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肉搜索的利弊得失
2011/01/27 23:15:59瀏覽3482|回應1|推薦11

  大陸跟臺灣一樣,近幾年越來越流行「人肉搜索」,而這種「人肉搜索」也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南京大學的杜駿飛就為此寫了一篇文章,頗為深入,值得轉貼給大家。

  從2001年至今,「人肉搜索」已經經歷了從純娛樂、惡搞性質,到道德、正義的維護者,再到網路反腐這三個階段;逐漸深化,被線民賦予了道德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人肉搜索已經成為網路空間的一種權力形態,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一,人肉搜索的特徵

  首先,涉及違反社會道德禮儀的事件最容易觸怒線民進而發出「人肉搜索令」。理與法的斷裂與錯位,人肉搜索游走於法律邊緣,常常被置於輿論的風口浪尖。

  其次,網站的「置頂」功能或「推薦」條目,有意或無意地行為成為人肉搜索行動的助推器。

  再次,傳統媒體在網路人肉搜索行動中呈現出嚴重的被邊緣化趨勢。傳統媒體的輿論引導功能在人肉搜索行動中幾乎喪失。

  第四,以「華南虎事件」為分界點,網路人肉搜索行動逐漸從維護社會道德禮儀轉向政府-民眾的二元對立。尤其以「林嘉祥事件」和「周久耕」事件達到二元對立爭論高潮。

  二,人肉搜索的成因

  人肉搜索的產生並不是簡單的網路事件所能解釋的,它是國家、社會、群體和個人四者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第一,虛擬與現實的自由

  網路虛擬社群賦予線民兩種自由:一是穿梭於現實與虛擬的自由,一是在虛擬空間匿名存在、體驗的自由。再者,網路的互動性使線民集傳受雙重身份於一身,線民的主體性地位得以發揮,使現實社會中受到的約束終於在虛擬空間中得以釋放。

  第二,網路集群行為的彰顯

  人肉搜索行為主體的群體性特徵使得在行動中出現網路侵權、網路暴力等現象時責任追究困難,進一步助長了網路人肉搜索的風靡。令線民發起人肉搜索的事物大多道德缺失或逾越法律底線,激發了公眾的「俠客情結」,加入道德捍衛者的行列。尤其是人肉搜索對象為政府部門官員時,線民的弱勢群體情結越加凸顯;一旦成功其自我認同感和滿足度也隨之升高。

  第三,政府功能的缺失

  當社會秩序紊亂,需要在民間組織力量督促之下政府才有所行為時,即政府功能的缺失。人肉搜索行動目前就扮演著這樣的角色。政府官員腐敗在線民人肉搜索下無所遁形。在周久耕案中,政府部門主要有兩重功能性的缺失。一方面,處理社會公共事務不合理。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危機處理不當。面對突發危機,政府部門沿襲傳統的回避、不予回應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形勢。

  第四,社會轉型期的必然。現代社會與古代社會不同,各個「場」逐漸從政治系統中分化出來,完成各領域建立「自律」體系的過程。公眾希望在網路中建立一套特有的機制,懲治合法而不合理——法律底線之內的道德損毀與缺失,維護國家、法律無暇顧及、忽視的弱勢群體。

  社會轉型階段,國家政策、體制和法律的改革滯後於國家經濟發展進程,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的浪潮不斷產生新生事物,新問題不斷湧現;在現有的法律體系中找不到與之對應的條款或經驗性個案進行責任追究,造成了極大的法律缺口與漏洞。人肉搜索的歸責問題困難,從根本來說即社會轉型期法律改革的步伐遠落後於社會發展進程,導致各界對人肉搜索行為爭議不休,但明令禁止卻又無據可依。

  三,人肉搜索的效應

  網路人肉搜索作為一種線民自發的臨時性公眾行為,沒有統一的管理體系和遊戲規則,卻能在網路喧囂中達成同一,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進而影響行為人日常生活、社會公共事務甚至政府決策。人肉搜索能夠推動市民社會的發展。草根是互聯網時代公眾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權力的體現,在一定程度上對政府行為、官員作風起到了監督、限制的作用。人肉搜索對政府官員的搜索與揭秘,是對「全能主義政治」體系的解構;人肉搜索是網路虛擬空間中建構市民社會、公共領域的的一種形式,雖然這種形式並不完善,甚至常常引起法律領域的爭論。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法制更加健全、社會越加民主的未來社會,網路虛擬空間中的市民社會將更加強大,並能更好地推動社會發展。

  當然我們也不能對「人肉搜索」的作用過於樂觀,首先,人肉搜索是一種邊緣的微觀權力,它並沒有涉入或者說根本無法涉及經濟、政治的中心。互聯網連接不同國家、地區和族群,在地域層面上形成了非中心的、多元的的權力參與;它更多地關注社會道德、公眾價值觀念等人民日常生活中可觸可及之事務,它們一般並不構成影響社會安定與國家的穩定的條件,是一種邊緣的非中心的微觀權力參與。人肉搜索形成一種微觀的權力反抗,它並沒有將矛頭直指國家與政權,而是將焦點集中於與他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領域。即便偶爾涉及政府部門或相關公職人員,人肉搜索引發的輿論焦點也只是集中于個別行為人的操守或不健全法律法規。其次,人肉搜索只是公眾的一種話語體驗,它並沒有形成同一的、系統的話語體系,它只是互聯網時代所提供的相對寬鬆的話語環境中的一種權力體驗。

  「人肉搜索」也是一把雙刃劍。它有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問題,最典型的便是對於公眾個人隱私權的侵犯以及「話語暴力」。在線民進行「人肉搜索」體驗話語狂歡的時候,激情往往是大於理性的,他們有時候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以「道德」的名義而逾越法律的邊界,比如侵犯一些個體的隱私權和名譽權。這在以往的一些「人肉搜索」案例中已經有所表現。當然要注意的是,這並不能成為我們否定「人肉搜索」的理由,我們以為,首先應該思考的是,如何通過建構完善的網路法律體系、政治參與體系、民意回饋體系,讓「人肉搜索」在現代國家治理的框架內進行,從而發揮越來越多地正面效應。


華梵盃部落格大賽,需要您的一票!
UDN會員麻煩點入這裡,以會員帳號排序,投給「第十四頁第四個」的「Self x 意識」。本格需要你的支持與鼓勵,感謝各位格友!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perdoraking&aid=4833767

 回應文章

狐禪
2011/02/04 22:39

本篇內容(即使是部份)是你原創的嗎?引用請標明出處。不可養成壞習慣。

http://bbs.iomv.com/space/?uid-605859-action-viewspace-itemid-67802

希望是我多慮。

呂謦煒(superdoraking) 於 2011-02-05 15:32 回覆:
並非原創,我想我在文中提到,是南京大學杜駿飛教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