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1/25 09:00:04瀏覽271|回應0|推薦0 | |
2017-10-09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一個國家的興衰,歷史學家常借鑑羅馬帝國的起落,認為最主要取決於三項條件:那就是,有無強而有力的領導者,有無明確的國家目標,以及有無內部人民的認同與團結。其實,一個團體或機構又何嘗不然。因此,教育的興革能否有效推動,最主要須看教育主管機關是否有堅確的領導、追求目標是否明確,並得到教育系統工作人員的認同與支持。 教育是致用之學,教育研究則在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目前台灣教育問題叢生,甚至走向平庸化。其一,教育結構與產業人力的需求脫節,造成「青年高失業、企業高缺工」的雙高現象,導致青年學子苦悶無助,對未來就業前途失望。依研究統計,台灣正值就業黃金期的二十五至二十九歲青年,近六成學歷是在大學及研究所以上,然而任何製造業的人力結構,都是基層勞工佔七成以上,適合高學歷的管理等白領工作只佔一至二成,這顯示教育系統的「產出」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產生嚴重失衡現象,這種問題不但是浪費青年人力,而且也阻礙了社會的進步。推其原因,主要還是在於政府推動「廣設高中、大學」、「高職將走入歷史」等錯誤政策助長升學主義有以致之,青年學子都爭著升大學,大學畢業生已佔該年齡人口的七成,高學歷卻未必是高能力。 其二,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根據最近民調,咸認是一項失敗的政策。因為實施此一政策之前,九十八%國中畢業生都已升學,根本沒有增加入學機會,「免費」不完全免費,「免試」不免試,一試再試,比序再比序,荒腔走板。尤為甚者,對升學主義推波助瀾,扭曲後期中等教育方向,弱化技術職業教育,對整個教育制度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其三,技職教育體系幾近崩解,在升學主義浪潮沖擊下,約九十%高職生要升學,而科技大學增設快速,其師資多來自一般普通大學,大都沒有實作經驗,只講理論,難以培育技職實作人才,如此一來,高職空洞化,其終端教育功能幾近消失,而科技大學又無法培育實作人才,技職教育與產業需求嚴重脫節,弱化國家競爭力。最近一項民調顯示,民眾認為教育部最不重視的是技職教育,無怪乎技職教育體系幾近崩解,令人憂心。 僅舉上述三項,即可瞭解我國當前教育確在危機之中。由此想起,五十多年前,當蘇聯首先發射史潑尼克(Spunik)人造衛星成功升空,美國朝野震驚,咸認其科技水準已落人後,舉國上下反應靈敏,不久即由國會通過「國防教育法案」,特別加強數理教育、科技教育等,以圖扭轉頹勢,重振國威。尤其讓筆者記憶猶新的是,美國「全國卓越教育委員會」(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一九八三年於雷根總統任內所提出的「國家在危機之中」(A Nation At Risk)報告書,向全國民眾報告,美國教育走向平庸,危及國家整體競爭力,呼籲另起爐灶,重整山河。報告書中有一段令人震撼的話:「如果有一個非友善外國強權曾試圖將我們目前所存在的平庸教育強加在美國身上,我們勢必將它視為一種戰爭的行動,然而我們卻讓它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又說:「歷史對於懶人是不會仁慈的」,呼籲美國朝野要立即採取行動,防杜平庸教育浪潮,追求卓越的教育表現。報告書提出具體多項改革方略,至今仍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報告書。這個委員會共有十八位委員,皆為一時之選,包括大學校長、教授、州長、中學校長、教師、地方教育行政主管,各具代表性。該會舉辦多場研討會、座談會及專題調查研究等,歷時十八個月完成這份深具歷史價值的文件。該委員會集結專家學者獻心獻力,針砭教育時弊,提出改革建言,直接訴諸美國大眾,凝聚共識,產生深遠的影響,令人感佩! 看到台灣教育的偏頗走向,筆者又想起十六、七世紀之交,歐洲大教育家柯門紐司(Johann Amos Comenius, 1592-1670)。他是感覺的唯實論中一位頂大的代表,並且是教育史上很佔重要位置的人物。柯氏著有「語學入門」、「大教育學」及「世界圖解」,聲名大振;其所倡導之直觀教學法,舉世聞名,革新教育方法,影響至鉅,近代教育思潮主流中之平民教育與兒童本位之理想,柯氏都早已發端了。遺憾的是,柯氏處在十七世紀前葉,三十年宗教戰爭,歐洲社會混亂,到處都充滿猜忌憤怒和殘暴,各方教育主張分歧,部分甚或偏執,他想將科學研究融入教育的企圖,不獨沒有受到歡迎,反倒生些猜疑。他的教育思想為世人所遺忘,他所主張的諸多基本而健全的教育改革,一直到兩個世紀後才由別人重新提起,重新考究。所以當時許多人認為,假若這位有遠見的教育大師所提改革方案,能及早得到世人接受採用,則歐洲教育組織及科學的發展,恐怕在十八世紀末葉就已大放光彩。(參見王克仁:西洋教育史,中華書局,頁201-202)著名教育史學者寇伯利(Cubberley: History of Education) 就這麼說:「依此看來,教育上的偏執無論在何時在何地,總證明在人類進步的途程中,它是一切障礙中十分厲害的障礙啊!」可見,教育固然在促進社會的進步,但是偏執的教育政策卻會成為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 筆者之所以舉述歐美三則教育史實,主要是其與台灣目前教育困境頗為相類相若。台灣的教育確已走向平庸化,難以支持國家全面發展,美國教育界群策群力,研擬對策,儘速化解。反觀我們教育學術界又研提了什麼對策?值得省思。政府的教育政策,一再鼓勵升學,讓青年學子一味追求高學歷,造成「高失業、高缺工」雙高問題,高職教育式微,技職教育體制面臨崩解,這種種教育的偏執難道不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途程上一切障礙中最嚴峻的障礙嗎?」 不過,筆者不揣淺陋,盼望教育界傑出團隊,除個人各就所長鑽研為文外,對當前國家重大教育問題,能作系統的、全面的及深入的探討,致力大型研究,發揮集體智慧,對國家教育發展的走向產生導引作用。尤其對當前發生,且亟待解決的重大教育問題,立即進行調查與研究,分析問題癥結所在,提出解決對策,供教育界和主管當局參考。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