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16 22:43:02瀏覽1298|回應4|推薦19 | |
近日於另一帖中看到對大陸人民傳統道德淪喪的批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陸人民沒有排隊的意識。追究起來,恐怕從柏楊時代(或者更早),“不排隊”這一民族劣根性的大帽子就扣在了中國人的頭上。每每有人以此指責國人沒有素質、沒有水準,常讓很多被批評者慚愧無言——幾個大陸人敢說自己從沒擠過隊?幾個敢說自己的親朋大多沒擠過隊?今天突然有點感慨,聚焦於插隊擠隊這種事情談一談。
任何事情一旦歸咎到什麽劣根性、民族特點、道德水平,那還有什麽可繼續說的?無非就是中國大陸上居住著一批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野蠻落後族群,應當徹底被改造,大陸之外的民眾要與之保持道德距離。 但是且慢,我歷來反對把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歸結到個人道德(很多的個人的道德)層面上去討論。如上之論斷,實際上是極為簡單粗暴與事無益的. 充分體現了柏楊投機取巧嘩眾取寵的特點。 第一,關於中國人歷史上就缺少排隊的道德傳統;或者現代中國人喪失了相關的道德標準。 我想了又想,中國古代的日常生活中,人們需要常常排隊麽?現代人由於復雜的社會生活,幾乎每天都需要使用諸如交通、娛樂、購物、金融等公共服務。城市中幾乎處處都要排隊,於是排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秩序要求。但在一個經濟結構簡單、基本自給自足、人口數量有限的社會中,什麽地方需要日常性的排隊呢?再加上舊中國無處不在等級觀念,個體處於人群中幾乎可以立即找準自己的等級位置。小民哪敢搶官吏的路?文盲哪敢搶秀才的路?子女哪敢搶父母的路? 中國沒有發展出發達的排隊文化,似乎不應該歸結於中國人野蠻愚昧,而是我們的社會沒有對這種排隊道德的非常急迫和廣泛的需求。(此條有待商榷,歡迎歷史大牛們扔磚) 第二,緊缺是排隊意識淡漠的客觀基礎。(這是我想討論的關鍵部分) 將之歸咎於道德素質,是一種簡單粗暴回避問題的做法。如果說1000個中國人中有一兩個人熱愛插隊,那肯定是道德問題,但如果一個時期內老實排隊成了傻帽行為,那一定有背後的客觀原因。幸而這個原因實在是很容易推導出來:資源/服務的長期相對緊缺,必然導致不排隊現象。 這裏先講一個故事。文革時期北方某地一政府機關,秋季要給全體職工分配過冬的采暖煤炭(那時候不講究市場經濟的買,講究分)。一堆煤炭像山包一樣堆在機關的院子裏,早上8點多上班以後會有後勤部門逐個分配。但是,幾乎所有的職工都全家出動,頭天傍晚拿著掃帚簸箕趕到院子。轟隆隆就把大煤山分成了一個個小山包。來早的搶的多一些且多是大塊精煤,來晚的搶的少還是煤面居多。但無論多少,未經後勤批準是不能拉回家的。所以每家都留一個人站在自家的小煤堆前看守,一雙雙警惕的眼睛炯炯有神的互相瞪了一整夜。然後8點領導一句話,所有的小煤堆都不算數,統統地和在一起按人頭統一分配。 當然這個事件中,存在一定的擔心後勤部門不能公平分配的因素。但究其根本,恐怕還是資源數量有限。本來采暖煤這種東西,就算通過走後門拍馬屁拿他個兩三倍,過冬後堆在家裏也是個礙眼的玩意兒。但是由於總量有限,就算公平分配自己也只是剛好過冬。萬一有人多拿一點,分到自己手中的就會少一點,而少這一點對自己家人能否溫暖過冬就很關鍵。在這種擔心之下,誰敢老老實實排在隊尾?現在可以當笑話看的事情,其實透著一種心酸。 同樣的。在90年代初的北京,我見識過非常瘋狂的擠公交運動。呼嚕嚕幾百人跟著汽車跑,不分男女老幼,擠倒的、罵街的、掉鞋的、鉆窗戶的....對燈發誓,以上一個誇張的字眼都沒有。為啥呢?這幾百人都是道德敗類麽?實際情況是:這趟車不去擠,下趟車要等30分鐘,那時又有新的200人等著擠呢。 是的,大家都規規矩矩就即睡個好覺又分到煤,大家若是都不擠就即省力氣又坐公交。但是我想說這種“若人人都....”的想法從來不會有好結果,中外皆然,這是復雜系統的本質特性。單靠道德教化不可能取得實質進展,高壓管理也會迎來系統的反彈。在資源長期緊缺的狀態下,每個個體必須為自己的利益盡力爭奪。道德先生會被瞬間淹沒在不那麽道德的人群中,並最終被別人取代自己的位置。註意,我要強調長期二字,短期的緊缺會由於道德慣性和光明的前景,而不會太大的幹擾平均道德水準。 消滅插隊現象的釜底抽薪之計,還是提高資源總量。當然,即使在資源充裕的情況下,一定還會有人因為不能克服人性中的貪婪,去做出違反道德的事情。但到那時就真是個別人的道德水準問題了,一個社會總會有少數敗類存在的。 第三,排隊意識的進步。 比起發達國家,盡管大陸人民的排隊素質還有差距,但我必須要說,進步是相當明顯的。越是經濟發達的城市,民眾排隊意識越強烈。 90年代末的春運期後半段,我在北方某大城市購買返京火車票的時候,要忍受非常頻繁的插隊現象。心情非常不好,插隊的人絡繹不絕的徑直走到售票窗口。某次更誇張,售票口根本就沒有隊伍,完全的擠成一個疙瘩,買好票的人都不容易走出來。每次買票都一肚子氣,兼之為家鄉人民的素質悲哀。但幾年後突然發現,咦?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即使在春運期間人們都在排隊買火車票了。除了教育宣傳和管理規範外,根本的兩個原因是:列車提速、計算機調度帶來的客運吞吐量的提高;信息技術帶來的多網點預售票。從兩個角度大大增加了資源供給量。 某次在北京西客站廣場上,我看到數千人排著S型曲曲折折的長隊慢慢進站。偶爾有個別要誤點的旅客焦急的拿著車票給大家看,大家也都善意的讓他們先過去了。我在隊伍裏覺得心情很好。 由於插隊的人少了,售票員已經可以分辨之,並直接斥責“後邊排隊去”;車站警察也管得過來了。當然也有人為了避免被售票員鄙視,從隊伍的中間下手。似乎是06年春運我在北京西客站買票,幾十個旅客靜靜地排著隊,我的前邊是一個帶著小孩子的年輕母親。突然一猥瑣男晃到那個年輕母親的前邊。年輕母親跟他說“我已經排了半天了,大家都在規規矩矩排隊。你不要站在我前邊”。猥瑣男想了想又若無其事的站到我和年親母親中間,還心虛的側身看看我。我一句話不說透過冰冷的近視鏡片冷酷滴望著他的眼睛,5秒鐘後他錯開目光默默踱到我的後邊。我後邊的小夥子立即跟他吵了起來,猥瑣男居然還敢還嘴說“你有本事也去擠啊”。引來隊伍中眾人怒視,小夥子怒火更盛,但情緒激動之下吵不到點子上。我就回身幫他說“你插隊還有理啊!老老實實排隊去”。猥瑣男看著隊伍再往後一道道警惕而鄙視的目光,悻悻得走到隊伍末尾去了。 當然我還是承認即使在北京這種中心城市,與西方國家相比排隊意識仍然有差距,尤其是火車站這種魚龍混雜的地方。但是市內的日常生活中似乎好久沒遇到因為別人不排隊而生氣的事情了。希望現在的北京有一個比當初更文明的秩序吧。 第四,北京地體的扇形隊伍。 我看到有人批評這個,仔細想了想,似乎這一點算不得嚴重的道德欠缺。評論北京的地鐵秩序時,必須要考慮到尖峰時刻北京地鐵的恐怖運載量。可以換乘線路的站點在上下班高峰時連月臺的中線都走滿了人。我見過一個金發碧眼的遊客在地鐵通道的臺階上一邊隨著人流走,一邊高舉DV回頭拍攝密集的人頭,看樣子他從來沒在地鐵站中見摩肩擦踵的景象。07年一天早上我見過西直門地鐵站入口千余旅客排隊進站的場面,極為壯觀。這種情況下車內乘客從車門中央下車,之後車外乘客從兩側以扇形隊伍上車,幾乎是唯一的辦法了。我畫了一個示意圖,大家一望可知。註意示意圖中的人數小於高峰期的實際旅客數。 實際上車門兩側的扇形候車隊形也是官方推薦的,月臺每一個車門位置對應的地面上都畫有下車區和候車區。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到候車區就是在車門兩側,箭頭斜指向車門。這裏贊一下司機師傅們,每次都能準確的把車門對準地上的標誌。這可是全手工,沒有感應器、處理器之類的高科技設備。 當然,還是很擁擠,人們為什麽不慢慢上車呢?真沒辦法,北京地鐵站之間一般相隔2~4分鐘的行車時間,而高峰時段的班次密度大概2分鐘一趟...... |
|
( 在地生活|亞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