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8/26 12:58:35瀏覽1069|回應0|推薦10 | |
馬德里的拉斯班塔斯鬥牛場是西班牙最著名的鬥牛場。 2002年夏,歐洲宛如一個大火爐,我們抵達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那天,氣溫超過攝氏四十度,許多廣場的噴水池像下水餃的鍋子,泡滿戲水消暑的人群,這個熱情如火的國度,到處都有人吶喊著「喔累!喔累!」 Olé是西班牙語中常用的喝采聲,聽起來就像「喔累!」。如果說佛朗明哥跟鬥牛是西班牙兩大「國粹」的話,滿場觀眾一聲聲的「喔累!」,就是對表演者的絕佳互動與極致讚美。 佛朗明哥是起源於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地區的一種藝術形式,包括歌唱、音樂和舞蹈,其形成受到當地摩爾人和猶太人的影響,更大量吸取吉普賽人的藝術元素。最原始的佛朗明哥只有清唱,在演變過程中,陸續加入佛朗明哥吉他伴奏,佛朗明哥舞則是一種即興舞蹈,配以拍手、踢踏跟響板,節奏強烈又哀婉悲愴。 觀眾的聲聲「喔累!」是對佛朗明哥表演者的絕佳互動與極致讚美。 據說「佛朗明哥」一詞源自阿拉伯語fellah mengu,意即「逃亡的農民」。當1492年卡斯提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與亞拉岡國王斐迪南的聯軍,攻克摩爾人在西班牙的最後一座堡壘格拉納達之後,很多人被迫皈依天主教,不願屈服的大量摩爾人、猶太人跟吉普賽人逃往偏遠山中。因為這樣的歷史背景,使他們發展出的佛朗明哥音樂舞蹈充滿激憤、抗爭的悲情,但也有著奔放與希望的能量。 佛朗明哥男女舞步有很大區別,男舞者注重步法移動,女舞者則強調肢體語言,一舉手一頓足,甚至是一個眉眼流轉,都像歷盡人間無限滄桑扣人心弦。我們啜飲著手中的雪莉酒,心情隨著音樂與款擺的裙裾而飛馳。欣賞佛朗明哥不能光靠耳朵、眼睛,手跟嘴巴也不能閒著,看到精采處,全場觀眾伴著節奏擊掌,一疊連聲齊喊「喔累!喔累!」這一夜大家全如癡如醉,遺憾的是雪莉酒不能續杯。 同樣喊著「喔累!」在百來人的佛朗明哥小劇院裡發出的讚嘆聲,跟鬥牛場逾萬觀眾匯聚成的震天價響,在氣勢上是完全不同的。 拉斯班塔斯鬥牛場是西班牙最著名的鬥牛場,位於馬德里東部薩拉曼卡的金達萊拉區,其建築風格屬於維新摩爾式,共有兩萬五千個座位,鬥牛季節從三月開始到十二月結束,時間從下午六點「鬥」到太陽下山,大約持續三小時。 抱著體驗當地文化的心情進入鬥牛場,裡面大概坐了五成滿。觀眾席分為三區:「陰影區」票價最貴,這裡看得最清楚,而且完全曬不到毒辣的太陽;「太陽區」票價最便宜,缺點是距離「戰場」很遠,從頭到尾都要接受驕陽的炙烤;比較多人選擇的是「太陽和陰影區」,顧名思義就是剛開始有太陽,晚一點就涼爽了。 在雄壯的進行曲與觀眾歡呼聲中,主鬥牛士、副手與騎馬的長矛手進場了,鬥牛士的華美服裝與鮮豔斗篷,在陽光照射下更是閃耀奪目。早已被激怒的大公牛被放進場內,鬥牛助手先「逗」上幾回合,牛在沙地上噴息刨蹄、牛角猛頂、來回衝撞,就像一頭瘋狂的巨獸,這雖然只是「前戲」,但觀眾們像中了魔似的逐漸陷入興奮狀態。 在一萬多名觀眾「喔累!」吶喊聲中,牛與鬥牛士正跳著一場死亡的探戈。 緊接而來的鬥牛「三部曲」,就是長矛階段、短扎槍階段跟最高潮的「慕萊塔」。其實鬥牛完全是一種不對等的戰爭,人對牛進行消耗、攻擊與屠殺,牛只有被搞到筋疲力盡跟送命的份。可憐的牛被長矛、帶著倒鉤的短扎槍輪番戳刺,早已鮮血直流體力虛弱,這時才以主鬥牛士登場的「慕萊塔」作終結。 主鬥牛士手持斗篷與劍,以各種沉穩、無畏的動作,面對暴衝而來的狂牛,有時跪地有時轉體,與尖銳的牛角間不容髮,一再與死神擦身。人與牛宛如跳著一場死亡的探戈,直到鬥牛士的利劍刺穿牛的心臟。全場的「喔累!喔累!」早已變成集體歇斯底里,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我則心有戚戚焉。 不管怎麼鬥,牛都是永遠的輸家,每年西班牙各地的鬥牛表演,會有一萬兩千頭牛被殺,在這項危險運動中,也不時傳出鬥牛士受傷或死亡的案例。很多西班牙人酷愛這項文化傳統,但也有人斥之為虐待動物的血腥殺戮,因此積極加以抵制。 因疫情的關係,西班牙已經停止鬥牛一年多,據說今年五月初,有近百年歷史的拉斯班塔斯鬥牛場重新開張,想必會重現「喔累!」盛況,只是牛又要倒楣了!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