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釋密‧第二十七分:無斷無滅
2008/10/10 03:37:47瀏覽591|回應0|推薦0

第二十七分:無斷無滅

﹝經文﹞

須菩提 汝若作是念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莫作是念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汝若作是念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說諸法斷滅 莫作是念 何以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於法不說斷滅相

﹝翻譯﹞

修般若法若執於「有」就落於「常見」因常見即易「著住妄相」即不能見如來
如若執於「無」又落於「斷見」因斷見則又「蹈於頑空」既蹈頑空亦不能見如來
此常、斷二者同是兩邊之見 均不能契中道之極理

在上分中 須菩提已理解「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之道 故「著相住妄」之滯礙已能盡破 依此雖可證見真空妙相之真諦 然而 佛又恐須菩提因為「過於破相」導至「執無蹈空」而落成「斷滅相」故又對須菩提說

你若是有這樣的念頭 以為見如來自性 不必持具足三十二相而得無上菩提 你或許有這種猶豫不決的疑問吧?你千萬不要起這種不確定的念頭 欲見如來自性 雖不須具此三十二好相 只要覺行圓滿 即可得無上菩提

須菩提啊 我再告訴你 你若是有了這種念頭 以為發無上菩提心者 就是真空之妙用 就認為一切法應廢而不必用 連福亦不必行、善亦不必修時 如果有這樣的念頭 就是誤解了般若真意 必將導至「沉空滯寂」而成「斷滅相」

以為這種斷滅諸法 就可得菩提的念頭 是萬萬不可生的 這是什麼緣故呢?
因為真正發無上菩提心 能通達般若實義的 雖不會迷執一切法、以為依法能見究竟 然而亦不可全呈斷滅、完全不用 可廢則廢、可用則用 只要心不迷執、行不留滯「空而不斷、無而不滅」故而真正發無上菩提者 於法是「不說斷滅相」的

﹝分旨﹞

佛自說經以來 各分旨義都是為「淨」法相常見而說 故而層層破執、處處離相 以便「戒」執妄、導致邊見

本分稍異於前旨 在點破「非法相」、破「無執斷」以戒眾生墮於「常與斷」二者邊見之一方 蓋般若法本是「著有不可著、著無亦不可」之法 在「不斷、不常」之間才是中道 故本分的要義在於 破「斷、滅」之邊見

﹝分解﹞

「斷」以常言 般若法有隨緣之用 不得不謂之「常」而更無休無盡 故亦不得謂之「斷」也

「滅」以生言 般若法本無所聲 不得謂之「生」而亦無所「滅」故亦不得謂之「滅」也

世人不明中道之理 不脫世俗之顛倒知見 妄自「斷中計常;常中計斷」如此妄計常斷 導致障礙中道的二邊見由是而生

涅槃經曾說「眾生起見 凡有二種 一者常見 一者斷見 如是二見 不名中道 無斷無常 乃名中道」今云「無斷」者 是因般若法 本來無盡無休 是個永遠不中斷之真理 而般若之實體 更是「非斷非常」之中道 故不以斷常見計者 即是「無斷」也

世人因生言滅、因滅言生 是妄住於生滅途中 流浪替轉 造成一切生滅的「有漏」妄法遂因之而生 今云「無滅」者 是因般若法 本來常在、永無滅壞 而般若之實相 更是不生不滅之中理 本屬「無漏」之淨法 故「無滅」者 亦當通「無生」因此般若正法本不能以生滅來證見 故云「無滅」者 即是不應以生滅法論斷也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ja6699&aid=2286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