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分:法身非相
﹝經文﹞
須菩提 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否?須菩提言 如是如是 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 須菩提 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 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如我解佛所說義 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 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翻譯﹞
在上一分佛已指明「如來說有我者 則非有我」之旨 至此妄我已遣、真我已顯 佛為了試看須菩提之細惑是否已經盡滅 故而又以住相觀佛之題目來試問曰 你的意思怎麼樣?可以憑依三十二好相觀如來嗎?須菩提深知「觀並不同於見」凡具三十二相者 必因修福而來 故其人達觀真理的智慧必大 乃答之曰 是啊 凡具三十二相者 可以三十二相觀想如來
佛聞是言知其尚有細惑 以為具三十二相之內智觀想 與不足三十二相者或有不同 由此可見須菩提仍有高下不等的差別觀 佛乃說 如果具三十二相者可以觀想如來、而不具者就不能 那麼因福業大的轉輪聖王豈不都能善觀如來?都成如來了嗎
須菩提聞此恍然大悟 方知不但不可持三十二相見如來 即使三十二相亦不可持而觀如來 因為基於「有相即妄」之理 相好者之體質並不異於相劣者故「見或觀」如來都不能取相之好與否 重點但取「精進誠修」與「實信不疑」須菩提乃道之曰 世尊啊 今解佛意是三十二相並不可持 不可以三十二相作為觀想如來的憑藉
佛聞此遂說一首偈語以垂誡道「如來法身本來無相 質本靈妙、量同虛空 假設汝等 若以色相欲見真我之法身 或以音聲欲求真我之法身 如此不離色相、音聲 徒執於色身見佛 或 住相觀佛時 這種人便是捨棄正道而入邪道
這種人是絕不能見到如來自性的本來面目的」
﹝分旨﹞
前分說如來性中無我 本分言如來性中無相「無我以顯‧是平等法」「無相則顯‧無有高下」法身真體本來真空無相 既然無相 若「住相見佛」或「執相觀佛」就是行入邪道 這是絕不能見如來之真面目的 如再有所執著與偏見 而不能開門見山了達真空 以使群惑盡釋時 就不必過論是經是如何精密 倒不如勤加唸誦 緩取定心三昧為善
﹝分解﹞
「法身」者 佛之真身也 雖能周遍法界無處不在 但並不能依相見 不可執相觀 因其真空無相 正如大乘同性經髓說「如來真法身者 無色、無觀、無著、不可見、無言說、無處住、無相、無報、無生、無滅、無譬喻」因法身之正體如此 故云「法身非相」 如來佛說是般若法 其旨在直闡此「法身非相」之理
然而因為眾生 迷情太深 若直說「法身非相」一語道破 恐人難以置信 故而健次深入以顯如來「真無我」之理 因法事之疑已破 法身之真已顯 故人我之迷情 和 高下凡聖的差別 便隨之而消散 此即「法身非相」之真處 此亦菩薩最難破之幾點殘惑 於此可謂盡遣矣
【註】轉輪聖王
轉輪聖王身具三十二相 即位時由天感得輪寶 轉此輪寶而降伏四方 故曰「轉輪王」又稱作「飛行皇帝」其掌管四大洲之善惡 故有謂 轉輪法王即四大天王「四天王」為帝釋天之外將 在須彌山之半腹中有一山 名曰「犍陀羅山」此山有四頭 四王分居之 各護一天下 因而稱之「護世四天王」是六欲天之第一天 也是天處之最初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