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7/07/18 04:29:49瀏覽4283|回應10|推薦52 | |
都七月中旬了,溫哥華每天的最高溫還在23度C上下。尤其早晚,微微陽光灑在身上(約5點半日出、9點日落),卻又沁涼無比。 怎麼說那種舒爽的感覺呢?就像在台灣酷暑熱天從外頭回到家,決定丟掉節能減碳的良心,也不管高昂的電費帳單,反正就是要讓冷氣機完全不停轉地放送。如此溫度很快降低,甚至涼到好像該披件薄長衫了。這時你吁一口氣,說,這才是TMD人該住的地方。 但溫哥華夏日的涼快,是老天免費奉送,良心不必掙扎,也無高額帳單。 涼快倒不只是因為緯度高的關係。最近中國熱得嚇人的地方在高緯度新疆,其中有些城市高溫破40度C,地表溫度更高達50幾度。把涮羊肉片擺岩石上,也一下子就熟,省掉湯湯水水的麻煩。 而舊金山緯度比溫哥華低得多,但夏天海風吹處,簡直是冷。多數遊客是環抱著胳臂看金門大橋,也難怪不少人穿著I Love SF的長袖衫。遊客心是否愛這城市難說,但身體冷得打顫,趕緊買件衣服套上是真。 就在享受天然冷氣的快樂日子裡,卻聽到阿糾娘的煩惱。 她要買房,但趕了幾處open house場子都鎩羽而歸。她舉例說,某房公告價格(去年7月該地區類似房子的平均售價,政府據以課稅)只有37萬,屋主開價45萬,她還over asking price地出46萬,不料才上市一週的該房,最後以49萬賣出。算算數字,那房子在一年內漲了33%。 小小公寓都如此高價了,更不要說平均房價已經破百萬的獨立房。我們常奇怪,到底是誰買得起那些動輒兩三百萬元的房子。即使是高薪的三師(醫師律師工程師)都很難負擔,更別說一般薪資的普羅大眾。溫哥華基本上是旅遊城市,以服務零售餐飲業為主,多數人收入普通呀! 曾聽說(謠言或笑話),某房價特昂貴的地段被稱作”貪官小區”。該區華人居民很低調,不談背景、過往。屁孩闖禍也不敢現場大剌剌地脫口就說【我爸是XX】。 一般年輕人單靠自己薪資要在都市買房真是艱難。難怪有網站廣告語是:【如果你無法靠爸,至少能來這裡靠北】,受到只能噴口水相濡以沫者的大大歡迎。 有時經過正大興土木的公寓建地,不免要抬頭看那用木板隔出來的許多小小空間。真的很同情,年輕人要努力工作30年,用超過一半的辛苦所得,才換得那懸在半空中的小方格。 慶信自己生得早,先馳得點,以少少的代價就得到立足之地。要我現在是低薪的30歲,那還寫啥部落格,根本天天去靠北網站了! Amy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