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12 17:02:15瀏覽4251|回應3|推薦19 | |
武法奈尾上認山頭 武法奈尾山位在中橫公路上的碧綠附近。早期,在中橫未斷前,武法奈尾和其附近的天鑾池,是中部相當熱門的登山健行路線;現在,來這裡的人少了,但卻也更多了幾分清幽的氣息。 輕鬆快樂的山徑 往天鑾池、武法奈尾的登山口在中橫公路104km附近,這裡有座「東營大將軍廟」,順著廟前的產業道路一路往上走,山與池,就在上方不遠處。 產道初走不久,即遇到一戶種植蜜蘋果的農戶。不同於離這裡不遠的梨山,那裡這時正滿山遍野盛產著水蜜桃,可碧綠這一帶,山嶺上卻絕無一棵水蜜桃果樹的影子。晨風中,這裡的細軟樹枝上,晃蕩的全是半紅帶綠的蜜蘋果,看得人直可惜來早了,不能狠咬上一口。 同行的山友小陸龜說,他曾在某年的十月來到這裡,正逢蜜蘋果成熟,那時落果成雨,「真的像下雨一樣地直砸下來……」聽得我們直羨慕,直發楞,並不禁產生遐想:牛頓發明萬有引力定律,該也是在落果的十月吧。 沿著產道再上,雖然周遭早種滿了果樹、菜蔬,但沿途時不時仍可見極為高大的鐵杉幹影,「這裡的鐵杉真是高大粗壯啊!」我想他們應該是這片山的原生樹種吧,只是不知是否過於靠近公路,使得他們的許多兄弟子姪因此消失了、、、現在還看得見的,應該是最高大的吧,高大的讓人產生敬畏,以是反而存留了下來。 離開農舍後不多遠,水泥的產道變成了舖滿松針的林道。這條林道據十餘年前曾來此的小陸龜說,林道較當年窄多了,兩旁的松樹也長高了不少,當年他來時,林道盡頭處尚有工寮,車子可以直開進工寮,工寮裡的工人當時似乎就在進行造林的工作,現在林道旁高逾一、二層樓高的松樹,當年還只是樹苗呢……現在行走林下,除了松林的人工造林氣質外,窄林道上已很難感受太多的人工氣息了,自然正一點一滴地把它要了回去,尤其近年來人跡減少後,要回去的速率,更加顯得快了。 雖然逐漸回復原來自然的模樣,可是這仍是條極好走的道兒,坡陡處甚至仍可見人為的架繩。我們上午六時半從2401m高的登山口進入,途中還不少休息(前一天的比壽潭山真的有操到,也走不快了),但在九點之前,就登臨了武法奈尾山山頂。 武法奈尾山頂 武法奈尾山真是座好山頭!山頭高逾3000公尺(2986m),更難得的是他的良好展望,這是中級山(其實他的高度也不太像是中級山了),甚至是百岳,都少有的好展望, 山頭正對雪山山脈,雪山山脈一線北從羅葉尾,南至西稜上的鞍馬山,一個山頭接著一個山頭,在這「閱兵台」上如韓信點兵逐一點去,竟也逐個兒沒少, 感謝Jovi大指正 讓我們先看看雪山山脈的北段。先是「武陵四秀」(喀拉業、桃山、池有、品田),後接「雪山聖稜」(布秀蘭、素密達、穆特勒布、雪北)、再後是山脈的主角,最雄壯威武的雪山主峰,全都明白清楚,更別說前一條稜線上還有曾登臨,也熟悉的武加加難、志佳陽、雪東、馬武霸山基點峰等、、、都是極好的山頭啊! 感謝Jovi大指正 由雪山主峰往南看去,前一層的「雪劍」,稜線也清楚,從翠池三叉、雪山西南,到大劍、油婆蘭、佳陽、小劍、、、山色蔥蘢,都是讓人悠然神往的地方; 觀之不足的,還有後一層的「大雪山稜線」,從弓水、頭鷹,到匹匹達、中雪、志摩,也全都明白、、、甚至連大雪山上的草原,也都歷歷在目, 感謝Jovi大指正 其實還不僅是雪山山脈,往旁邊看去,中央山脈「北一段」上的南湖、中央尖;「北二段」上的閂山、畢祿,山頭上這時雖然山雲做態,可山尖卻仍是宛然可辨, 感謝Jovi大指正 雪山山脈的另一側,則是獨立在一旁的「白姑山塊」。在武法奈尾山頂上,我懷疑應該也沒有其他地方能如這裡一樣,能將白姑如此一覽無遺了吧。整個山塊山頭林立,自成體系。據說小陸龜只剩白姑南未爬,祝福他能早日達成爬完白姑的心願。 除了遠處的雪山山脈、中央山脈、白姑山塊等「屏風」外,眼下近處這條從思源埡口,一路拉至梨山的大甲溪河谷也十分清楚,從北到南,幾乎可以一路點出沿線的許多村落。 而這其中,特別觸目驚心地又當屬福壽山農場了。從這裡看,那裡的確是片得天獨厚的平坦山原,但不同於周圍群山的蒼綠,那裡早沒有了樹木的蹤影。記得曾看過不知那位四大天王寫的紀錄,他說他在中橫剛開闢的年代走這條支線,那時路兩旁都是高大的林蔭,一路全都晒不到太陽、、、 而那時,司界蘭溪還有櫻花鉤吻鮭的魚蹤呢!可如今,一方面由於全球氣溫的逐漸升高,一方面也由於司界蘭溪上游林地的開墾,導致溪水溫度上升,因此櫻花鉤吻鮭早絕了跡,僅能生活在更上游、樹木相對保存較好、水溫也較低的七家灣溪。(早期,甚至連南湖溪、有勝溪等大甲溪源流,都可見到櫻花鉤吻鮭的魚蹤)、、、在武法奈尾,看到福壽山農場光禿禿的山頭,我是有許多感慨的、、、 除了看遠方的山頭,我和幾個夥伴其實更關注近處的東閂岡山,因為我們有兩個朋友正在往那座山頭邁進中。往東閂岡山的路徑,在山嶺右側的一條陡長防火巷上,而在防火巷底處,還要涉過碧綠溪湍急的水流,相較於武法奈尾的輕鬆快樂,那是條更為艱難困苦的路線,我們不時向著對山喊話加油,希望他們也能順利爬上東閂岡山頭。 我們在山頭上觀山、看雲、泡茶、聊天、、、待了大半天。那天,陽光暖暖,晒得人全身慵懶,雖然已是暑熱的夏天了,可武法奈尾由於海拔較高,氣溫仍是十分涼爽,山風襲來,甚且還夾帶著幾許清冷,而山頭上這時開得正妍的黑斑龍膽,也只好搖頭晃腦,暗自發抖、、、 「實在是極舒服的山頭啊!」而且也不用費許多力就可登臨。幾個朋友都以為,這是座極輕鬆快樂的山頭,若是得閒,在山頭上紮營看星星應該也很不錯吧!、、、只是要做好禦寒,並且要紮營在山頭下方的避風處。
天鑾池,位在上登武法奈尾的路徑上,其實我上武法奈尾時即曾路過,只是未久留而已。 從武法奈尾循著來時路下山,只需要十來分鐘即可再回到天鑾池。而在剛下武法奈尾山頭時,值得一提的是對面即是高大寬廣的合歡北峰,而許多人也是從那裡一路走下(約下降400公尺)前來拜訪天鑾池。只是這條路線沿途要穿越濃密的箭竹林,且回程還需爬升400公尺,雖然可以順登合歡北,且起、終點都在小風口,也少了交通問題,但整體而言,仍是條較辛苦的路線。 再回到天鑾池,再實際走近些,才發現這小池子的水實在是很「加非」,也很「烏龍」,難怪昨晚阿超會一再的申明:天鑾池的水,他絕對不會生飲。 「我會生飲嗎?」走到這小池子邊上,我也沒昨晚那麼確定了。雖然水色如此,但我還是得承認:這還是個極美的高山池子啊! 不大的天鑾池,四周看不見活水浥注,她應該是由四周森林涵養滲漏匯聚而成,這可由池子兩面都有高大的冷杉樹林得到確證。而池子的另兩面,則是由高山箭竹構成的短草坡,這使得我們能方便地由此親近她,而在許多來這裡過夜的營隊眼中看來,這兒也成了極佳的露營場地。 走近天鑾池,你仍然可以感覺到那股屬於高山湖泊的幽靜感,所謂「靜若處子」,在天鑾池邊仍可清晰感受。池上的天然冷杉林甚美,他們的蒼綠的樹影倒映在茶黃的水面上,還是能讓你能感受到山林的清新,以及幽靜, 有些老杉「過去」了,他們的肢幹乾枯地橫躺在池邊上,也透出一股說不出的滄桑,而生與枯,在此相生相伴,也似在提醒著:大地總是在代謝演替著。 小陸龜說,相較於十餘年前,池子變小了,水也變髒了,這有可能是人為的影響,其實這些年來,所有的高山池子都有這樣的情況、、、小陸龜爬山甚早,他曾見過許多高山池子早年初發現時的模樣兒、、、 沒上山在山下打混的阿億說,也可能不是人破壞的,也有可能是最近天氣熱,猴子、水鹿、大黑熊、、、等,全都跑來池邊玩水,玩一玩,水就髒了、、、我喜歡阿億的說法,因為那是幅極美、極有趣的想像,而且也提醒著我們,高山池子不僅是人類的,也是所有動物的,大夥兒都得珍惜、、、 冷杉卸下了蒼綠,天青落下了雲白,路人遺下了足跡、、、看不見的,還有猴子、水鹿、大黑熊,牠們又落下了什麼呢?、、、咦,想想,天鑾池原來一點也不寂寞哩! Coffee? or Tea? 好客的天鑾池,你想招待我們喝什麼呢?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