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29 23:49:45瀏覽926|回應0|推薦2 | |
兩岸漸漸開放之後,兩岸對彼此的了解,都應該加深加廣。下面將要引用的這一篇報導,是《旺報》二十九日的文章。內容談到了大陸的教授來到台灣,親眼見證台灣「五都」大選的情形,不由自主地感動。以下,是新聞內容,還有我的想法。 11月27日早晨八點,還在睡夢中的我,接到大陸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秦暉的電話,電話那端傳來的聲音問說:「哪裡可以看開票?有一些大陸訪台的學人想看開票的實際情況」。我說,「任何一個投開票所都是可以去看的」。秦老師問:「開放給所有人嗎?」「是的,我可以幫忙查您住處附近投開票所的相關資料」,我回答。秦老師再問:「要看整體的開票還是得看電視吧?」「是的。老師也可以去各黨中央黨部或是候選人競選總部觀看。」 看開票了解民主細節 選舉開票,是民主生活中「重要而關鍵性的細節」,開票的透明度、公正性,選民的參與,候選人陣營的監督角色等等都是值得觀察的重點。對秦暉等大陸學人來說,想去看投開票所的開票作業,大約就是要了解這些「民主的細節」。 秦暉教授是大陸極其知名、有高度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以往研究古代史,這幾年除了持續進行學術研究外,更積極關注農民等現實議題,批判「低人權、高競爭力」的中國發展模式。 秦暉寫北歐、寫南非,探討前蘇聯東歐的政治社會,過去也曾在台灣觀察過選舉,這次則是來台灣政治大學講學一學期,正逢五都選舉,有進一步觀察台灣民主與選舉機會。在選戰期間來台灣的大陸學者不在少數,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任劍濤、中山大學政治科學系蕭濱教授等都正巧在這段期間來台灣進行學術交流,而中國人民大學學者張鳴,則在選戰初期造訪台灣兩個月。 總統上場沒安檢 不像話 在學者之外,不少大陸媒體人也對台灣選戰高度關注。曾多次來台的大陸知名媒體評論員賈葭這次和《南方周末》記者沈亮(賈葭之妻)申請來台灣觀選,但卻在海關被攔下,原因大概和賈葭積極聲援劉曉波有關。 另一團大陸媒體人則順利抵台,他們是在陸委會中華發展基金積極協助下、由台灣新聞記者協會邀請的大陸知名評論家長平、《南都周刊》資深主筆石扉客、《時代周報》評論部主任彭曉芸、《南方農村報》評論編輯何滿。他們都與大陸自由派媒體人的「黃埔軍校」——南方報業集團有深厚淵源。 和被選舉激情、對立和成敗起伏的弄得越來越麻痺的台灣民眾相比,大陸學人與媒體人還真的能洞見台灣民主的許多細節。張鳴對「台灣的衙門不設崗」印象深刻,大陸媒體觀選團成員則觀察到兩岸在「領袖保衛」工作上的重大差距。長平不無諷刺地說:「今晚有總統上場,安保工作還比不上廣州的一個地鐵出口。我們進入最核心區域,也沒有任何安檢,真不像話。」 石扉客則半開玩笑地說,在郝龍斌選舉場上,一位「戴帽子的大哥,不但老實跟我承認自己是國安局負責警戒總統的特工,還一個勁幫我找站位,對這個海峽對岸的敵對勢力一點警惕性都沒有,連記者證都不查一下,也不問我是哪個單位的……。」 和馬英九近距離接觸 長平一行在來台灣的第一天就見到蘇貞昌,之後又在郝龍斌選舉場親見馬英九,幾位大陸媒體人親身和台灣政治領袖「近距離接觸」,這樣的經驗在大陸自然無從體會。離開激情造勢的場合,幾位大陸媒體人在車上都感動落淚。何滿說,「馬英九,你讓我們哭了,為自由而落淚。」彭曉芸則感慨地說:台灣和大陸「同一種語言,同一個膚色,比起大陸北方城市,在飲食、文化、習俗上還跟我家鄉潮汕地區更親近,他們可以做到,我們卻還在把問題推給下一代……」。 其實猶記得有一次看新聞,那時是剛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他們到到總統府去參觀。那當時不是有很多媒體去跟著訪問嗎?畢竟是第一團吧好像,受到蠻大矚目。那中視記者就有問一個問題,我記憶很深刻,「對於台灣能夠直接選舉領導人,你們的感覺是怎麼樣?」確切的用詞我不記得了,意思大概是這樣。而大陸觀光客的回答是「很渴望」。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作為民主的燈塔,要試著照耀大陸。對,中華民國自民國三十八年丟掉大陸以後,就再也回不去了。沒有那個能力回去了。可是,我們能做的也不一定只是武力的「反攻大陸」、「殺朱拔毛」、「解救苦難同胞」。如果在台灣做好民主的工作,讓大陸來台的訪客感受到民主的真諦,進而帶回去影響大陸內部,促使大陸內部的改革,這不也是一種以軟實力「反攻」的方式嗎? 槍擊事件 眾人心沉重 大陸媒體人觀選團還碰上了選前之夜震撼人心的槍擊事件。槍擊案發生時,他們正在高雄市陳菊的造勢場合,見證濃烈的助選氣氛,此時,石扉客手機卻接到大陸網友傳來的槍擊案簡訊,幾人都心情沉重,無心留在現場觀選,趕回飯店收看電視。 對於這樣的突發事件,彭曉芸結合她在大陸的經驗,提醒「民粹主義和暴力是非常可怕的」,石扉客則說此事「決不會影響我對台灣民主制度的根本判斷,不會影響我對這片土地的嚮往與祝福」,因為「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為受害者祈福,天祐台灣,也是此時我所看到的台灣人民的主流聲音!」 前面提到要以軟實力「反攻」大陸。但是,如果發生類似這樣的暴力事件,很有可能讓中共當局藉機宣傳說,哎呀民主是多麼亂啊,大陸十三億人會亂成甚麼樣子啊,所以不要西方的民主。鄧小平鼓吹經濟改革,但是不進行政治改革,為什麼?他自己曾經說過,要是民主了,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搞示威遊行,那「中國」不就亂了,怎麼去搞經濟發展? 問題是經濟發展跟示威遊行並不衝突。何況如果政府做得好,人民也不需要示威遊行。然而有一些大陸民眾還是很信共產黨這套的,這我不能不承認。因此台灣這一塊民主的燈塔,就作為大陸人觀察西方民主的借鏡,如果真的搞亂了,豈不給中共一個很好的理由反民主了?給他們繼續遂行「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的口實? 我經常關注大陸的網易新聞,大陸的網易新聞我認為算是大陸的網路新聞媒體當中,新聞較為開放多元有深度的網站。網易就有為台灣的五都大選開闢一個新聞專題,深入介紹甚麼是五都?甚麼是西方式的選舉?甚麼是平等直接公開無記名?國民黨跟民進黨的背景?又有那些政見?競選廣告?選舉對台灣造成的影響是甚麼?這種對西方民主正面的評論如果持續傳到大陸內部,對大陸的政治體制改革無疑也是一件好事。 除了觀選之外,4位大陸記者也高度關注台灣的媒體生態和民間組織。記協安排他們與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美濃的社區工作團隊和關注富士康議題的勞工團體對話。彭曉芸說,「相比政黨政治,兩岸獨統關係之類的大議題,我反而對民間社會感興趣。看看台灣的民間議題之豐富,社會運動抗爭劇碼之富有想像力,創造力,就覺得大陸這方面大有空間」。石扉客則樂觀地認為,台灣公民運動的許多做法,幾乎可以直接搬到大陸上去。他帶了一大批當年台灣無住屋運動的資料,準備回大陸後參考。 台灣媒體落後於政治 對大陸媒體生態有許多反省、也期待媒體能引領大陸社會進步的的長平,在觀看偏藍偏綠的談話性節目後,頗有所感的指出,這次選舉中政黨、政治人物都在求變,「沒想到媒體竟然還落後於政治,這值得台灣媒體人深思。」 大陸媒體人的觀察,正可以幫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台灣,看到我們忽略的自身優勢,以及往往被我們漠視的種種流弊。或許,這正是兩岸交流的一大正面意義。 經常看到大陸官方媒體對於政治改革的態度常是「『中國』絕不照搬西方三權分立那一套」、「『中國』會堅持具有『中國』特色的道路」。然而,也不該逢「西」必反。這樣的話,中共建政初期堅持要把文字簡化甚至拉丁化,強制把文字橫排,這不是西化?捨棄了中國固有的紀年方式,宣布改採「公元」,這不是西化?為什麼建政初期西化可以,到政治體制改革上卻不能西化了? 鄧小平說過,無論黑貓白貓,抓的到老鼠就是好貓。同樣的道理,也不需要拘泥於是西方的制度或者不是西方的制度。只要這個制度施行下來,對於大陸有幫助,那就可以施行。當然!民主制度一定有其缺陷。但是它至少是目前最合理的制度,缺陷也非無可救藥。 這樣看來,台灣民主燈塔的角色,也就益發重要了。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