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15 08:33:37瀏覽62|回應0|推薦0 | |
酷暑、扇子和睡馬路 南太井蛙
七月以來,三分之一的中國有七億民眾備受酷暑煎熬,那里的親友紛紛避暑逃離,因為十九省市均在熱中,故無處可逃。昨天奧克蘭的一位朋友簽改了回鄉機票,理由是那里太熱。 人在夏季最感舒服的氣温在攝氏十九度至二十四度之间,超過三十五度便屬高溫酷暑。而今年中國之熱都是四十度以上的,一向很有幽默感的网民表示﹕「如今沒有達到一個『四』字,還真不好意思叫熱!」 住過廣州多年,體驗過亞熱帶酷暑有多可怕,那種熱是濕漉漉的悶熱,皮膚上似乎有層粘液,堵塞每一個毛孔,極之難受。 夏日午後,廣州街巷家家都興潑水到門前麻石地面降溫,也往自家青磚外牆甚至屋內四壁上潑水,被曬了終日的磚石儲着烈陽餘温,水潑了上去「贊」出一股濕氣,有時路過,聞到這股獨特的濕水氣味,就增添了幾許速速回家的急促。 潑罷水後,眾街坊搬出竹凳籐椅,有的抬條凳扛床板,打算露宿街頭。此刻人手一扇,閑坐斜臥納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電風扇是奢侈品,被視為罕物,尋常人家納涼取风惟有用扇。 廣州人多用新會大葵扇,該地葵樹極多,新會圖書館前一條大道兩側就盡是葵樹,高大挺拔,葵蔭蔽日。這種葵樹廣州流化湖亦栽了許多,葵樹長大後其葉尤闊甚大,大葵扇就是取其葉柄,及裁取與柄了相連那一圈硬葉製成。尺寸不一,最大把的可达四十多公分直徑,柄粗且帶棱角,沒有相當腕力還使不动它。小巧的葵扇僅二十多公分直徑,纤細圓柄上還纏上白膠帶,遠望如象牙一般。 一扇在手,做父母的搧十下,有九下是送凉給仔女的,夫妻亦然,那扇子握在老婆小手中,也是一下一下溫柔地搧向老公。為誰搧扇,箇中有關愛無言,情感真切。 南方溽熱要至午夜後才漸退,執扇者一搧就是半個晚上,倦了換手,左右兩手輪流。被搧者因為有風送凉,早入夢鄉,身邊執扇者自身也睏倦,搧着搧着便也入睡扇跌,待驚醒拾起再搧,直至凌晨才与大家一起酣睡。童年記憶中許多炎炎夏夜,都是偎依母懐,蒙她執扇送凉而度過的。 粵人忌「打霧水」,所謂「霧水」實指夜露,在外面睡一宵,所盖薄衾盡濕,就是沾了露水之故。記得一覺醒來,总發現母親撑了一把「梁蘇記」的雨傘放在我床頭,擋去了許多「霧水」。 長大後別鄉遠游,讀到屠義所著之《養正遺規》,內文寫道﹕「夏月侍父母,常須揮扇於其側,以清炎暑,及驅逐蚊蠅。冬月則審察衣被之厚薄,爐火之多寡,時為增益﹔并候視窗戶罅隙,使不為風寒所侵,務期父母安樂方也。」往昔星光下慈母竟夜執扇搧凉的情景,猶歷歷在目。只是為人子者,從未在夏月揮扇於其側,以清炎暑,及驅逐蚊蠅,也沒有盡孝務期父母安樂。爾今父母雙亡,欲盡孝而親不在,那一種深深的慚疚,是錐心蝕骨的。 在廣州大熱天時「訓街」(睡馬路),是天公地道的事。街坊之間雖也有「霸位」爭搶地方擺放床鋪,但一般都能相就。有女長成之家,也放心女兒露宿,街巷內老少同床,男女混雜,衣薄衫少,玉腿酥胸,肉帛相見,却鮮見有傷風化醜聞發生,皆因坊間仍知廉恥,存有道德之觀。今天傷風敗俗的許多不堪,那時也沒有的。 在海邊星空下海邊露宿,奇怪的是身上的「索魯」布竟是乾乾的,是這里沒有「霧水」呢,還是被一夜海風吹乾了,至今還沒有弄明白。 惟那陣陣送凉的海風,令吾憶起母親的扇子。■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