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若然我觀《 三教心法‧吳靜宇‧老前人 》鳥瞰‧ 福爾摩沙 ●
2010/01/20 19:45:14瀏覽6549|回應1|推薦0

 ‧金剛經釋密‧

作者‧吳靜宇先生‧自序


己丑秋 ( 民國 38 年 ) 應諸善知識邀 講是經於仁光大寺 經六旬畢。於發起之初 惟恐「一人作虛、萬人傳實」致見笑於佛門 故曾再三推謝 不敢冒然承任。是屆法會 定有天賜之妙機潛在其中 絕非人事所任為 故機緣之構成絕非偶然。如再以事言之 則因依言釋道 本已離道 何況余本智劣機鈍「啞羊蠹食」而誣經亂道之嫌 實又在所難免矣。

蓋此金剛經本乃大般若經中之精要 其在佛教中之價值 實與儒宗之中庸相等齊。以無住為體 以離相為宗 乃心傳之密集 是正法之寫真 言簡理微 妙意無窮。然茍不悟般若實相 空持多聞多見為能事者 則不是流成言語細論 野僧空談 便要亂度方廣 反成道障。識彌多而道彌遠 相愈破而言愈迷 故有人言金剛經宜頌不宜解者 實有其因在耳。

且般若正味 本出於禪 而禪宗正軌 乃獨尚「以心傳心」之旨 並不當立文字。正如維摩經所說「善哉善哉 乃至無有文字言語 是真入不二法門也」。楞嚴經亦說「世尊不說一字 離言語相 離分別相 離名字相」。由是看來 道本無言 理只真空 此非但為佛教正宗之極意 亦是三教心法之指歸。

法本無法 自性本來清淨 本無一物可得者 在悟此根本義的啟發上 尚須有先機之權法 況當末法之世 有慧機能一點即悟者 究竟能幾?而三世如來之成道 尚須始於學而終於無學 故對佛經之講註 此雖非究竟法 然而對初發菩提之善信眾 亦絕不能全離。

雖曰「道本無言」是根本義、而「非言不顯」亦是第一諦 只要對一切相跡言說文字等 視為客觀上之備補 應合時代之機運 先即而後離 並不泥執與著住 或自矜博雅而作主觀觀點時 則在世風急轉之現時代下 即是涅槃經上之「滿字義」矣。

所要者:當知經者路也 此乃邁向解脫之一條路徑。「法者、筏也」此乃渡苦離煩之一個木筏「行過即捨、渡過即棄」依是可以觀照般若。此中並無般若實相...實相者何?即是真如之理體 涅槃之妙心耳。或云「圓覺」或云「一真法界」在有情曰「覺性」、在無情曰「法性」...此心此性 乃凡聖所同具 在天人無增減 天真靈耀 其體幽玄 口欲言則詞已喪 筆欲揮而神已往...是以若能訪得明師 先明般若實相之體在 然後再妙觀諸經 迴光返照 則其極理自見。

余也不敏 自知劫障深重 宿根淺鈍 雖蒙 明師之指傳 亦生捨俗之願志 然終於禪未悟其心 於教不能圓其志 當茲宿願未竟 愧涑奚如之際 何敢再發「吹網捉煙」之妄論 然再觀正法泯亡之現世 世人悉沉溺於罪惡之洪波中 自滅其實相 自毀其靈明 致道紀因之崩潰 而末日之危機 遂迫至燃眉矣。有鑑於斯 明知己身尚未自拔 何顏何力再拔人?然又不忍坐視同胞之沉淪 私藏法藥而弗施 故為直心之所使 乃願自也同登覺路 共證蓮邦。

余雖縛多愆重 有心無行 但願人人圓明自在 有望有成 因之於法會之後 乃承眾善知之寄望 囑余略作筆記 而余亦為興之所至 竟自忘其陋 故乃將會中之記錄 加以整理與綴集 遂草成是篇 此即是書之緣起始末也。

此書一出 明知有毀有譽 然毀與譽皆非余所斟計 以第一諦言:般若妙理 本來真空無相 出口即差 有言即非 經尚非真 註茲勿論。再以世諦言:現值末法流延之際 考諸如來傳心之正旨 失傳已久 而在鬥諍堅固之後五百年中 誰也不能自圓為是 故只好譽亦任便 毀亦任便 但求無愧於心 無違於願即足。

學佛之要 重在實修 如多聞不習 惑不能除 思而不修 體不能定。如此則正似說食數寶 終屬空費 故必以聞思入三摩地 方可歷階漸證 乃至成佛。是以聞者聞此正教 思者思此正理 修者修此正行 始於聞、而終於修 生於有、而成於無 本書之所言 因屬正經之釋意 故只是聞之末 至於修思二行 尚待自悟自修自得。

北海老人說:心法為經卷之鑰 不得心法 便不明經卷之真諦 況天機秘密 非時不現 非人不傳 又安可經卷得之 此言殊是 經卷尚非心法 註釋自不必論 故對譽毀二者之招至 只有愧如懺如而已。

本書既名曰金剛經釋密 「正經」之前 引出許多經外之泛意。內容之構成 實是講話內容之脫胎 有取自佛註本 有出自佛教諸參考書 其它便按原文之文義思得之。三十二分之界分 原乃 梁‧明昭太子之所定 亦從屬不變。故本書之最大價值 只可作為原註本之副本觀 絕不敢專註自命 此點諒天人早已共見共證 否則蠱惑人心 迷正亂本之罪 當無以辭矣。


     中華民國 三十九 年 歲次庚寅一月 吳靜宇 識於‧南海之濱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ja6699&aid=3705779

 回應文章

紅塵‧一曲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轉貼
2010/01/31 00:01
四威儀 ~「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之禮儀規範
常言: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患起於多欲,福生於不貪
廣欽老和尚在臨終前說出了至深的空性:「無來無去無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