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推行茶文化名宦~周有基
2014/05/09 19:09:53瀏覽1029|回應0|推薦0

       周有基(西元1875),生卒年不祥,廣東人,光緒時人。為沈葆楨幕僚,牡丹社事件時,周有基任職委員。光緒元年(1875)出任第一任恆春知縣。 

         恆春知縣周有基對港口茶產業的地方夢想。

        周有基是第一個推行茶文化的知縣,他在恆春試種茶苗,這就是著名的「羅佛山茶」,並且在茶山建立茶舍數間。「恆春縣誌」記載: 

       羅佛山茶:距縣城東北三十公里,其地崇山峻嶺;知縣周友機構茶秧,教民種植,並建茅屋三、四間,以為憩息之所;今廢。其茶味甚清,色紅。十餘年來,未能推而廣之;每年所產,不過數十斤。(清,屠繼善,光緒二十年刊本)  

       在自己的縣屬建築茶室品飲。這是地方要員,第一次有系統的把茶文化引進台灣的典範。 

       百年來的港口茶源被誤導,作一大翻案,有一段離奇的機緣,那是因懷舊的關係,恆春鎮公所會計主任葉端明為了尋訪港口茶早期的包裝,請茶山的朱金成包了一包老式港口茶,並蓋上老圖記,不料這枚老圖記上的字跡,卻赫赫有名,上橫「老山茶鋪」,右書「恆春郡港口」,中題「雪梨種名茶」,解讀了這顆百年老木頭章印文,實事求是,打破沙鍋問到底後,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拿去對照恆春縣志,終於推翻港口茶山2位老牌茶農過去誤認港口茶系,源自福建武夷,證實朱家祖上在印文所刻的寶貴字跡,確實是光緒2年周有基所帶入安溪四名種之一的雪梨種茶。

港口茶來源,引述於葉端明所著〈不按茶理出茶入口就回甘的港口茶〉

        早期港口茶的產製,以茶山朱家最早,朱家製茶始於朱振淮,何時開始已無從考據,接著有港口葉齊,雖朱家葉家均以港口茶為名,葉家茶種據葉燈原提及是台灣北部的本地茶種,當時稱他「北仔茶」,產製初期曾請新竹師傅南下傳藝監製,後來葉家山坡地轉種水果、瓊麻,至民國四五十年代,瓊麻園中仍殘存幾株茶樹,接著便完全消失。

        至於朱家港口茶,茶種由何而來,一說為梁燕所引入的小葉武夷茶。一說為首任恆春知道縣周有基所引進,但在恆春縣志72頁羅佛山茶室中記道:「光緒元年,知縣周有基購茶,令民試種,並結茅三橡,以為往來憩息之所。」物產茶之屬又提到羅佛山茶及港口茶,僅提及周有基所購,未提及茶種。

        以上據8263 0日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屠繼善所著恆春縣志。然郁愚所著「茶事春秋」7112月世界文物出版社書中提及港口茶來源亦採梁燕及周有基二說,關於周有基說則有更詳細內容:

        光緒二年,恆春設縣。周有基自福建安溪購烏龍、綠茶、紅心尾、雪梨種於赤牛嶺、老佛山、港口。其所據係依何處文獻並未提及,但考恆春縣志,首任知縣周有基光緒元年七月五日到任,丁憂卸事,次任區則敬則於元年十一明二上七日到任,則屠說光緒二年恆春設縣較史晚一年,至於安溪四茶種考之於朱家祖傳的港口茶圖記印章中確有其事,該圖記由朱振淮傳子朱乾亮再傳孫,日前港口茶已改圓筒罐裝,而非長方型紙裝綁大甲草,但圖記仍在。

        印面上另一問題是縣郡之差,按恆春設縣在光緒元年,造城則始於光緒元年十月十八日,告成於五年七月十五日。設郡則是在1920年,大正9年,即民國991日把恆春支廳升格為恆春郡,與光緒元年〈1875年〉已相差45年之久,而梁燕其人並未見於恆春縣志中有任何一官半職,何時來台不詳,僅見於光緒四年刻於猴洞山之恆春八景題詩,其履足恆春事蹟僅止於此。準此依史而言,當以周有基引進港口茶原種較合於史實。至於朱家雲發號印章則應刻於日據時期,非在清朝設恆春縣時。 

        產製沿革,港口茶由清朝、日據至民國三期,茶種亦有變遷,以朱家先期若為周有基引入的安溪雪梨種為首的最早的港口茶,接著是葉家日據時期設籍港口後,引入新竹一帶的北仔茶系港口茶,民國70年左右,滿州鄉農會又推廣植茶,此期大部分茶種則屬台茶12號。

◎台灣茶訊編撰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319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