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13 15:43:11瀏覽1653|回應2|推薦23 | |
一個初來澳大利亞的朋友說過,溫暖的陽光下,一切都那麼美好。而“優秀”的教育體質更是不少渴望給下一代一個優秀教育環境的大陸人移民的主要動機。
實際上,小移民們只要在熬粥學校帶上幾個月,就再也不願意回國上學了。也從側面證明了澳洲教育的成功。那麼真的是如此陽光麼? 學齡兒童當然喜歡這裡,3點多放學,沒有家庭作業(私立學校也有),沒有留級沒有補考....整個社會的學風,體育好比成績好受歡迎,認真學習的就是書呆子。 (當然,悉尼墨爾本這些大城市的華人家庭一樣逼迫孩子上各種補習班,不然考不進那幾個有數的好高中,搞得本地人家庭意見很大) 作為普及基礎教育的主體,普通公立學校從小學到高一都是養豬式的教育,難度之低、學業之輕、標準之松到了荒謬的程度。小學一年紀,數學課先講什麼呢?如何使用計算器!一直到10年級,老師們都在想盡花樣哄著學生們學東西。題目更是要貼近實際,避免抽象,少拐幾個彎。 從家長到學校奉行鼓勵教育、寓教於樂。誰都不敢告訴學生:書山有路勤為徑,怕嚇著孩子,怕打擊他們的積極性。造成的結果就是大部分學生沒有基本的自主學習、研究能力、對社會缺乏深刻理解、缺少深刻的思想、缺少抗壓能力、缺少集中註意力的能力,無法維持長時間艱苦深刻的思考,養成了淺嚐則止的惡習。 與此同時,收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則對學生嚴格管理,認真訓練學生的知識掌握和學習能力。當然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部分學生“高分低能”“解題能力優秀探索能力不足”的情況。 而到了高二、高三教材難度和作業量陡然而升,理科跟大陸的難度也差不多了。但這個時候,大部分公立學校的學生根本不具備這種程度的學習能力。就算天縱英才發憤圖強,前幾個學期也不可能順利。而大學錄取除了看看名人推薦信,最主要的一句就是高二高三兩年的長期成績。於是普通的學生自動放棄真正的高等教育,除了上技校,就是選擇一些無關緊要的大學或沒有用處的科目。 . 再加上優秀私立大學優先錄取私立名校的高中畢業生、考慮家長贊助的作用,實質上控制了優質資源的分配方向。 我覺得澳洲整個教育體制的設計帶有陰謀色彩,從體制層面讓精英階層的後代盡量成為精英,讓平民後代繼續為平民,固化階層壟斷和知識壟斷。而明面上還特別高舉“尊重個人選擇”“尊重孩子天性”的自由主義大旗,讓家長們主動為之叫好。 有朋友向我諮詢移民后子女教育問題,我回答按部就班跟著公立學校走,基本上是不可能接受好的高等教育。但如果只求如同大多數澳洲孩子一樣健康長大,那還是簡單的。高中別業去技校或者其他什麼普通學校再過兩年,然後去社會上闖唄,從管子工到救生員,到處都需要人。不過我不建議這樣,畢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切順利大環境良好的時候,怎麼混都沒問題。衰退期就不好說了。別以為繁榮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就理所應當繼續幾十年。本次危機的教訓還不夠么。華爾街上鬧的那些都是這樣混大的孩子,上了個某明奇妙的大學,學了個設麼都不是的專業,若是往前推20年,那一個個肯定都風光的Middle Class啦。 |
|
( 在地生活|紐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