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7/09 12:21:28瀏覽2852|回應23|推薦73 | |
台諺【大隻雞慢啼】未經科學驗證,不知有幾分準確性。台灣學者可沒美國時間做這等雞毛蒜皮的實驗觀察。它只是舊日鄰里間老人隨口的一句話,用來安慰緊張的新手父母,孩子遲會講話不要緊。 我們阿銘就是這種”大隻”的。他最近一次例檢,在同齡幼兒發展曲線圖上,身高落在99%的點。這數字在統計學上的意思是,100個一樣年紀的幼兒若按身高排排站,阿銘大概當排頭。但,他至今還說不出”一句”話。 帶阿銘在社區散步,常有和善的人,尤其是洋老太太,愛彎下身跟他聊幾句。面對這樣親善的笑臉問語,阿銘只是瞪大眼睛打量人,卻什麼也不說。阿嬤我只好趕緊打圓場,報上小子的真實年齡月份,證明他只是太小,不是耍酷。 但阿銘已經過一歲半了,至今只會說單詞,講不出個句子,這樣會不會慢了點?難道跟他的雙語環境有關? 設身處地為阿銘想。同樣物件,爸媽說shoes,阿嬤說【鞋子】,這還算容易學、勉強能應付,雖然他常說成【shoe子】;但落落長的,又是”Please put the books in the box”,又是【請把書放到箱子裡去】,這樣一堆莫名其妙命令,就轟炸成一個混亂的語言世界了! 又或許阿銘的小腦袋以為,語言嘛,就是大家”各說各話”。爸媽有一套,阿公阿嬤有一套,他當然也該有自己一套。阿銘很早就會煞有介事地嘰哩咕嚕講個不停,外加手勢上下揮動,一臉認真,簡直像個【演說家】的姿態。 但畢竟是個落寞的演說家,因為沒人懂他那一套呀。 當初為了給阿銘的中英語世界搭橋梁,在他未滿周歲就開始教他一些簡單手語。媽媽口問”Do you want milk?”的同時,會外加手語配合;阿嬤說:【要喝牛奶嗎?】,也得做同樣的動作。我們希望他看著同樣的手部動作,能體會那兩種聽起來截然不同的話,其實是一樣的意思。 他至今仍常用一個手語:雙手握拳胸前,拳心相向連擊。碰到他愛吃的食物,意猶未盡,他就來這招,意思是more! more!看來阿銘之所以大隻,還是有道理的! Amy PS:至於【大隻雞慢啼】有無道理?我覺得是顛倒因果了,該改成【慢啼大隻雞】。您想嘛,若有公雞不七早八早(其實是凌晨5、6點)就趕著啼,睡眠充足之下,自然就成大雞了。 延伸閱讀 : 電老大 初學雙語的尷尬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