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專題]解讀超強大國中國的內心(五)聚焦中國八零後
“八零後”引領13億中國的變化
朝鮮日報/撰稿=林相範,誠信女子大學中國現代史教授 (2011.01.27
位於北京的國家大劇院對於高舉“建設文化大國”旗幟的中國來說,可謂是新的文化象徵。由大型人工湖環繞的這座建築,表面鑲嵌了1.8萬塊金屬板和1000多塊玻璃,發出耀眼的光芒。國家大劇院耗資38億元人民幣,因為流線型的外表,還得名“水蛋”。
鋼琴家郎朗是第一個在國家大劇院彈奏鋼琴的中國人。郎朗出生於1982年,屬於“八零後”,他出生在瀋陽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二胡演奏家,母親是普通工人。但是,郎朗13歲時獲得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年音樂家比賽第一名後,在國家主席江澤民出席的國內演出中首次表演,從而一躍成為著名鋼琴家。原屬全球唱片公司DG的郎朗去年年初轉投索尼旗下,他可謂是世界古典音樂界最炙手可熱的明星之一。在中國人心目中,他是“世界的郎朗、中國的驕傲”。
郎朗能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個性”。他不像普通鋼琴家那樣打扮得整齊端正,留著爆炸髮型、吊在鋼琴絲上出場的表演以及誇張的狂妄感打破了古典音樂的固有形象。郎朗說:“中國是世界第一。中國還有很多比我更優秀的鋼琴家。”他的這種有所誇張的言論體現了中國“八零後”的共同特點,他們對於中國崛起為經濟大國感到自豪的同時,遺憾地覺得“美國擁有的一切物質的東西我們都有。但我們唯獨缺少文化。”因此,他既是古典音樂的代表,又是在國家形象廣告中出現的中國軟實力的代表。
“八零後”是中國1978年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和計劃生育政策以後出生的一代。他們的父母在“望子成龍”的期望下,在他們身上花費了大部分生活費,使他們成為家庭的核心。他們成長的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時期,沒有體會過民族悲哀和受壓迫的感覺,在對未來充滿憧憬的環境下長大。
“八零後”中為普通大眾帶來歡樂的大眾文化代表人物就是憑藉才藝和歌唱表演成為電視明星的“小瀋陽”。1981年出生的小瀋陽是中國最優秀的笑星,同時也是“二人轉”大師趙本山的徒弟。小瀋陽2009年和趙本山一起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後,成為新一代藝人的代表。他在2010年還出演了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賀歲片。
小瀋陽還是熱門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系列的主人公,他憑藉滔滔不絕諷刺別人的演技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八零後”一代已成為中國社會的核心,講述他們現狀和夢想的電視劇自然也是倍受追捧。《婚姻保衛戰》就是一部以幽默詼諧的手法描繪“八零後”生活的電視劇。該劇去年播出時,網路下載次數達到5.5億次,引起巨大反響。劇中的夫妻住著500萬元人民幣的房子,開著50萬元的車,子女的幼稚園學費每年高達14萬元。該劇的導演趙寶剛表示,他們反映了現在不斷增加的白領中產階層的生活。趙寶剛還在電視劇《奮鬥》(2007年)中刻畫了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並在電視劇《我的青春誰做主》(2008年)中講述了父母和子女在婚姻決定權上的爭奪。趙寶剛的這三部作品可謂是描繪“八零後”大學畢業、結婚和婚後生活狀態的三部曲。他們小時候就過著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結婚後仍然繼續著這種生活。因此,導演也把重點從結婚男女的愛情轉移到夫婦二人為保護自己利益而發生的各種矛盾上。
對於學識更多、賺錢更多、享受更多文化商品的“八零後”,中國人持雙重態度。對於他們勇於進取、為成功而拼搏的精神持肯定態度,但對於他們只追求個人幸福的過分現實的態度,則投出批判的目光。“八零後”的內心也存在這種雙重性。據最近進行的一項網路民意調查顯示,79%的人回答說“生活沒有意義”。“八零後”女性希望成為為追求理想和事業而在外拼搏的現代女性,但在這個把“八零後”關進上一代框架中的社會,她們大都沒有辦法和能力打破束縛。還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80%的人回答說“被現實壓迫得早衰”。中國目前還沒有完成規定個人和家庭生活的社會標準——民法典。這一現實造成了這種混亂局面。
只湧現出少數明星的“八零後”能否代表當今中國的全部年輕人還是疑問。大部分農民、工人、中產階層年輕人雖然為郎朗和國家大劇院感到驕傲自豪,但對他們來說,昂貴的入場券仍然是他們跨不過的門檻。但無論如何,“八零後”依然是中國社會變革中最值得關注的對象。因為,在歷史和意識形態方面沒有束縛的這一代最終將引領意識和制度的“改革開放”。朝鮮日報中文網
[新年專題]解讀超強大國中國的內心(五)聚焦中國八零後
八零後,他們也彷徨
朝鮮日報記者 金泰勳 (2011.01.27 )
中國小說家韓寒是“八零後”的招牌人物。韓寒接連發表了體現在城市化的陌生環境中,生活孤獨的“八零後”混亂內心的作品,並成為中國年輕人的偶像。
1999年,讀高中的韓寒主動退學,他於第二年推出了首部長篇小說《三重門》,小說講述了校園腐敗和父母一代的通病——教育熱與社會腐敗現象相結合壓迫青少年的狀況。對於小說的主人公林雨翔來說,為了使自己能夠進入名牌大學,通過行賄將自己變為體育特長生的父母和向父母索要賄賂的腐敗社會等都是不稱職的“老師”。對上一輩感到絕望的林雨翔的憤怒和彷徨引起了讀者的共鳴,因此,該書的銷量達到300萬本。
此後韓寒推出的《一座城池》,以假設的一座改革開放後極度商業化的中國城市為背景,講述了青年所經歷的彷徨、背離和對未來的探索等。青年無業者“健叔”和“我”被捲入打鬥中後,背上了殺人犯的“黑鍋”並開始逃亡。此後,兩人遇上了因有位富豪父親開上轎車的“王超”。三人為了一夜暴富大買彩票。在這部作品中,佔據青年內心的是“不安心理”。在金錢世界裡,沒有職業的被冷落感、在未能融入社會前被誣陷為殺人犯並被追趕的心情、將自己的未來押在結果不明的彩票上的愧疚心等,使他們更加孤獨。
在中國社會,韓寒是個爭論性人物。韓寒在寫作的同時,還搞音樂製作和玩摩托車。以博客出名的韓寒,通過網上短文引來了眾多追隨者和反對者。中國線民將不加入作家協會、不參加簽名會等公開活動、拒絕接受採訪和拒絕原告委託等的韓寒稱為“獨行俠”,但也有人指責他是“自我陶醉的頑固將軍”。朝鮮日報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