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09 23:31:44瀏覽4668|回應0|推薦6 | |
2000年金馬國際影展時原名為《卡拉絲幻想症》的《性.魔鬼.狂想曲》(the Devil and Ms.D)是一部觀眾票選最喜愛的電影之一。終於在年底的時候作商業發行,讓人一睹卡拉絲的風采,並體驗一下古典樂迷心中的永恆女神──卡拉絲。
故事根據史蒂芬洛圖莫里尼原著「Der Grobe Bagerozy」改編。一位自稱是魔鬼的英俊男士,走入心理醫生蔻拉D小姐的問診室,娓娓訴說他和歌劇女伶瑪莉亞卡拉絲的相遇過程,雖然蔻拉覺得他的故事不可思議的荒謬,但多年的行醫經驗,讓她不動聲色的憑「魔鬼」說著,可是他的故事卻又如此的栩栩如生,如此的動聽,教她不知不覺中陷入了他的故事情節…… 歌唱得很好的女歌者,叫女伶Diva。據說女伶的聲音之美是有魔力的,會魅惑人心,格林童話故事裡的美人魚即是女伶的化身;演譯之下,Diva成了devil,亦即卡拉絲是「魔鬼」男心中的魔鬼,他之所以失了心性,是因為卡拉絲不理會他,丟下他撒手西歸。可是從他的故事裡,對卡拉絲來說,她的魔鬼是音樂,全都是音樂才教她瘋狂減肥,音樂成了她生命的全部。 尤其,片中,關於樂評和卡拉絲之間、與魔鬼男之間的對照忒是有意思。魔鬼男幻身成發掘卡拉絲的功臣,在卡拉絲的音樂生涯中,他將自己幻化成樂評,用計酸的評語刺激著卡拉絲,同時卻也照料她的生活,幫助她減肥,幫助她站上舞台,陪著她成功,看著她失敗……這時魔鬼男的反應就和一個Super Fan一樣,不能忍受心目中的女神水準降低了,百般的批評、痛罵,直到卡拉絲過世了,他拒絕接受這個事實……卡拉絲這個超級Diva成了魔鬼男心中揮之不去的Devil。 相對於蔻拉,原生活規律,規律得定了型的生活,漸漸讓她厭倦,加上心理醫生的歷練,長久來,她已對生活麻木,對周遭的聽聞已經無感,當她丈夫收集著死亡消息的剪報時,她可是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而她的日子也一直是這樣的,直到帥帥魔鬼男闖入了她的診療室,一如他出現的突然,他彷彿成她生命中的一個意外,彷若在她的心底投下了一顆巨石,教她掀起情欲狂瀾。此刻,魔鬼男彷彿真的有了魔力,誘惑著蔻拉,在她心中生了魔,卻也同時藉由分析魔鬼男的過程中,藉著跟他交談的過程中,檢視起她自己的生活,而發現,原來,她是壓抑的,原來,她也可以放縱她的情緒,從某個角度來說,心理醫生反過來成了病人,成了被治療的對象。 魔鬼之於偶像,愛之於恨,欲望之於道德,治療之於被治療,交錯複雜的倒錯關係,加上戲劇本身和卡拉絲的紀錄片交錯,交織成一部有感情、有音樂、又懸疑、又幽默的好片,如果你看得出它的複雜度,更能理解「愛與魔」的黑色幽默;如果你不是那麼解理它,那也可以看到一個樂迷的偶像崇拜可以癡迷到哪種地步,以及片中幽默的對白和對峙狀況,同時享受片中瀰漫的懸疑氣氛。這部電影在我眼中,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好電影。 劇照來源 開眼電影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