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習近平會在十九大揭櫫中國模式嗎?---- 顏建發
2017/09/04 08:16:00瀏覽171|回應0|推薦0

2017-06-09 顏建發/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習近平欽點閩、浙舊部蔡奇接任北京市委書記,清華大學前校長、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為北京市長。從本職學能優異與政務歷練完整看,這是在著重個人信任基礎上,所呈現出的專家型官員登上政壇的新趨向,符合專業主義。只是老問題依舊:當「強勢政府」與「依法治國」的因素,仍是服從於「一黨獨大的領導」下,又缺乏司法獨立與民間成熟力量的相制衡時,中國的政治能否走向長期健康、清明與穩定的發展方向,頗令人質疑。

日前,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引起了熱議。依往例,十九大是習近平進入第二任,並提出治國藍圖新頁之際,勢必會出台一些新的論述。用共產黨的字眼來說,也就是為十九大後形成的新政治秩序,提供頂層設計的條件與內涵。它將聚焦於:下個五年中國將何去何從?

過去鄧小平曾提出所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此一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徵就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以及「依法治國」;三者之間是有機的統一。其中,黨的領導是根本,人民當家作主是政治基礎,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任務。

上述這些論述指出意向、原則與願景,但在摸石子過河,尋求政治模式建構之時,總要找到一個在現實上相應的外部典範來做參考,並根據中國的現實而做出調整。鄧小平曾說過「關於民主,我們大陸講社會主義民主,和資產階級民主的概念不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權分立,多黨競選,等等。我們並不反對西方國家這樣搞,但是我們中國大陸不搞多黨競選,不搞三權分立、兩院制。我們實行的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院制,這最符合中國實際。」而習近平2012年底就任後,再加以詮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

很明顯地,不管是鄧小平或習近平,在中國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是要走法治道路,於是,新加坡乃成為中國現實可以援引、參考的對象。1992年,鄧小平把新加坡模式作為中國的榜樣,視為解決中國發展問題的標竿,而在全中國的上上下下,掀起了「新加坡熱」潮。習近平 2010 年往訪時也向李光耀表示:「鄧小平先生生前多次提出中國要向新加坡學習。這種學習過去需要、現在需要、將來也還需要。」

2015325日,台灣某媒體轉述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眾號「學習小組」的文章稱:「新加坡模式允許更多的自由經濟政策,同一黨執政並存,這點對大陸很有吸引力。新加坡是個高度講法治的社會,大陸則是個『人治』傳統的國家,因此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2014102023日)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正是為了加強法治。」

依中國政治趨勢研究專家何頻的說法,習近平選擇新加坡,是因為新加坡有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乖乖聽話的國民,經濟繁榮,一黨獨大,一國一尊。而中國軍事專家劉亞洲等在解讀中國「新加坡化」是指,它在政治建設方面應當實行「精英政治與人民民主政治相結合」。

而中國官員或學者所談的「新加坡模式」,其實是取新加坡發展模式中的廉潔高效率政府以及經濟現代化,但在政治上堅持一黨獨大的威權體制,和新加坡所強調的開放的市場經濟、有反對黨、選舉政治、議會內閣制政體,乃截然不同。2013715BBC中文網轉述《金融時報》曾熱烈討論Orville SchellJohn Delury的《富強-中國通向21世紀的長征》點出了一個要點:務實的古代法家哲學在長期塵封後重見天日,成為中國走向新生的理論指導和依託。實質說來,中國走的反而比較是法家路線。做個比喻,有點像是「中體,新用」(中國為體,新加坡為用)。

《美國之音》曾報導,「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主政後,希望走新加坡模式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他認為這符合中國國情,也符合他個人的理想價值。」不過,自從歐巴馬推動「亞洲再平衡戰略」而新加坡成為堅定的支持者後,習近平十分不滿,未來可能不會再提新加坡模式。一位叫馬拉的觀察家在一篇〈北京放棄鄧時代思維 新加坡角色為何弱化〉的文章分析說,在川普唱衰全球化後,習近平有意替代美國在經濟全球化的領導角色,未來極可能減少,甚至可能停止派遣官員前往新加坡培訓;北京自認已有足夠的自信自己培訓官員。

 

文革世代的習近平及其同僚夸言要建構「中國夢」,有此雄心,上述的推論應是順理成章的事。而相信十九大應會揭櫫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與模式,而箇中,「法家主義」的色彩應該會跟著加重,而立足於這種思維框架,中國任何領導人,不管他叫「習近平」或「王近平」,他在十九大後所面對的選擇是一樣的;這種屬於中國特有的發展模式,至少會強調幾種特質:強勢政府、依法治國、廉能高效。

日前,習近平欽點閩、浙舊部蔡奇接任北京市委書記,而母校清華大學前校長、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為北京市長。從本職學能優異與政務歷練完整看,這是在著重個人信任基礎上,所呈現出的專家型官員登上政壇的新趨向。這符合專業主義。只是老問題依舊:當「強勢政府」與「依法治國」的因素,仍是服從於「一黨獨大的領導」下,又缺乏司法獨立與民間成熟力量的相制衡時,中國的政治能否走向長期健康、清明與穩定的發展方向,頗令人質疑。

在定於一尊的集權社會,當執政者失去制衡力量,將使路線趨於一。趨於一,好辦事,但卻也如哲學家卡爾‧巴柏(Karl Popper)對共產主義的批判-「偉大的觀念會造成偉大的錯誤」。回看中國當前經濟發展畸形、社會倫理淪喪、文化素質低落,以及貪腐橫行、環境汙染惡化等景象充斥,難道這與共產集權脫離得了干係嗎?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0849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