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30 14:30:22瀏覽1480|回應6|推薦39 | ||
來到UDN網路城邦參加華梵盃,讓我的眼界、視界開闊了很多,不僅是在網路上多了跟許多人思考、激盪的機會,不僅是在UDN裡跟許多有智慧、有想法的網友一起討論、增進的視野。 然而,這一次的機會,是我連想都沒想到的。 有在關注我部落格的人應該知道,我會對時事發表很多意見在網誌上。而正是這個機緣,使公視《爸媽囧很大》看到我部落格中對李家同之前新聞事件的評論,因而找上我,邀請我參加節目錄影。嗯!其實是不敷成本啦。但是,何不學個經驗呢?本來我就對電視媒體挺有興趣的。而且,現場請到的是李家同教授,難得能與之同台的機會,何樂而不為? ▲八大電視台外觀。 1月29日中午到達八大電視台,在錄影之前,事先先演練了一番,教導我們現場應該做甚麼、不應該做甚麼。演練時提出了許多問題,諸如「對現在年輕人的閱讀習慣,擔不擔心?」(我舉手)、「你認為讀簡單的文章例如網路文學會變笨嗎?」(我沒舉手)、「一星期會讀一本書以上的?」(我舉手)諸如此類。 非常有挑戰性。不可以一問一答,不可以冷場,盡量要舉出例子,要有實例證明你的論點。剛開始回答難免多所緊張,沒辦法達到標準,不過慢慢就不緊張了,許多想法就冒出來了! 其實在彩排之前討論熱烈的問題,主要在於網路文學與現實文學或經典文學的差異性。我覺得網路文學可以觸動現在年輕人的心;有人認為許多現實上的書也可以在網路上讀到;有人認為那只是一個工具,還是端看怎麼利用……非常多人質疑「網路文學」的定義。甚麼才是網路文學?九把刀算嗎?可是他也有出書;聯合新聞網中時電子報算嗎?可是也有實體報;史記三國志算嗎?這些書在網路上都找的到。 不夠謹慎的定義,也使第二個問題「你認為讀簡單的文章例如網路文學會變笨嗎?」我持保留態度。網路文學不見得就是簡單的啊!而且,甚麼叫做「簡單」?許多經典小說是寫文言文,如果將之翻譯成白話文,是不是簡單化?這樣的簡單化是不好的嗎?會變笨嗎?好多問題值得思考。 至於年輕人的閱讀習慣。很多人提出,學生的升學壓力那麼大,要怎麼閱讀?根本也沒有時間!就算想讀,也是要放鬆,那就是選擇漫畫之類的了;不過也有人認為,想要讀書的人,無論是怎麼情況,總會擠出點時間閱讀,所以根本是讀書動機的問題;也有人說,有些人即使想讀書,也沒有能力讀,怎麼讀也讀不懂,缺乏引導;更有人認為,有些人如果不想讀書,那就不要讀嘛,一樣有屬於自己的天空啊!鍾鼎山林各有天性,為什麼一定要「閱讀」?許許多多意見紛陳,也無對錯可言,但是開闊了很多自己的視野。 討論良久,之後終於進了錄影現場,彩排一陣後就「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開拍了!我剛好是九號,就在主持人後面(鏡頭應該很多吧?)。不過其實本來有很多話想說,但是後來舉手點到我我拿起麥克風講話的次數只有一次而已。而且我還擔心這段話會不會被剪掉呢…… ▲錄影完之後,我坐在我九號位置上拍照。 現場的另一段來賓席就是李家同教授。之前李家同講了很多奇怪的話,可能正是因為有新聞性,所以今天才會請他到節目上來。 李家同前陣子頗受詬病的言論,就是「笨蛋才上PTT」、「成功的人不上FB」、「讀網路文學會變笨」之類的吧。不過現場我接收到他所要傳達的東西,似乎並不是那麼的極端,相對的,可能是邏輯性不太夠的關係,所以很多說法感覺有點前後矛盾,或者說是知道講錯話了事後才想要補救些甚麼。 但是這樣不是不好。李家同非常強調國際觀的問題,認為美國啦很多國家的年輕人、大學生,都在關心貧富不均、全人類的議題,哪像台灣地區的年輕人,感覺好像對甚麼東西都漠不關心;因此他強調,要多閱讀,才能開闊視野;而「閱讀」不一定是指書!影像之類的素材也算。因此他積極要求年輕人看BBC。 不過,年輕人要看BBC、多閱讀,哪是那麼容易,馬上就有許多人有話說。有一個大直高中的女生說,升學壓力那麼大,要怎麼讀書?她另外還提到殖民心態導致台灣人比較不會反抗,這我就比較保留就是。也有人提出,「衣食足而後知榮辱」,連自己都吃不飽穿不暖,經濟能力不夠,要怎麼管天下大事?還有人說,為什麼我們要看別人的BBC,而不是別人看我們的華視、中視、民視、中天?我後來就是針對為什麼不是別人看我們的電視台,我做了些補充,很多電視台都播羶色腥灑狗血新聞,國際新聞比重不夠,總是收視率考量,電視台不播,閱聽眾沒感覺,惡性循環。不過後來被主持人打斷說這是另外一個議題了,問了些比較基本的問題。比方是透過甚麼管道獲得新知,之類的。
至於網路文學的問題。現場有請到來賓Freddy,閃靈樂團主唱,雖然政治傾向跟我不一樣,但就會運用網路這塊領域來說,我也是挺敬重他。他就說,以前的書是寫在竹簡上的,現在透過網路可以全民寫作。既然透過網路可以「全民寫作」,那不就也是「全民閱讀」的時代了嗎?「個人意見」的部落格主對於網路基本上也是持正面看法。而李家同一改先前說法,認為他不是說「讀網路文學就會變笨」,也不是針對大學生、年輕人甚至是特定族群。網路上也有很多東西值得涉獵,但也有不好的東西。這部分我不知道是記者曲解了他之前說話的原意呢?還是他修正了自己的說法?但如果他的說法修正成這樣,我就可以認同了。網路上的東西參差不齊,重點還是在於使用者本身如何取捨。至於有些家長蠻擔心網路氾濫,太多圖像化、影像化的東西,對年輕人的理解能力會有影響。這或許是事實,但跟「網路文學」,似乎是兩碼子事就是了。 李家同強調,他針對的不是大學生,而是全國的閱讀能力。他看到台灣很多地方都在賣理財書籍就很憂心,應該要加強閱讀,增加對國際事務的了解與關心,這樣台灣比較有希望!有家長說他911的時候立刻就打看CNN看最新消息,並教孩子在聯絡簿上寫時事,呼應李家同的說法;也有國中老師說他就看過判決文,真的很「爽」!我也認為無論立場是正是反,至少看判決文能夠讓我們從不同角度看案件;也能夠了解為什麼法官會判出這種判決,理據何來;即使是明顯於情於理不合的判決,也可以看出法官是如何透過判決文說服大眾,這是對的。至於很多人提到重視偵探小說、推理小說,我也贊成,這確實能夠培養一些思考與邏輯能力。 ▲李家同教授(很可惜我的相機沒拍到他,姑且拿蘋果日報的照片作數)。 李家同教授一慣擔憂弱勢偏遠地區閱讀問題,有些小孩子根本沒有閱讀能力,考卷看不懂,就算有字也理解不清;我認為這是貧富差距跟城鄉差距的問題,教育部投入教育經費是可以,但是解決之道還是消弭城市與偏遠鄉鎮之間日益擴大的大幅差異,與財富重分配的合理性吧。節目最後,他則提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希望大家加強對大陸甚麼時候趕過我們?還有美國一些政策走向的了解認識與關心。 不過在節目剛開始錄影的時候,李家同說話之時,由於節目效果,工作人員要求我們做出「ㄟ~」的聲音。未料李家同教授十分不高興,認為他說話十幾年來沒人這樣打斷過他!連總統都禮讓他幾分,我們怎可這樣搞呢?他立刻要求主持人李四端制止工作人員,並聲稱如果再有這種聲音就走人。現場氣氛瞬間僵掉,李四端也連忙制止工作人員。 在我看來其實有沒有「ㄟ~」是無傷大雅!但是既然李家同教授在意,那我們也是尊重。不過李教授本人卻經常打斷別人發言,節目末尾有人就提出,你也打斷了別人三次啊?那怎麼自己就能要求別人不能打斷他,是不是雙重標準?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有一點太過度、太個人啦!至於李教授回應以為他們講完了,並對他們道歉,問題也就算結束了。 ▲錄影現場。 整體而言,雖然我只講到一次話,但是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雖然感覺沒搔到癢處,有些原本設定的議題沒討論到),也有幸能比較近距離的直接聽到李家同的說法,我感覺十分興奮(只是,一個小時的時間錄了兩個小時,相信應該會剪掉一些內容吧?至於會剪掉甚麼就不知道了)!而且第一次參與現場錄影、第一次進到電視台攝影棚看錄影實況、第一次看到前面的大字報與指示牌、第一次看到導播、攝影機……種種新鮮的體驗,雖然不敷成本,但是非常值得! 也感謝有這個機緣,讓我進到了UDN、參加了華梵盃,有了這樣子的機會。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