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09 17:43:35瀏覽1755|回應6|推薦37 | |
有人想爬過來,有人裝模作樣想爬過去。
柏林圍牆倒塌,倏忽已經二十年,電視新聞報導著「歷史上的今天」,圍牆上象徵自由民主的塗鴉,再度歷歷出現眼前。 醜陋的柏林圍牆,是一頁歷史荒謬劇。 二次大戰結束後,德國被美、俄、英、法四國占領,被蘇聯占領區圍繞的首都柏林市,也由這四個國家瓜分為四塊。一九四五年蘇聯與美、英、法三國鬧翻,在蘇聯占領區內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俗稱東德),首都在柏林市東半邊,被稱為東柏林;美、英、法也成立一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俗稱西德)和老俄分庭抗禮,首都在波昂,柏林西半邊的美、英、法占領區,合稱西柏林,冷戰從此正式展開。 由於東德經濟衰敗,很多東德人紛紛逃到西柏林,東德政府為了阻止人民「用腳投票」,從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起,開始建造柏林圍牆,把屬於自由民主體制的西柏林團團圍住。 這道牆剛開始只是鐵絲網,後來不斷增建,成為長一百五十五公里,高三至四公尺的水泥牆,沿線有三百零二座瞭望塔、二十二座碉堡,水泥牆與通電鐵絲網之間,還留著開闊的無草皮空地,底下埋有地雷,部署了一萬四千名警衛、六百隻警犬,簡直是插翅難飛。 但再嚴密的監控,仍無法消滅人民追求自由的渴望,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七日,十八歲的東德人彼得‧費查,試圖攀越柏林圍牆時被開槍射殺,成為柏林圍牆第一個亡魂。 接著仍有許多人前仆後繼,以挖地道、跳樓、游泳等方式突破封鎖,越過柏林圍牆投奔自由。有一名東德士兵丟下槍枝、跳過鐵絲網逃亡的畫面,更被視為經典。 根據統計,共有五千零四十三人成功逃入西柏林,三千二百二十一人被逮捕,兩百三十九人死亡,兩百六十人受傷,在共產高壓統治下,那些逃亡失敗者的命運可想而知。 由於柏林圍牆阻絕了東西德人民的往來,以及情感的交流,不但冰冷無情,而且血跡斑斑,有些藝術家紛紛在西柏林這邊的牆面創作塗鴉,鮮明的圖案無不在紓發對極權的諷刺控訴,以及對東德同胞的精神支援,只是牆裡牆外之隔,和東德那面的灰灰冷冷,形成強烈對比。 一九八七年,美國的「牛仔總統」雷根,在布蘭登堡大門前發表歷史性演說,呼籲當時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拆除圍牆。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新東德政府計劃放鬆東德人民的旅遊限制,但當時東德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誤解上級命令,錯誤宣布柏林圍牆即將開放,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擁上街頭,柏林圍牆也就這樣被「順勢推倒牆」,遭到了拆除。 十一個月後,兩德終於由分裂走向統一,東西柏林的道路、鐵路和橋梁,在柏林圍牆拆除後,迅速的連結在一起,只剩下部分牆面矗立在原處供人憑弔,還蓋了一座圍牆博物館,讓後人體會這段「讓高牆倒下」的故事。 我們到柏林旅遊,已經是十五年前的事,當時距圍牆拆除還不太久,東西德間建設和人民生活品質的落差還很強烈,長期被封鎖在鐵幕內的東柏林,仍有著一股陰鬱之感,現在德西與德東仍存在若干障礙,但絕對沒有人願意回到圍牆高聳的那個年代。 自從柏林圍牆倒塌之後,前蘇聯跟東歐各國,相繼拋棄了共產主義,連中國大陸也掀起「竹幕」,走向改革開放,這個地球上,雖然仍有意識形態之爭,但已不像冷戰時期那麼劍拔弩張。以談判代替對抗,拋棄極權追求自由,柏林圍牆的倒塌是個重大里程碑。
紅色的地方是東德,東德中間那一小塊彩色補丁是柏林市, 裡面又劃分為東、西柏林。 彩色繽紛畫滿塗鴉的這邊是西柏林,牆面光禿禿、充滿肅殺之氣的是東柏林。 牆這邊可以輕鬆自在的溜狗,牆那邊則是嚴密巡邏的警衛。 二十年前的今天,德國人跳上布蘭登堡大門前的柏林圍牆歡呼慶祝。 我們造訪布蘭登堡大門時,門前這段柏林圍牆已經拆除。 在柏林圍牆的塗鴉前和小熊熊合影。 這幅牆裡牆外的畫非常有意思。 光線不夠亮,找來一位同團的女生當電燈泡。 柏林圍牆好恐怖喔,打開小門呼吸自由的空氣。 最後這張塗鴉是今年在台灣拍的,放在這裡向柏林圍牆的塗鴉藝術家們致敬。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