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21 01:14:52瀏覽286|回應0|推薦1 | |
GDP和結婚證的苦惱 2010年 6月 18日 星期五 15:53 BJT路透中文網專欄作家 趙岩/文 享受特權是件幸福的事,中美皆然。美國電影《關鍵投票》中,一位潦倒的小鎮公民,因為陰差陽錯擁有了大選中一票定乾坤的機會,而幸運地享受了兩黨總統候選人提供的種種特權。能和未來的總統一起垂釣、閒聊、打飛的、吃燭光晚餐當然是件賞心樂事,但在社會生活中,沒有特權條件下的辦事效率,恐怕才真正決定一個社會的生活品質和吸引力。但從兩段事關結婚證的苦惱中,不難意識到效率和品質也有負面效應,就是要損失GDP。 金融海嘯中,中國總理溫家寶曾一語中的說過,經濟和金融中,信心就是一切,而GDP的增幅,尤其是中國GDP的增幅,因為極大地影響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自然顯得格外重要。 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11.6%;5月底,聯合國上調中國全年GDP預計增幅至9.2%。當GDP顯示中國經濟的“非凡復蘇”,我卻不由想起自己的結婚史。 那是很多年前的十一長假,我和先生靈光一閃決定結婚。夫家火速周知親友,為順利完成七天長假法律民俗兩全其美的高效計畫。作為廣州市民,我則特意諮詢了在京辦理結婚手續所需的一應檔內容,逐項備辦齊全。 “你們倆不能結婚!”當婚姻登記處飄出斬釘截鐵的這句,我們的婚前信任危機被瞬間激發,雖然先生面帶無辜,我也忍不住百轉千回:多年同窗以為知根知底,沒想到此君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不成?如今連結婚權都被政府否決了?多虧登記處又飄出一句:“女方的證明信不行,只寫了出生年月,沒寫你多大。” “有出生年月,不就知道我多大嗎?” “知道是知道,但是不能結!” 心存愧疚的我義無反顧地紮進北京擁堵的車流,端坐在時速每小時5公里的計程車中,開始用手機不懈地撥打廣州長途,尋找假期中的證明信開辦者,但她終於無法趕回,幫我完成這道答案路人皆知的算術。 手持次日機票,山重水複之處忽然柳暗花明地想到一位民政部門的友人;最終,一通撥亂反正的電話,雖然成為現實中的特別關照,但我們至少得以順利結婚。 多年後,我聽到一則有GDP的笑話,才意識到自己結婚遭拒對GDP的貢獻。 這則笑話是有關一位外國留學生向中國教授請教如何理解GDP增長。教授說,中國GDP增長,好比鄉間小路上,兩輛即將相對而過的汽車,如果平安無事,對GDP的貢獻為零。如果其中一個司機一時疏忽,突然將車開向路的一側,造成了一起交通事故。隨之而來的救護車、意外事故服務中心、法律訴訟、親屬探視傷者、損失賠償、新聞報導、整理行道樹等等,即使任何一方生活水準都沒有改善,甚至還蒙受了損失,但社會財富——這些相關活動所帶來的消費增加了,GDP也增長了。 如此粗略算來,當年,我的長途電話費增加中國移動的營收,計程車費增加北京計程車公司營收,能為GDP做貢獻,讓我頗有愉悅感。 但最近幾日,再次見證一個結婚證的苦惱,讓我有些笑不出來。眾所周知,在“世界工廠”定位下數十年高增長的中國經濟,正面臨結構轉型。正如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6月間談中國經濟轉型時提到的,調整經濟結構,是當前緊迫任務,而任務的壓力主要在於是調整人力資源、人才資源。 中國正實施千人計畫,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2010-2020人才規劃綱要》中,僅在中央層面計畫用5-10年引進2000名左右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從海外借腦,從海外借智。 朋友們紛紛海歸,其中一位朋友從矽谷遠赴家鄉福建省準備入駐當地軟體園。他曾由衷感歎,國內當前支持創新創業的力度和誠意甚高,效率更高,“特事特辦”落到實處,入園註冊公司只需半天。 兩天后,話題卻出現了從入園到他父母結婚證的大跨越。這是兩張有收藏價值的結婚證,持有人是這位海歸的父母,發證時間是文革其間,相信60、70歲的老人家很多持有這樣的證件。他的父母出於赴美探親需要,要在國內出具無犯罪證明。其過程讓我自慚,相比於兩位年事已高的老人,自己為GDP所做的貢獻太少。 容我贅述,因為簡單的事情不複雜就不會成為故事。兩位老人首次出馬辦證是週一,當地派出所稱,福建省公安廳電腦升級,不能辦理,兩位老人無功而返,除了為GDP貢獻車馬費。等足三天,兩位老人再次舟車勞頓趕赴該派出所,警員說還在升級,但對何時結束,如何查詢不提供任何資訊。老人家一怒之下從114開始,一路電話追詢到福建省公安廳技術部門,結果反偵察出所謂升級只是辦事人員私自脫崗的托詞。但電話費、車馬費再次對GDP貢獻了一把。 派出所在省廳詢問下經辦,老人家以為終於手續齊備,拿出珍藏30多年,蓋有政府大印的結婚證,來到了公證處,繳納公證費近300元後,公證員問道,“怎麽證明你們就是XX君和XX女士呢?” “我們有身份證。” “那麽怎麽證明,你們不是同名的XX君和XX女士,就是結婚證上的XX君和XX女士呢?” 兩位老人被問得啞然,於是問道,“那您說怎麽證明呢?” “鑒定!”公證員隨後遞出一張鑒定單。場所在另一處距離不近的鑒定中心。 朋友說,老人非常好奇,所繳納的公證費用包括鑒定一項,結果只換來“鑒定”二字就被送去他處再鑒定?!此外,鑒定如何進行,到底是通過鑒定這張30幾年的結婚證上的DNA殘留,還是其他超乎普通人想像的鑒定方法。 老人深深一歎,“國內辦事真難!”就成了這位海外學子歸國的顧慮和心病。 大多數人的大多數生活,都是平常生活,生活的品質不決定於特事特辦的效率。人才首先是人,其次是才,生活半徑不可能只局限在千人計畫或開發區的“桃花源”中。正如這位元海龜朋友說,軟體園的熱情高效讓他心動,而父母通過這件事所帶來的苦惱卻讓他忍不住三思。 我曾有幸在加州充當過證婚人,其中一次馬虎的新人寫錯了名字,但兩個守法公民結婚合理合情,何來“不准和不能”,只有辦事人員不厭其煩的修改。 而在中國,類似結婚證苦惱的GDP的“增長點”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以駕照為例,在中國,駕校產生著巨大經濟效益,要拿駕照,就要先上駕校,憑空為某些人造就了一本萬利的壟斷收益,當然,對GDP也有巨大貢獻;在美國,學車不問出處,通過即可上路, 當然更不會有人考慮向考官送禮,從而製造額外的GDP。而這也成為中美兩國普通人日常生活便利性差異的寫照。因此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美國GDP增幅如此小,恐和沒有深挖“增長點”有關。 彭健,三藩市一家小型室內裝修公司的老闆,這樣概括他在中美兩地過去十數年的經營感受,“在美國作小企業,有人幫你,沒人管你;從四川到河南,從服裝店到餐廳到酒吧,我平常至少要應付5到10個管你的部門。” 而恰恰是在這種乏人管理的環境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誕生在車庫、地下室,承載了一個國家的創業創新夢想,更在“沒有深挖類似結婚證苦惱的GDP增長點”的環境中,成就一個個從蘋果到戴爾到穀歌的科技神話。 中國真的需要那些妨礙效率、影響競爭力、吸引力的GDP的增長點嗎?是否得不償失呢?我不能給出一個武斷的答案,但我相信,只有那些類似結婚證苦惱的GDP增長點儘量少,那些得以專注創新創造的GDP才可能儘量多。(完) yanina.zhao@gmail.com 作者畢業于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及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曾任路透社北京記者站中文組組長,現旅居美國三藩市。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