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桂圓燕麥麵包
2012/10/10 05:33:14瀏覽14509|回應12|推薦153

(感謝電小二推薦此文登上2012/10/12聯合新聞網首頁,生活天氣|貼心下午茶)

這款麵包的特色是質地樸拙,少糖、少油,不加牛奶、奶油,也不加雞蛋﹐加了一些燕麥和水果乾。基本麵團的主要材料只是高筋麵粉、酵母粉和水。

烘焙麵包的基礎在於掌握好麵粉、水的比例,其餘的材料份量、麵包的形狀尺寸,儘可隨心增減、任意變換。

添加燕麥,是響應健康營養原則﹔添加水果乾和柳橙皮,是喜愛水果風味。每次增添一點配料,或變換一下麵胚形狀大小,總會帶來異想不到的驚奇。

烘焙麵包的喜樂,在於體驗麵團發酵成功、麵胚膨脹成型、麵包金黃出爐的美好剎那。當坐下來與眾人分享的時刻,便是登上喜樂的高峰了。

桂圓燕麥麵包食譜﹕
Longan Oat Bread

麵團材料﹕ 高筋麵粉(bread flour) 3杯(450g)
乾酵母(active dry yeast) 2小匙(7g)
2大匙(24g)
1杯+3大匙(285g)
蔬菜油 2大匙(26g)
其它材料﹕ 1小匙(5g)
燕麥(uncooked rolled oats) ½杯+2大匙(50g)
葡萄乾 ¼杯(32g)
桂圓 ¼杯(25g)
紅棗 12顆
柳橙皮糖(orange peel candy) 2大匙
3大匙(45g)

作法﹕

  1. 製作基本麵團﹕
    攪拌盆裡放入酵母粉、糖、一杯又三大匙水(285g),

    用筷子略攪拌一下,靜置五至十分鐘,讓酵母產生泡末﹔

    麵粉用細網篩過﹔將麵粉加入攪拌盆裡的酵母水,加蔬菜油﹔

    起動電動攪拌器,低速攪拌兩分鐘後,關掉攪拌器,麵團仍然留在攪拌盆裡,

    蓋一張保鮮膜,進行第一次發酵(三十分鐘)﹔
  2. 紅棗洗淨後,用水泡一下,瀝掉水,切成小片﹔
    桂圓、柳橙皮用剪刀剪成小丁後,與葡萄乾一起放在小碗裡,用三大匙水(45g)泡開(約三十分鐘)﹔
  3. 燕麥留兩大匙(10g)備用﹔
    將剩下的材料﹕鹽、½杯燕麥(40g)、葡萄乾、桂圓、柳橙皮、紅棗,包括泡水果乾的水,全部倒入攪拌盆裡,與第一次發酵好的麵團混合,

    用電動攪拌器,先用低速攪拌,再用中速(speed 4)攪打至少2分鐘,把麵團攪打出筋度﹔

    用抹油的橡皮刮刀將攪拌好的麵團移到抹油的玻璃盆裡﹔

    蓋一張保鮮膜,進行第二次發酵(三十分鐘)﹔
  4. 用抹油的橡皮刮刀翻動麵團﹕
    將橡皮刮刀從盆的邊緣伸進盆底,將底部的麵團翻轉上來,然後旋轉盆子﹔重複這個翻動麵團、旋轉盆子的動作8~12次,正好把盆子和麵團翻動一圈﹔

    蓋上保鮮膜,進行第三次發酵(三十分鐘)﹔
  5. 重複再做一次上一個步驟翻動麵團的動作,然後蓋上保鮮膜,進行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發酵(一個小時)﹐保鮮膜要抹油否則會沾住膨脹後的麵團﹔
  6. 12" x 18" (30cm x 45cm)長方形烤盤(cookie sheet),鋪一張烤盤紙(parchment paper),烤盤紙上撒少許麵粉﹔
  7. 切割麵團﹕
    廚台上撒一些麵粉,用抹油的橡皮刮刀將發酵好的麵團移到廚台﹔

    麵團不必揉,也不必除掉麵團裡的氣泡﹔麵團很濕軟(切割麵團的刀面要撒少許麵粉),小心切割成12份,每一份約80~85g重﹔
  8. 製作麵胚﹕
    每一份麵團用手指輕輕擠、推、拉,將麵團伸展成長方形的麵皮,大約4" x 6"(10cm x 15cm)的大小﹔從短的一端捲成圓桶狀﹔表面沾一些預留的燕麥片﹔

    捏合處向下,排入烤盤﹔

    蓋一張抹油的保鮮膜,上面再蓋一條乾毛巾,醒一小時,

    讓麵胚體積膨脹2~2½倍大﹔ (此時可掀開保鮮膜,再醒20分鐘)
  9. 烤箱預熱375°F(190°C)﹔入烤箱烤至表面金黃,約18分鐘﹔

廚房筆記﹕

如果切割成9個小麵團,麵包形狀如上述(圓桶形),375°F,烤20分鐘。

如果切割成16個小麵團,揉成圓球狀的小餐包, 375°F,烤16分鐘。

如果切割成4個麵團,每一個麵團做成類似長棍形的法國麵包(bagutte的形狀),排入 12" x 18" cookie sheet 烤盤,375°F 烤20分鐘。

如果切割成2個麵團,做成2條土司,每一條裝入抹油的吐司烤盤(9" x 4" loaf pan), 375°F 烤22分鐘。

我用的燕麥是早餐吃的必須煮的桂格壓扁燕麥片(Quaker Old Fashioned Rolled Oats)。

麵團水份加得很多,麵團很濕,無法用手揉,必須使用橡膠刮刀(spatula)在盆裡翻麵團。

水總共一杯(240g)+六大匙(90g)。其中三大匙用來泡葡萄乾、桂圓等水果乾,泡過後水果乾連同泡過的汁水一起加入第一次發酵好的麵團裡。

切割麵團時,不要用桿麵棍桿麵皮,而是用手指頭推、擠、拉麵團,類似將披薩皮按入披薩烤盤的辦法﹕ 用手指頭輕輕將麵皮向四邊推、擠、拉,伸展成所要的形狀。

吃不完的麵包用 ziploc 袋子密封好,儲藏於冰箱冷凍庫﹔食用時不必解凍,每一個微波20~40秒。

乾果的部份,照各人喜好增減。

如果剛好有做豆漿剩下的豆渣,加乾果、燕麥的同時,可加一點豆渣(約2~3大匙)。

( 興趣嗜好烹飪烘焙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sansblog&aid=6927714
 引用者清單(1)  
2013/06/18 07:09 【我與紅木海岸】 樸拙的吐司麵包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陳正華 牧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17 11:25

好棒喔,

謝謝分享!

書刪(susansblog) 於 2015-04-20 02:42 回覆:

謝謝妳

歡迎常來喔


童空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0/21 06:51
我最喜歡不加牛奶、奶油及雞蛋的麵包,看了妳的作法,真是如獲至寶,非常感恩妳的分享,我一定要試試!
書刪(susansblog) 於 2014-10-24 04:56 回覆:

謝謝妳

我也喜歡簡單材料的做法 謝謝妳喜歡

麵團的做法其實還可以更簡化 怎麼做都不會失敗

希望很快看到妳製做的成品


the dreamer gir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14 10:10

您真正是位麵包達人

所示範的烘焙技巧勝過專業的水準

愛吃麵包的我看過您的示範後也開始躍躍欲試了


the dreamer girl~~ 最新作品:



義大利- 拉溫那(Ravenna)

書刪(susansblog) 於 2014-02-18 11:59 回覆:

謝謝妳的誇獎

自己做的麵包雖然不如專業麵包店的 但是吃自己做的麵包心裡很愉快

希望妳動手後也能體驗到這種感覺


展迎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桂圓燕麥麵包
2013/06/21 02:23

這麵包看起來就非常好吃

而且沒加什麼特別的東西

健康又營養得意


書刪(susansblog) 於 2013-06-22 11:50 回覆:

謝謝展迎風

營養衛生又經濟實惠得意


安欣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好餓
2013/02/23 01:39
書刪久不掌廚,有點可惜,再來點吃食吧!
wmy
書刪(susansblog) 於 2013-02-24 16:02 回覆:

嗨 安欣 好久不見啊

真的是久不上菜 可惜了這塊園地了

我也希望能很快再貼新文 否則真是對不住來此一逛的格友們汗


雲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代換品
2013/02/07 14:56
沒做過麵包,如用家中現有 all purpose 麵粉可以嗎?
書刪(susansblog) 於 2013-02-08 15:49 回覆:

雲霞妳好

用 all purpose 麵粉是可以的

(用bread flour口感比較好而已)


寄居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2/06 22:43
Looks so yummy!
書刪(susansblog) 於 2013-02-08 15:56 回覆:
謝謝

細草微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歡迎歸隊
2012/10/26 12:42
好久不見,人家已經快一年沒好吃好喝了!
書刪(susansblog) 於 2012-10-27 04:24 回覆:

謝謝 Retina 的歡迎歸隊

將近一年沒打理門戶

真怕被遺忘了 還好三不五時有格友來關心一下

被關心的感覺真好笑


蘇珊在矽谷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好久不見
2012/10/12 03:47

好久不見書刪的新食譜

看起來很健康又很可口,有機會也來試作看看~~

書刪(susansblog) 於 2012-10-12 05:25 回覆:

謝謝蘇珊

雖然發酵過程看起來步驟有一點多 但是如果時間不夠 合併一兩個步驟或省略一點也是沒問題的 希望妳試作成功!


ellen chou 雨僧 晴時多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吃!
2012/10/10 08:40

我最喜歡文中說﹐隨興加點新材料﹐常有意外的驚喜。


書刪(susansblog) 於 2012-10-10 10:13 回覆:

謝謝 Ellen

烹調食物如果能隨心所欲愛加什麼材料就加什麼材料

那種感覺真的很棒 好像巫師在調配魔法湯一樣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