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15 06:58:09瀏覽2599|回應5|推薦125 | |
「何事」小題大做?
每到聖誕節時,就是一年一度的全員大解放月,在塞班島過著流放日子的姪兒們,終於有機會回到文明世界了!只是回到文明的孩子們,就像「放牛吃草」中的牛、「脫疆野馬」的馬一樣,任性不聽使喚、又難控制。儘管他們父母叮嚀、囑咐再三,但仍有漏網的時候。 話說那漏網之時,小女子正無事瞎忙,就聽得小姪女「乾」哭啼的,跑去向老爺子告狀,說哥哥欺負她。哥哥隨後趕到一手捂著眼、滿臉委屈的說:「是她打我,她根本就是小題大做、無事生非。」說完,大伙瞧他的模樣也樂了。老爺子就問他:「何事,小題大做也?」。小子愣了一下,回說:「就是芝麻大的小事變大事,沒事找事!打我,又還要告狀,真是“惡人先告狀”。」大伙一聽更樂了,看到大個兒受委屈小丫頭也轉嗔為喜﹍﹍。 但,「小題大做」真是小事變大事、沒事找事幹?這就得從中國有科舉時,細說從頭了,看倌且聽小女子從書上套來的一番言語。 在中國的科舉時代,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及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必讀的教科書,因為科舉將其列為考試的科目,所以「四書五經」就成了中國傳統學問的代名詞。 由於五經的分量遠超過四書,因此明、清科試,凡以四書文句命題的,稱為「小題」;以五經文句命題的,稱做「大題」。有人求好心切,用做大題(五經文)的章法來做小題(四書文),這就叫「小題大做」。 「小題大做」本無所謂的好、壞,端視應試者的功力而定。但,後人將之引申,用以比喻把小事誇染成大事來處理,於是就有了貶義,認為殊不值得,或不妥當、不應該。如著名的章回小說《紅樓夢》七十三回:「沒有什麼,左(只)不過他們“小題大做”罷了。」《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四回:「玉鳳姑娘本就覺得這事過於“小題大做”。」 科舉以廢,科場上的「小題大做」已不復見;倒是有人居心叵測,喜歡「小題大做」以製造事端,這才教人擔憂呢!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