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弱勢家庭學生需要大方的教育投資 不是沈重的負債
2013/11/18 22:41:18瀏覽1577|回應0|推薦6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國立大學門檻高 弱勢生僅0.4% 台清交「幾無窮孩子」。立委林淑芬調閱全國大專院校低收入及中低收入學生佔比,發現弱勢學生比率最低的前3名均為頂尖國立大學,分別為陽明大學、台灣大學、交通大學;但比率最高的前3名皆是私立技職院校,為高雄和春技術學院、屏東慈惠醫專與高鳳數位學院。報導引述李家同說,弱勢孩子並非一定得考上台清交不可,但至少不要只能打零工度日。城鄉差距與貧富差距關係很大。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教育部針對此一現象與教育部近年來因應方式的回應。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黃雯玲說,教育部已將各校扶弱經費比例納入經費補助審核機制,提供較多扶弱措施的學校能得到較多補助。此外,入學管道部分,教育部除持續推動繁星計劃,降低區域差異,更將提出大學入學特殊選才方案,鼓勵國立大學提高弱勢學生招生比率,「希望獲5500億補助的頂尖大學負更大責任。」

這位黃司長是不知道入學選才講求公平嗎?對於弱勢學生需要「特別加分」嗎?所謂的「特殊選才」方案的受惠者難道是從小就缺乏資源的弱勢學生嗎?

針對這些現象,五年五百億大學,包括弱勢生比例最低的台清交能負什麼責?這麼多年來,即使是廢除了聯考,各種多元的招生管道也都講求公平。不論是學測成績分數、在校成績審查、學業以外的各項表現評分、小論文或自辦小筆試,不論形式如何,在審定高中生入學成績時,一定都是看各種成績,儘量做到公平。我們更不會在學生資料上,要求加註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更沒有評分項目是要針對學生的弱勢與否加分。

真的在入學審查時要幫弱勢生加分嗎?先把公平與否擺在一邊。光是要學生註明他是弱勢家庭,就是一種歧視。

教育部的司長和歷任的部長們,針對國立大學弱勢家庭學生比例低的問題,其瞭解和解決方法,根本完全搞錯重點了吧!問題的關鍵在於「教育機會」的「真」均等。教育部的官員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全台灣的所有小學軟硬體設備、生師比都是一樣的標準,偏鄉的學校教學資源是一樣的。但只要軟硬體設備、生師比一樣,就代表教育資源、教育品質一樣嗎?走過百所以上偏鄉學校之後,我可以明確地說說在那裡到底是什麼樣的教育和生活條件。偏鄉的學生因為交通不便,上學的路途比都市地區的學生遙遠。鄉下的學區大,有些還因為小校整併,上學路途更遙遠。不是每一所學校縣市政府都有補助校車,即使有的學生必須住校,對於小學與國中生來說,這些公立學校住宿與生活條件再好也比不上家人;如果,有家人的話。在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區、台南市區、高雄市區以外的國中小,乃至於在距離各縣市行政中心更遠的學校中,隨便問問校長、老師,學生是隔代教養、單親、新住民媽媽的比例大概都在一半左右,欲偏遠比例愈高。教育問題不是只在學校範圍內,教育問題的根源在學生的家庭。如果我們質疑,既然學校的軟硬體資源和生師比都一樣,那無論家庭狀況如何,孩子都應該受到良好的教育,難道弱勢的孩子都不喜歡唸書?教育不只是唸書。較弱勢家庭的孩子回到家,面對的是生存的挑戰,也許每天只有學校的營養午餐是吃得最好的一頓(即使只值二、三十元的一餐),也許家裡連套像樣的桌椅也沒有,也許回家不但不能唸書,還要幫忙照顧長輩的生活與病痛,也許還要每天負責煮飯,也許還要照顧與安慰失業和經常宿醉的父母親,也許他們也得幫忙務農或者做些雜工幫忙維持家計。他們不必然沒有唸書的興趣,但也許是回到家裡就沒有人鼓勵與陪伴,也許回到家裡唸書時換來的是嘲諷與譏笑,也許他們確實不喜歡唸書但喜歡繪畫、雕塑、體育、音樂,但那比單純的唸書需要的資源更多,機會更難。

 

總結來說,台清交有多少弱勢家庭的學生,那只是一大串問題的最後結果。即使光是要解決這個最末端的問題,那也不是光以道德訴求或者挾著五年五百億來要求台成清交這些學校自己來想辦法。只有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教育和社福單位投入更多實質資源,沒別的,就是錢,拉近教育品質的城鄉差距;讓城鄉學生的教育機會能夠逐漸朝向真平等發展。針對有機會可以進入離家較遠的國立大學的學生,不只是提供學貸,讓他們欠債,而是提供更多的獎助學金和生活補貼。我強調絕對『不是學貸、不是學貸、不是學貸!!!』給弱勢家庭的學生,而是不必償還的『獎助學金』。至於各企業或基金會的獎學金,也拜託給大方一點。幾十年前看起來不少的一個學期兩萬元的獎學金,在現在能讓南台灣的弱勢學生讀台大在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過生活嗎?現在生活費也高,家教不像以前那麼好找、我們也不希望這些弱勢學生就為了打工賺錢付生活費、學費,失去了參與社團活動和其他各種社會運動的機會。大家可以多想一點嗎?

如果我們認為,從小吃苦長大的學生,會比在優渥環境長大的孩子更多的人生歷練,擁有更多的同情心、同理心,也更想力爭上游,未來也會更懂得回饋社會。那麼我們投資在他們身上的資源就應該比優渥和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多,因為相對地他們回饋社會的投資報酬率更高。如果政府和具有社會責任的企業是聰明的投資者,他們就應該在這些弱勢的學生上面更加大膽、大量投資,不是嗎?只可惜,我們的政府和大企業,就算不是壞,也是笨。怎麼都不會懂的。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perbird&aid=952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