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找尋台江內海-鹿耳門篇
2007/01/25 22:19:06瀏覽6438|回應5|推薦13

鹿耳門

鹿耳門,是鄭成功登陸的地方。當初,鄭成功捨棄大員北側的水道,逕取這北線尾沙洲北邊較荒僻的水道,應該是要取一種奇襲的效果吧!果然,他順利的進入台江內海,一直到從赤崁北側的柴頭港(今開元寺一帶)上岸,荷蘭人才匆忙準備應戰。

是偶然,也印證了趨勢。鄭成功登陸以後,原來興盛的大員港水道,因為逐漸淤淺,地位也漸漸被北側的鹿耳門水道所取代,整個康雍乾嘉時期,都是鹿耳門港口的全盛時期。

1850年左右,西洋的大輪船開始進來台灣,本就淤淺的台江內海,並不適合這樣的大輪船進出。而道光三年(1843年),台灣南部的一次大風雨,導致曾文溪改道,為台江內海注入了大量的泥沙,使得內海更加浮淺,鹿耳門港更因此成為了廢港。

這次改道,也產生了鹽水溪、鹿耳門溪、曾文溪(原來較偏北,靠近今日北門一帶)等新河川,再加上新內湖、四草湖和鯤鯓湖的出現,內海裡沙洲與新生地遍布,台江內海也開始走入了歷史!

隨著台江內海的變遷,台南市區也不斷地向西擴展,到了光緒中期,台南市區和安平之間,除了些小港灣,幾乎已連成一氣了!取代鹿耳門港的安平與四草新航道,也不能恢復當年的興盛,做為港埠都市,台南已漸名不副實。

日本人做了最後的努力。他們在今天的安平路南側建了一條新運河,這條運河向東延展,經過今天的中國城、中正路及中山路,最後至台南火車站。日本人希望藉由這條運河,連接台南市及安平地區,使這兩地能連成一氣成為大漁港。

但最終在台江陸浮,安平港淤沙等多重因素下,運河終究沒有發揮它的功效,1970年代,蘇南成將運河東半段填平,改建「中國城」,也似為台江最後的餘脈畫下了句點。

台南曾有的港埠地位,後來全為高雄所取代。舊名打狗的高雄,有著港闊灣深的天然優勢,後來又因為鄰近南部產糖區,而成為糖的重要輸出港。今日的高雄,從歷史的角度看,就好像是昔日的府城;若從港口的角度看,兩地也有著驚人的相似:旗津半島就好像另一個「鯤鯓」(大員島),而高雄港,就像個大一號的「台江內海」。

今天,如果還有興致找台江內海,不妨走走四草、鹿耳門溪,甚至是七股一線:

踩在四草海岸邊的沙灘上,不知當年的紅毛人是否也踩過?

走在鹿耳門溪邊,清亮的水色無邊,好似找著內海的殘影兒……蚵民的蚵架還依舊,只是已不見採收,因為這一帶的河水已全被重金屬所汙染,開發的巨大的破壞,連這海隅一角也躲不過……

海風獵獵,沙灘上的小貝,不旋踵即為海沙所掩去,就像那已消逝的台江內海……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jung&aid=684857

 回應文章

貓小瑛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原來
2007/01/31 04:40
原來你網誌首頁的照片來自這邊啊!

阿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真的很難想像!!!
2007/01/27 10:49

真的很難想像了!

即便他們在那裡蓋了鄭成功登陸的紀念碑、涼亭........也很難想像了

但是那裡挺好的,也些海岸,人挺少,走走,挺有滋味!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昔日光彩
2007/01/27 01:31

前幾年我常常帶著兒子到鹿耳門溪出海口去釣魚抓螃蟹。

哇哇哇~ 滄海桑田,很難想像它曾有清朝時期的盛況。



阿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
2007/01/26 10:21
也有路過,不過那時候是工地,謝謝分享囉!

ANY愛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鹿耳門
2007/01/26 02:34

這是鹿耳門鄭成功登陸紀念公園照片

上個月照的


ANY 你可以延伸為 Anything, Anywhere, Anyone, Anybody, Any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