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22 15:30:49瀏覽975|回應0|推薦7 | |
台灣的產業轉型「失敗」的現實,即使大官兒們都不敢承認,民眾自有評斷。從勞力密集的製造業,進入資本密集的電子代工業要轉型進入仰賴研發技術IC設計產業就已失敗,要進入更高階的生物科技產業到目前走了十年,除了極少數公司算是有點成果之外,最大的產出就是製造出了許多找不到工作的生技碩博士。 好高騖遠、捨近求遠,政府急功好利思維的核心。即使國科會等單位投入許多經費給「大學」研發,除了給教授們製造碩博士班學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幫這些教授累積許多SCI期刊論文與在學界的份量之外,沒有市場和產業研究做基礎來規劃和分配有限資源,沒有弄清楚這些產業需要的學術與工業基礎極為龐大,只想從頂端切入,造成了科研投資與人力的浪費。本來可以投入其他領域研究和開發的人力,都被這些資源綁架,成了教授們的血汗工,對國家產業傷害很大。 今天下午又在住家附近的迪化街逛逛,看到永樂市場樓上的布市人氣很旺,顧客以年輕人為主,很開心。義大利的米蘭是時尚之都,因為有完整的產業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布料,布商設計製造與進口各種花色、材質的布料,配件,讓服裝設計師有了設計的材料。台灣要走工業設計,受限於工業的規模。但在網路時代,各種服裝、飾品、配件、皮包、布包、電腦與手機的布套,凡此種種,創作與運用空間幾乎是無限的。這批年輕人,可以從自己的手做開始,是台灣的產業契機。雖然不能被歸類為「文創」,但絕對是「設計」。這裡面,還需要工業。各種布料除了花色之外,物理、機械等各種性質的開發與試驗,需要有愈來愈大的專業支持。台灣的紡織產業,產值驚人,比起電子資訊產業(大都在中國生產)毫不遜色,是真正的本土產業。 政府文化與經濟部門所喊的文創,大都只以為王偉忠、賴聲川這種人搞的就是文創,只有流行音樂、電影這些才是文創。連傳統的音樂、戲劇、舞蹈等藝術與人文領域都被忽視,何況是這種毫不起眼的「傳統產業」? 但從台灣過去的發展歷史,以及世界各國近年來在時尚業,包括服裝、飾品、用品的發展來看,紮根在台灣數十年來都不曾失色的紡織業(當年紡織產品輸美配額影響的主要是勞力密集的部分,不是紡織業的研發與製造基礎),絕對是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可惜官兒們看不到。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