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20 07:19:51瀏覽13390|回應23|推薦149 | ||||||
特殊的洋和式木造建築 半掩著藍天的百年老樹 吹來沉香懷舊的氣味 寧靜中結合古蹟、咖啡與地質 「青田」對我而言,一直充滿著誘惑!「青田七六」更是極具吸引力!原因無他,因為我深深愛上了一句話: 台北最美的一條街 一棟充滿故事的房子 「青田街」這條街,絕不是像彩翼般光鮮亮麗的美,而是來自於一股悠悠時間的美;「青田七六」這房子,也許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卻充滿著來自於文化文人的故事。 曾經閒步於金山南路二段203巷的巷弄,拜訪「總督府日式宿舍群」,因此迷戀著歲月留下來斑駁的痕跡;而今漫步於青田街7巷,駐足於「馬廷英故居」,再次讓我的身心悠遊於時光隧道中… 一個灑滿冬陽的午后,我來到了台北最美的一條街,想要了解並感受這充滿故事的房子。 1930年代的洋和混合日本房舍 「青田七六」,設計房子的是出身日本北海道的足立仁教授,後來成為「國內第一個科學界名人-馬廷英」的故居。 1931年蓋好這棟房子,至今已經80多年。昭和年代所蓋的日式房舍,除了有洋和混和的模式外,這棟房舍中家庭的空間比往傳統日式房舍還要大的許多。 這棟日式建築,從右邊看到左邊,加入了車寄的縮小版雨庇,客廳(應接室)外面是洋樓慣用的凸窗,凸窗是菱形的玻璃,看起來很典雅。往左看書房(書齋)外面的百葉窗,在傳統日式房舍倒不多見,主要是因為台灣的天氣比日本炎熱了許多,百葉窗除了遮陽,還可以防雨。 最左邊的門,是左右打開的門,裡面是日本的和室(起居室),在北面,是房子的門面,可以看到整個跟閩南建築要對稱的型態有很大的不同。雖然是日式房舍規格,可是卻看到了低調的加入了洋式建築元素。 都市空間改造方案金牌獎 青田七六獲得2011都市空間改造方案-都市彩妝徵選活動商業建築類的金牌獎,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台灣大學自由開放的校風。 庭院內的植栽留存下來的大型樹木,並放置台北盆地下埋藏2000年的樟木,在牆上放置台灣岩石標本,並在庭院放置巨型具有代表性教育意義的岩石,充分的利用戶外的空間,成為自然科學的活教室。室內的維修原則是將所有木造建築元素恢復舊觀,並保留過往的使用痕跡。 走入青田街,在七巷六號前駐足,映在眼前的是古木參天中的一棟老房子,不知怎的,有一股隱隱的吸引力或某種莫名的親切,我想要好好沉浸在這一片似乎是與世隔絕的僻靜中。
「青田七六」,曾經是台灣大學日式宿舍-著名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及海洋地質學家馬廷英的故居,大門口左側有著馬教授的簡介,看了不禁讓人對馬教授有著更深的崇敬。 屋子前有縮小版雨庇的「車寄」,是主要出入口。 臺北盆地埋藏地底2000年前的樟木香
庭院左邊有一棵巨木(長約9公尺,最大直徑約2公尺),把樹木墊高,只要保持相當的乾燥,這顆樟木就可以保持比較好的狀態,而不會有蟲寄居在此而腐爛,而昆蟲其實也不喜歡樟木的味道,因此樟腦油經常做為家庭防蟲的日常用品。這顆巨木也見證了台北盆地在300年前曾經是樟腦製造生產地。 碎石子鋪成的小徑,有著一種古樸、滄桑之美。 自外側遠看,這是一棟日式建築,從右至左,各屬於應接室(客廳)、書齋(書房)、子供房(子女臥室)的窗戶。書房(書齋)外面的百葉窗,在傳統日式房舍倒不多見,主要是因為台灣的天氣比日本炎熱了許多,百葉窗除了遮陽,還可以防雨。 這扇窗裡面是座敷,是主屋中重要的和式生活起居空間。 由廊下往屋外看的視角。 客廳(應接室)外面是洋樓慣用的凸窗,凸窗是菱形的玻璃,看起來很典雅。 凸窗上置放著許多馬教授的故物。 學生贈台灣玉-師門永懷 玄武岩-揚 應接室一角,懸掛著馬教授的故照,可以想見一代文人之丰采。 書櫃中陳列著馬教授的信箋、書籍以及文具用品。 應接室的另一隅。 讓人懷念幾乎已經不見蹤影的打字機。 古老的眼鏡,似乎是看透時代的變遷與歷史的興衰。 穿越窗口的回憶。 這張總統令,代表著馬教授一生在學術界的奉獻,是一種無尚的肯定。 由廊下看應接室。 輕輕走在昏黃燈光的廊下,猶如步入時光隧道般,不禁湧起思古之幽情。 女中房,就是女佣房。 馬教授的書齋的座椅以及公事包。 廊下側邊掛著青田七六洋和式建築的創造者-足立仁教授的簡介。 這是台灣的世界級學者-馬廷英教授的介紹。 充滿和風的廣緣
走到底後往左一看,是加寬的走廊(日文為緣側或廣緣),一般日式房舍很少加寬到這樣的尺寸180公分,因應台北夏日炎熱的氣候,可以保持涼爽通風的空間。
在南側的廣緣,整個視線無不被這個長廊所吸引,一格格的玻璃一路延伸到生活起居室,盡頭的落腳處是極簡橫格子的門,左側的門、窗也是同樣規律的格子,雖然門是並不是和式的門,洋和混合在這條長廊,顯現的是和風,與從大門進來接觸到客廳的洋風,有很大的不同。
日本從明治維新後歷經大正年,到來昭和年代,日式房舍的空間應用大量的西化,慢慢地由接待客人為重,變成家居生活為主,走到最裡面的座敷,是居家的空間,還有子供房,房門出入全部都集中在同一個地方。外頭有高聳入雲的樹,夏天陽光照不進來,保持涼爽通風,冬天午後透過斜照的日光,可以看出當年手工玻璃的痕跡。 廣緣外有陽光室,是曬太陽、做日光浴的場所,現改為半戶外餐飲空間。 斑駁的窗櫺,留下了許多歲月的痕跡。 老房子有著許多參天的古樹陪伴,這是台北市受保護樹木的楓香。 台灣岩石標本牆,板塊運動的活教室
大家或許奇怪為什麼這個地方要放這些自然科學研究的的岩石、植物的標本,因為這棟房子在二次戰後居住的是馬廷英教授,他是國際上非常知名的地質學者,專精在海洋古生物的研究。
岩石牆有三個部分,中間是來自台灣各地的岩石標本,下面是來自全世界的石材樣本,上面是開發的文創產品台灣366花的圖騰,配合生日花語可作為贈送朋友的禮品加值。 從正門往前看,有一段發人深省的書法,那是馬教授的名言,從中可以瞭解成功的人如何管理時間、運用時間的觀念。 靜靜地觀看青田七六的一景一物,細細地品嚐馬廷英教授的人格風範,在古樹與清風的陪伴下,深深覺得一個人的生命,應該像馬教授一樣締造出永恆的意義與價值。
【青田七六的誕生】 黃金種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是一群台大校友合資成立的公司,成立於2006年,推廣科普教育的文化事業機構,執行過各類數位典藏計畫與台大地質展覽館專案,現有「Unique Taiwan 優台灣」網站,希望讓全世界看到台灣文化與自然之美。 黃金種子提出古蹟修復再生計畫,2010年正式接下台北市定古蹟「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馬廷英故居」的經營維修,2011年6月開幕,取名「青田七六」開放民眾參觀,舉辦免費導覽活動、系列講座,提供餐飲服務,讓大眾很容易親近古蹟,並獲得自然科學知識。 青田七六,承繼馬廷英教授身為國際知名地質學者的研究精神,這裡也是國內第一個科學界名人故居,古蹟永續傳承的場域,身為學思並進的現代人,人文精神與自然科學是同等的重要,我們希望成為古蹟再生的應用典範。 青田七六地址-青田街7巷6號 http://www.geo76.tw/2013/01/2.html
音樂純為配合圖文欣賞,若有侵權,請即告知,隨即卸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