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法官釋憲文 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2011/01/28 11:42:06瀏覽2648|回應11|推薦25

  最近這兩天是大學學測,今年國文的作文題目卻引發討論。這一題是引導式作文,引用了大法官釋憲文與台大校長的說法,以「學校和學生的關係」作為題目。我非常支持,也樂見這種題目!

  就我所知的一些高中學生,多半還不懂得批判與思考,老師說甚麼、教科書上面說甚麼、考卷上的答案是甚麼,他們就跟著寫甚麼、想甚麼,不會有質疑。偶然間問他們「為什麼?」他們可能就直接回答,「考卷(教科書、老師)上這樣寫啊!總不會錯吧?」在應試教育下,在考試領導教學的大環境下,這樣子填鴨式的教法,教出來的只是一群考試機器。不會思考,沒有主見,這樣怎麼能夠期待國家的未來呢?

  除此之外。其實很多學生現在了解的、關心的,也不過就是身邊的大小事、附近男女同學的八卦、日本或韓國的明星。問他們對公共議題的看法?如果上課的老師有提到過或抱怨過,許多學生就會跟著老師的角度去思考,完全吸收老師的第二手消息或意見。更有甚者,甚至完全不知道有這件事情。如果沒有獨立思辨的能力,對公共議題漠不關心,這樣子培育出來的國家人才,又有甚麼意義呢?

  相較於「漂流木的獨白」,這一次的國文作文考題除了單純的文辭使用、段落條理之外,嘗試著更有深度的試驗學生的邏輯能力、思辨能力,是否能言而有據、言之有物,我非常認同這種作文題目(其實議論文我也比較好發揮XD)。有人會想說,如果立場跟閱卷老師不同,怎麼辦呢?會不會有「政治篩選」的疑慮?但我覺得這是不用擔心,一來,考卷絕對不會只有一位老師改,如果有太極端的分數,閱卷內部就會有處理,最後出來的分數應該頗能反映考生程度;再來,這篇文章的立場是正、是反,實際上並不重要,民主社會本也該培養對不同意見的理解,不是嗎?但是無論正反,理據都很重要。這種題目沒辦法用「因為課本說……,所以應該是……」,有自己的思想,就該有自己的根據!只要有依據證明你的想法是對的,而且文句邏輯兼備,就算或有可議之處,但是也必不影響分數的。

  至於「學校和學生的關係」。這是引用大法官釋字六八四號,大學生有權對學校所做出的行政處分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這更衡平的處理了學生與學校之間的關係,也宣告舊時代的「特別權力關係」正式走入歷史。但是,「行政處分」包羅萬象,如果學生動不動就提出訴願或行政訴訟,對國家訴訟資源不也是種浪費嗎?所以台大校長乃有「學校和學生的關係,雙方都應關心」之論。在我看來,釋字六八四號乃是一項劃時代的進步,維護了學生的人權!而《大學法》立基於大學自治,本屬應然。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地方,若有顯有失當的處分,學生基於自己的權利可以向學校或行政法院提出申訴,這是應該的!若學校有理,即使行訴願或者行政訴訟,最後也必是不會成立的。故學校應避免做出失當處分,學生也應自知輕重,無理的要求就不該提,雙方維持均衡與和諧的關係,方為正辦。

  就心態上觀之,學校不應認為「學生就是該服從管教,學校說甚麼學生就該說甚麼」,特別權力關係已逝矣,應理解與尊重學校與學生之間日益平等的關係。而學生在脫離特別權力關係的桎梏之後,在爭取自己權益的同時,也該以同理心想想學校的角度,這樣做是否是學校方面有更好的考量?或許學生要求並非無理,只是基於機會成本,才使學生的利益受到影響?校生雙方都該多停一步思考,換個角度想一響,社會會更加和諧。

  現在,許多高三要拚大學的前輩們兢兢業業的在考場應試。我今年高二,明年也會像他們一樣考試吧。在此向所有考試中的前輩們說,辛苦了!也向我期許,明年一定要成功!

  國文出的難,數學出的簡單,很多新聞刻意會去比較。但是其實出的難或是簡單每一屆都不一樣,推論「今年比較難,所以明年應該會怎麼樣」無疑是沒有意義的。何況,無論是難或是簡單,還是自己的實力為主嘛!如果實力有夠,那又怎麼擔心呢,是吧?


華梵盃部落格大賽,需要您的一票!
UDN會員麻煩點入這裡,以會員帳號排序,投給「第十四頁第四個」的「Self x 意識」。本格需要你的支持與鼓勵,感謝各位格友!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perdoraking&aid=4835194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karasu
=)
2011/02/22 22:05

我也是高二噢

覺得這個題目真的很棒呢

公民素養真的是好重要的東西

這個題目出來其實也代表台灣更進步了呢!

其實我們的高中生對社會議題真的沒有很關心

就連自身權益都不在乎...

觀點也大多隨波逐流,不然就是只聽得進去主流意見

這個題目真的很不錯。

呂謦煒(superdoraking) 於 2011-02-26 00:11 回覆:
能有這種題目拋出議題讓大家反思確實不錯。

BigMac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跟你唱個反調
2011/02/17 23:54

這是我對於今年作文題目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帶給你不同的思考方向。

喔對了,你之前曾貼了一篇大陸文章學生知識測試第一,想像力呢,根據「老」小說家銀正雄的說法,這篇作文命題其實正是八股的「正反合」三段論述呢!


本部落格榮獲「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教育應用類初選入圍

呂謦煒(superdoraking) 於 2011-02-18 23:48 回覆:
有不同意見是好事啊!本來社會就該有多元面向思考,「遠近高低各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你的想法也很好,只是看法不同罷了X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做好 循規蹈矩
2011/02/09 10:36

本文前題的成立條件是 “西式教育”思考模式下的 文章議題。

  擺在 中式教育下 文章的說辭效度 會大打折扣。

做好 循規蹈矩 再談 創新
  (可惜 目前的世界教育 早已偏離這個很遠了)


如木如石 人類 Vs 民主
日月澤披無限 顯朝夕盎然生氣
污濁奈我幾多 隱千古不變冰心
呂謦煒(superdoraking) 於 2011-02-19 00:00 回覆:
我也希望中式教育能更創新一點。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
2011/02/08 04:36
謝謝版主的回覆,我也特別去看了一下題目。題目不差。
呂謦煒(superdoraking) 於 2011-02-08 17:05 回覆:
哪裡。

狐禪
兩儀生四象
2011/02/05 10:51

學習過程中一定有一個階段是盲從的,特別是與方法有關的東西,因為那是前輩經驗累積的所在。選擇不接受當然可以,但要自己為後果負責。

如果硬要老師傳授一些過去經驗所無的東西,認為是受教權的一部份,那就是無理,因為有邏輯上的矛盾。

呂謦煒(superdoraking) 於 2011-02-05 15:32 回覆:
有些東西,就算要老師教也沒有用,必須要自己去啟發、自己去思考,得靠自己來。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交代清楚嗎?
2011/02/05 06:15

不知道試卷上,是否有將整件事的前因後果,以及釋憲文,和台大校長的意見,原文呈現?

如果有,那我沒意見。

如果沒有,不該出這個題目。

聯考應該考的是學生個人的知識和思辨能力,而不應該考學生的思想!

呂謦煒(superdoraking) 於 2011-02-05 15:34 回覆:
嗯,下面是學測試題原文: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做出第六八四號解釋,認定大學生如不滿學校的處分,有權可提起訴願和行政訴訟。臺灣大學李校長表示,依據《大學法》的規定,學校在法律的範圍內有自治權,學生也有很多申訴管道;大法官做出這項解釋,可能造成學校和學生之間關係的緊張。學校是教學的地方,學校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應如何維持和諧,避免陷於緊張,而影響教學活動,是學校和學生雙方面都應關心的問題。對大法官的這項解釋和李校長的反應,以你在學校的親身體驗或所見所聞,請以「學校和學生的關係」為題,寫一篇完整的文章。文體不拘,文長不限。

Miss Ho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加油
2011/02/02 23:50

如是 具批判 思考力之學生,應該是少見了?

Happy Chinese New Year!

呂謦煒(superdoraking) 於 2011-02-03 12:03 回覆:
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持,也祝您新年快樂!

修。格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很棒的格子
2011/02/01 11:22

閱讀,絕對有助於思辨能力!

你的文字中,有很多的獨到的見解,我想,你平時一定很喜歡聽、說、讀、寫...

很欣賞你提出自己想法的勇氣與能力

這格子很讚~加油!!


感恩您的推薦、支持與鼓勵!
我,喜歡簡簡單單的感覺.
簡單的付出.簡單的幸福.簡單的生活.簡單的人生.
呂謦煒(superdoraking) 於 2011-02-02 09:19 回覆:
我確實很喜歡閱讀,謝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東村Jame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自己的見地
2011/02/01 00:22

看來你好幾篇文章﹐寫得真好﹐很有自己的見地。

入圍決賽﹐要加油喔﹗

呂謦煒(superdoraking) 於 2011-02-02 09:17 回覆:
謝謝您的鼓勵,大家都要加油!

談昕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造訪
2011/01/28 22:25

我來拜訪~~跟你問候~~希望你寒假愉快

呂謦煒(superdoraking) 於 2011-01-31 09:53 回覆:
好的,也祝你寒假愉快、新年快樂!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