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茶為萬病之藥”語出榮西《吃茶養生記》~轉貼分享
2016/06/18 22:19:05瀏覽2840|回應0|推薦2

~轉貼分享~“茶為萬病之藥”語出榮西《吃茶養生記》

 作者:竺濟法  

     2011421日,寧波茶文化促進會、寧波東亞茶文化研究中心舉辦“科學飲茶益身心——’2011中國寧波‘茶與健康’研討會”,由筆者主編大會文集。在收到的40多篇來稿中,有多位專家、學者在文章中引用“諸藥為各病之藥,茶

為萬病之藥”,說該語出自唐代寧波籍大醫家陳藏器的《本草拾遺》。

筆者為大會提供的《古今醫藥、營養學名家論茶三則》,其中一則是《陳藏器〈本草拾遺〉載茶功》,為此對“茶為萬病之藥”之語作了一翻考證。

《茶經述評》曾引用

     近年來,比較權威的《茶經述評》等多種茶書,尤其是介紹茶與健康的書籍、文章,多引用該語,特別是2008年,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央保健委員會預防保健會診專家趙霖教授,以《茶為萬病之藥,勿忘飲茶健身》,在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健康大講堂》宣講後,被多家報刊、網站轉載,影響極大。筆者曾通過電子郵件請教趙霖教授,詢問出處,未見回音,為本次大會提供的文章也刪了此語。另說“貴在茶也,上通天境,下資人倫”之語也出自《本草拾遺》。   

    筆者曾詢問參加寧波“茶與健康”研討會引用該語的浙江中醫藥大學教授林乾良先生等專家、學者,他們均明確表示非引自原著。筆者為此在會上及10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研討會文集文章中表示,敬請各地專家、學者查找出處。 

《本草拾遺》未記載 

     筆者查閱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出版、由中醫史學專家、本草文獻學專家和本草文獻整理研究奠基者尚志鈞先生輯釋的《〈本草拾遺〉輯釋》,這本46萬字的力作,對《本草拾遺》作了全面解讀、注釋,並未發現上述文字。 

      雖然茶之功效甚多,當代研究有20多種功效,有利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但準確地說,茶不是藥,只是保健飲品,中藥也很少用它處方的,說它是“萬病之藥”實在是誇張之語,何況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萬病之藥”。包括陳藏器、李時珍在內的很多古代醫藥大家,記述本草的功能都很客觀、具體,少有誇張之語。《本草拾遺》記載茶功、茶效,也不過“破熱氣,除瘴氣,利大小腸,食宜熱……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六種而已,怎能說它是“萬病之藥”。筆者以為,此語很可能出於文人雅士的形象思維,而偽託于陳藏器。文人雅士常作誇張之語,如李白的“白髮三千長”、“飛流直下三千尺”、盧仝“惟有文字五千卷”等等。 

    7月中旬,筆者致信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想通過他們請教本草專家尚志鈞先生,雖然他輯釋的《本草拾遺》沒有此語,也許他知道此語的來龍去脈。筆者接到該書責任編輯、寧波同鄉胡世傑先生的回電,說尚老已在200991歲時仙逝,據他瞭解,尚老對多種本草的輯釋非常認真、嚴謹,重要資料、說法少有遺漏,如有存疑,也會作出說明。身為醫師的胡世傑先生表示贊同筆者的觀點,認為此語非出自醫家之口。 

     在未找到出處之前,筆者以為以慎重為好。雖然不排除《本草拾遺》其它版本可能有此一說,但在未見到出處之前,無法消除懷疑。如流傳更廣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語,很多專家、學者都說出處是《神農本草經》,事實是《神農本草經》根本沒有此語,目前查到該語的最早出處是在清代。本次研討會文集中,粗粗流覽就發現7位作者引用此說,均被筆者改為“古語雲”,可見影響之廣。筆者會後為此寫了專文《“神農得茶解毒”由來考述》,已由《中華合作時報·茶週刊》、《茶博覽》等報刊刊出。 

語出《吃茶養生記》 

     1111日,未出席本次研討會、對日本茶文化頗有研究的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寧波東亞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曹建南先生,在收到筆者寄贈的《科學飲茶益身心--2011中國寧波“茶與健康”研討會文集》、看到書中筆者關於“茶為萬病之藥”難找出處的資訊,發來電子郵件說,此語出自日本榮西的《吃茶養生記》。筆者非常高興,解開了心中一謎,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榮西(11411215),日本高僧。宋乾道四年(1168)、淳熙十四年(1187)曾兩次到中國學佛,熱愛中國茶文化,回國時帶去了中國的飲茶文化,著有《吃茶養生記》,尊為日本茶祖。

榮西在《吃茶養生記》中兩次提到《本草拾遺》,其中卷之下寫道: 

《本草拾遺》云:止渴、除疫云云。貴哉茶乎,上通諸天境界,下資人倫矣。

                 諸藥各為一種病之藥,茶能為萬病藥而已云云。(《群書類從》本)

 

     這是榮西的原文。從“貴哉茶乎”開始的文字,是榮西之語。傳到中國後,被簡為“諸藥各為一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這就是此語和上句“貴哉茶乎,上通諸天境界,下資人倫矣”的由來了。這是筆者查考出茶文化中人云亦云的又一例證。

榮西作為嗜愛茶飲高僧,不需要醫家的科學嚴謹,作此誇張之語是可以理解,也與該書的開頭相呼應: 

     茶也,養生之仙藥也,延齡之妙術也。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采之,其人長命也。天竺唐土同貴重之,我朝日本曾嗜愛矣。古今奇仙藥也,不可不采乎。 

貴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吃茶養生記——日本古茶書三種》 

     雖然7世紀茶已傳到日本,唐貞元廿一年(805)則有高僧最澄將浙東茶籽帶到日本播種的準確記載,但茶在日本很長時間主要出現在寺院、皇宮,真正普及到民間是在榮西著作《吃茶養生記》之後。他在該書中,根據日本的各種流行病、常見病,提出了吃茶法、桑粥法等各種飲茶療法。據日本《吾妻鏡》記載,榮西推崇吃茶養生還有一則有趣的逸事,121424日,榮西逝世前一年,當時日本的最高統治者賴實朝,因昨夜飲酒過量周身不適,眾人奔走操勞仍無濟於事,這天正值榮西到將軍府做法事,得知此事後,立即派人到寺院取來茶,為將軍點了一碗。將軍飲後很快酒意驅散,精神爽快。將軍問:“此為何物?”榮西答曰:“茶”將軍感到很神奇。榮西隨後又獻上《吃茶養生記》,向將軍宣傳吃茶的諸多好處。經將軍和朝臣的推舉,得以很快普及。 

榮西與寧波有緣,他兩次到中國,均是從當時的明州(今寧波)港進出的,第一次在明州天童寺(一說阿育王寺)、天臺山萬年寺學佛,不久回國。第二次在宋4年多,拜天臺山萬年寺臨濟宗黃龍派八世法孫虛庵懷敞為師,並隨師到天童寺服侍兩年多回國,是日本臨濟宗創始人。他還以感恩之心,回國後運來大批木材助建天童寺千佛閣,今遺址尚存。 

日本茶人語中肯 

     茶之利弊,明代傑出的醫藥家李時珍等人早已作出科學結論,認為要根據不同身體情況飲用。出席寧波“茶與健康”研討會的日本中國茶藝師協會理事長、茶學學會會長小泊重洋先生,在會上作了《從兩個實例來看飲茶的功效》,他在肯定茶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特殊功效的前提下指出:“近年來茶的各種功效不斷得到科學試驗的證明,作為健康飲料更是備受關注。實際上,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於它的功效實感不太明顯,甚至有人對於它的功效到底有多大而產生質疑。例如,反映對於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中性脂肪,肥胖等生活中常見的症狀,儘管每天都在飲茶,卻沒有得到改善的意見也很多。問題在哪裡呢?首先要認識到茶不是醫藥品,當然對於它的食療功效的效果當然也是緩慢的。因為茶是日常生活中不問男女老弱誰都可以入口的飲料,如果對每個人都有明顯功效的話,對於比較敏感的人來說,就會有產生副作用的可能性。”他的話是比較中肯的,說明科學飲茶非常重要。


( 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6229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