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想思(二十二):迪拜秘訣
2009/12/15 12:25:42瀏覽294|回應0|推薦1
迪拜秘訣
南方周末 發行日期:2009/12/04 刊號:20091204本報記者陳濤發自上海
這個沙漠國家向來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創造力,但也許需要更多的理性來平衡
  小小沙漠城邦雄心大阿聯酋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也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關於阿聯酋的經濟統計結果不是很系統,時有數字相互打架的現象。不過,總體來說,它是高起點,高增長。官方公布2008年的GDP為9340億迪拉姆(Dirham,當地貨幣單位),按照最新匯率,大約折合2545億美元。這個數字比2005年的1300億美元大約翻了一番,這個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了中國同期的增速,雖然中國也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首都阿布扎比和迪拜是阿聯酋兩個最為重要的助推器,兩者的經濟總量占全國的87%。其中阿布扎比主要產業是石油,而迪拜主要的產業是服務業。
  阿聯酋實行的是(君主立憲下的)聯邦制,各個酋長國有相對獨立的經濟權,可以根據各自的情況,制定相對獨立的發展戰略。
  跟阿布扎比不同,迪拜本來就不大多的石油儲藏幾乎開采殆盡,石油產業為其經濟的貢獻不足6%,地產、貿易、旅游和金融是迪拜的四大支柱產業。其中,地產和建築在經濟占比22.6%;貿易占16%;轉口貿易15%,金融服務占11%。
  從販賣黃金到販賣“世界之最”
  這個奇跡的起點非常低。一直到1954年,迪拜的總人口還不過2萬人,大約相當於一所比較上規模的大學的人數。
  1966年,迪拜發現了石油,從那之後,迪拜開始引入大量的外來勞工。歷史上,迪拜經濟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向印度走私黃金(印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黃金消費國之一,但是,它的政府禁止私有部門輸入黃金,這為走私黃金提供了一個可能性),這樣,它與印度建立了較為密切的經濟往來,這恐怕也是其大部分勞工來自印度的一個原因。外來人口是如此地多,以至於戲劇化地改變了當地的性別比:迪拜的男女比高達三比一。
  從沙漠中一個黃金走私販聚集的小鎮到全球知名的奢華之都,迪拜的發展邏輯非常清楚:先是從石油工業起步,然後是依托港口的貿易、轉口貿易、運輸、物流,再往後是與貿易相關的商務中心和金融中心,最後,地產和旅游業也開始成為經濟的支柱產業。
  歷史上,阿拉伯商人就在充當東西方貿易的中介。良好的港口和服務,幫助迪拜在現在的中東地區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迪拜的三大轉口貿易服務對象是伊朗、印度和沙特;其三大進口來源國分別為日本、中國和美國,其中從中國的年進口額大約為14億美元。獨特的地理位置還給迪拜安排了幾個富裕的鄰居:盛產石油的阿布扎比、鄰國巴林以及沙特阿拉伯;這些地區的富人手握大量石油美元,需要一個投資和消費地方。傳統上,他們會去歐洲、美國投資和消費。自從“9·11”之後,這些阿拉伯富人發現,他們在西方會受到種種限制和歧視,而近在眼前的迪拜似乎是一個取代西方的投資和消費地。
  迪拜的發展戰略符合了這部分石油美元的需求,事實上,它甚至是在迎合這種需求。中東地區普遍基礎設施落後,而迪拜在這方面向來捨得重金投入。近年來,迪拜每年投入軌道交通和道路設施的錢大約為27.2億美元。而它在幾年前的一個計劃是,總投資上千億美元,讓迪拜成為一個沙漠上的人造奇跡。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
  在這些諸多的“世界之最”背後,是大量的熱錢,而為了吸引更多的熱錢,需要給他們不少的“刺激”,這種刺激除了甚至暗含著某些民族自卑的故作奢華之外,還需要大量的利潤做支撐,地產價格的膨脹就是一種非常便捷的刺激。
  在過去的70年裡,迪拜的人口增加了近70倍(當然,基數非常小)。最近幾年來,這種人口淨流入現象還在持續,不同的是,隨著經商環境的不斷好轉以及旅游業的大發展,外來人口的結構從單純的勞工變成了包括商人、白領以及富人在內。
  跟中國的中心大城市相類似,大量的外來人口使得對房屋的需求(包括住宅和商務樓)不斷提升,而隨著基礎建設的延伸,越來越多的地區可以蓋房子了。於是,地產業迅速地成為一個支柱產業。
  跟中國大陸不同的是,在迪拜,人們買房子可以“炒樓花”:發展商畫個圖紙就可以賣樓了,買家付個10%的首期就算買進了,然後可以伺機出售。這樣,一旦樓價出現10%的上漲,對投資人來說,相當於100%的收益。而在大家信心滿滿的時候,樓價上漲10%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實現。於是,大量熱錢湧入炒樓。
  高槓桿是一個利刃的兩面。在上漲時候固然賺錢猛,在下跌時候卻也賠錢快。而去年來的金融風暴之後,全球性的“去槓桿化”讓迪拜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過於樂觀的預期開始變得悲觀———2008年,迪拜的GDP增速幾乎為零,而在2007年3月,迪拜的最高統治者SheikhMohammedBinRashidalMaktoum曾經樂觀地宣布,迪拜的GDP將在2015年變成三倍。與此伴隨,迪拜大約會增加88.2萬外來勞工。此前,從2000年到2005年,迪拜的GDP年均增速高達13.4%,這個速度甚至超過了迪拜的自我預期:2010年的計劃在2005年就實現了。
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人口開始外流———因為迪拜的生活成本非常高,有排名認為,那裡是世界上第二物價昂貴的地區。一個廣泛流傳的說法是,去年底,在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候,一些外國人把自己的汽車留在機場,留下一個刷爆的信用卡,就永遠地離開了迪拜。
  而來自歐洲等地的旅游人口也急劇減少,這讓迪拜的地產業迅速地從過熱轉冷。而地產本身的變現能力很差,很大程度上是靠估值來計算其價值。而在樂觀時期的估值和悲觀時期的估值截然不同,在高槓桿下,這種不同會被數倍放大,最終演變成債務危機。
  西諺曰“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迪拜的問題也許就在於過於急切。別的城市在數十年、數百年完成的建設,在迪拜,要在數年裡實現。而自身相對小的經濟總量(盡管迪拜是世界上最為富裕的地區之一,同時,還擁有其他幾個富鄰居)無法支撐這種建設速度。
  好在石油價格現在重新回升,全球經濟也開始恢復,這些因素都會有利於迪拜熬過這次危機,何況,迪拜向來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創造力。雖然,迪拜也許需要更多的理性來平衡它的想象力。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woo09&aid=35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