分權力給台籍菁英,長期藉由「威權侍從體制」,將資源分配給支持其統治的台灣人。 解嚴的民主化過程,乃是台灣人去殖民化的長期奮鬥,而後才有今天總統直選等結果。當初最反對這個制度設計的人,卻反諷地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台灣是民主化了,但卻未能落實轉型正義,政體也並未適當修正。以致民主只剩選舉,總統有權無責。對於人民的經濟困境、台灣的國家安全、去核電以維居住安全的要求,皆充耳不聞。只顧著搶當中國治台的代理人,並藉亂調課綱,進行「再殖民化」的洗腦工程;以聯考為要脅,逼青年就範。假借「文化」之名,掩飾中國處處對我不等對待之實。 書寫歷史的基本原則不外均衡對待歷史客體,而非厚此薄彼,強加一己之意識形態於受教者。歷史教育在於促使學者依據文獻,從各種角度,思考問題,而非給定一個答案。舊課綱用「統治」一語,同等對待台灣的不同統治者,並無不妥。如果調整課綱要符於史實,就應均衡地強調日本殖民統治之殘暴與國民政府對台灣的壓抑;如要合憲,便應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合於分治事實的中詞彙,而非「中國大陸」。如今戒嚴時期的教育洗腦,又借屍還魂,有識之士豈能不起而反之?(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