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2/04 01:04:55瀏覽992|回應0|推薦10 | |
1. 善行,無轍跡。 2. 善言,無瑕讁。 4.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7.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8.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此謂要妙。 ============== 【注】善行、善言、善計、善閉、善結的「善」是「善於、精於、全心全意、盡心盡力」之意。 聖人常善救人:指公義聖潔的人,盡其一生全心全意傳揚天道以拯救世人。 襲明:襲=承襲、受命;明=偉大光明。南齊之顧歡解釋說:「聖人善救萬物,是謂襲明天道;常善聖人,利物無棄,可謂承用聖明之道也。」《河上公注》解釋說:「聖人善救人物,謂襲明大道也。」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聖人在世上的工作就是拯救世人,罪人是他拯救的對像。也就是說,罪人是聖人行道傳道最重要的資源,因為拯救世人是聖人執行上帝旨意的首要任務。聖人拯救罪人是因為他心中有仁義有慈愛,所以老子在67章說:「天將救之,以慈衛之。」即天父上帝要拯救世人,必先用慈愛去護衛他們。孟子曾說:「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大意是說,像西施這樣的美女,如果沾上污穢不潔的東西,別人也會掩著鼻子躲過她;不過沒有關係,即使是一個污穢邪惡的人,只要他願意齋戒沐浴潔淨身心,同樣可以到上帝面前敬拜祂(因為上帝是聖潔的靈,所以敬拜祂的人必須先潔淨自己)。換句話是說,一個願意潔淨自己、徹底悔改的人,上帝不但會接納他、更會祝福他。如同《左傳》所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要妙:南齊顧歡解釋說:「能通此意,是謂能知微妙要道也。」 善行,無轍跡:唐杜光庭解釋說:「於諸法中體了真性,行無行相,故云善行。如此則心與道冥,故無轍跡可尋求也。」《河上公注》和《王弼注》解釋說:「善行道者,求之於身,不下堂、不出門,故无轍迹。」 善言,無瑕謫:唐杜光庭解釋說:「能了言教,不為滯執,遺象求意,理證言忘。故於言教之中,無瑕疵謫過也。」《河上公注》解釋說:「善言謂擇言而出,則无瑕疵讁過於天下。」《王弼注》解釋說:「順物之性,不別不析,故無瑕讁可得其門也。」 善計,不用籌筭:唐杜光庭解釋說:「能了諸法,本無二門,一以貫之,不生他見。故無勞籌筭,自能照了,計無計相,非善而何?」《河上公注》解釋說:「善以道計事者,則守一不移,所計不多,則不用籌策而可知也。」《王弼注》解釋說:「因物之數不假形也。」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唐杜光庭解釋說:「兼忘言行,不入異門,心無逐境之迷,境無起心之累。雖無關鍵,其可開乎。修行之人,守真抱一,無欲無營,知萬法之門,是階修之漸。」《河上公注》解釋說:「善以道閉情欲、守精神者,不如門戸有關鍵可得開。」《王弼注》解釋說:「因物自然,不設不施,故不用關楗繩約而不可開解也。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唐杜光庭解釋說:「結、繫,繩、索,約、束,解,散。體了真性,本以虛忘,若能虛忘,則心與道合。雖無繩索約束,其可解而散乎?以道結者,心靜則道冥,適使萬緣盡興,終能一無所染,雖無繩索約束,豈可解而散乎?」《河上公注》解釋說:「善以道結事者,乃可結其心,不如繩索可得解也。」《王弼注》解釋說:「順物之性,不別不析,故無瑕讁可得其門也。」 ================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