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張祖詒見證的政壇祕聞─九一八事變和雅爾達密約(之九)
2012/11/11 16:51:20瀏覽618|回應0|推薦0

張祖詒見證的政壇祕聞─(之九)

九一八事變和雅爾達密約

雅爾達密約》對中國傷害之深,後患之大,世所共見。

大會開幕時,馬英九總統親臨致詞,典禮隆重,議程豐富充實,是一次學術界的盛會,也是蔣公日記在美國史丹佛大學開放閱覽3年多以來,首次在台舉行的公開討論會,筆者忝以貴賓被邀與會,至感榮幸。

密約傷害 世所共見

會中提出討論的30餘篇論文,都是學者教授們的精心之作,各就各的

專題,發揮高論,十分精彩。數月之後,經過編輯委員會整理,輯成論文專集,分上、下兩冊,由大同世界出版公司於民國100年4月發行,蒙贈全套,得以拜讀全部論文。但閱畢之後有些納悶,因為所有30多篇論文中,沒有一篇文章專論《雅爾達密約》對民國史的影響,只有一篇題為〈抗戰勝利前後的蔣介石〉(作者鄭會欣先生)的論文中,有一章的幾節文字,簡述《雅爾達密約》的內容大概和幾個重點,未多深入申論。

然而,《雅爾達密約》對中國傷害之深,後患之大,世所共見。蔣公日記中又用相當多的篇幅,留下他對該密約的痛心和憤慨,因之我覺得史學界似乎還有很大空間來加以研究探討。同時我回憶很多年前讀過一本書,書名為《背後的敵人》(The Enemy At His Back),作者是美國一位知名作家伊莉沙白‧勃朗女士(Elizabth Brown)書中有一章專寫雅爾達會議有關中國部分所謂《密約》的前因後果,嚴厲批判《密約》是出賣中國的不義行為。該書出版發行時間,早在半個多世紀以前的1956年,其時西方媒體和學界透露《雅爾達密約》內幕的報導和評論已經不少,但專書論述《密約》的著作還不很多,中文譯本更是罕見(外交公文檔案除外)。

之後40、50年,西方出版界陸續發表許多回顧雅爾達會議的論著,只是中文創作或譯作仍不多見,或許這也是那次討論會上並無雅爾達議題論文的可能原因之一。於是筆者找出塵封已久的舊書,把其中第8章(YALTA AND ADVISERS)全文約2萬餘字,費了兩個月時間譯成中文,準備提供史學界參考(筆者大膽假設國內一定很少人讀過勃朗女士的那本原著)。恰好中正文教基金會為了紀念九一八事變80周年,正在籌備另一場學術研討會,邀筆者參加,並提專文,我所寫的就是這篇〈九一八事變和雅爾達密約〉,同時把《雅爾達和顧問們》的譯文介紹給與會人士參閱。

歷史議題往往時間愈久遠,不論從剖面或切面去觀察,愈能呈現更多樣的面貌──美的或醜的。雅爾達會議是20世紀的一件重大歷史議題,不妨也可作如是觀。

中文譯本 現場還原

附註:2011年9月底,收到一本時報出版、林添貴先生翻譯的新書,書名是《雅爾達──改變世界命運的八日祕會》,原著書名是YALTA : The Price of Peace,作者是哈佛大學浦洛基教授(Serhii M. Plokhy),是第一本根據蘇聯解密檔案,完整還原影響二戰後世界秩序重要會議現場實況的書,敘事詳盡,描寫細膩,把雅爾達會議的來龍去脈,交代得清楚明白,但很可惜,書中對於會議討論有關遠東及中國部分,特別是犧牲中國權益,換取蘇俄出軍參加太平洋戰區對日作戰的經過,著墨不多,在全書500多頁中只占5頁篇幅,遠不如勃朗《背後的敵人》書中敘述得周詳。原著何時出版,譯本未有說明,但從附錄註釋所列很長的參考書籍目錄清單中,可以看到最近的著作日期是在2007年,那麼原著的出版日期,當在2007年之後,可見像雅爾達會議那樣的重大歷史事件,要等60多年之後,方有一本被認為「觀點平衡」、「完整還原現場」的專書出版,林添貴先生的譯作,當然更是首見且唯一的中文版本,但望不是最後的一本。

相隔多年 實有因果

我在研討會綜合座談中以「九一八事變和雅爾達密約」為題發表講話的全文如下:

這個題目所指的兩個歷史事件,都發生在20世紀的中葉,前後相隔13年又半,表相上看來似無直接關連,但探討實際,則有其歷史因果。

大家都知道,九一八事變是徹頭徹尾日本軍閥預謀、用武力攻擊中國的侵略事件。事情發生在1931年9月18日,距張學良1928年12月宣布東北易幟不到3年。那天半夜10點多鐘,日本關東軍突襲我國軍駐在地北大營。第二天,並立即占領瀋陽城。由於中國無力抵抗,日軍長驅直入,迅速進占我東北各大城市,完全不顧違反國際公約和世界輿論的譴責,不出3個月,武裝占領了我整個東三省。並於第二年(1932)的3月,一手導演成立了滿洲國。

(待續)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wanese38&aid=7036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