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2/28 04:08:26瀏覽4847|回應9|推薦32 | |
陳水扁總統裁示終止國統會運作與國統綱領適用,這著牽動國內政局與國際關係的一步棋,不免再掀波瀾。從賽局角度來看,卻可以有不同解讀,最終能否得分,獲致預期效益,就看陳總統的賽局玩得高不高明。 賽局理論(Game Theory)近年來發展甚速,被廣泛引用在政治競逐、企業商戰、社會運動等領域,在國際與外交關係上更有重要的運用。美國政府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對賽局理論的研究著墨很深,尤其是邊緣運用(Brinkmanship)策略,即被實際運用在1962年時的古巴危機。 在中共提出反國家分裂法將滿周年之際,陳總統提出廢統,從大戰略思考,與中共的反分裂法如出一轍,目的之一是改變遊戲規則,取得有利己方的戰略位置與談判籌碼,都有賽局理論中邊緣運用策略的影子。 所謂邊緣運用,簡單地說,就是創造並控制發生災難的風險,藉此迫使對手讓步。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先形成「不確定的威脅」,某種程度喪失掌握全局的自由度;由於災難會使雙方受到很大的損傷,才能藉此改變對手的行動。在運用這個策略的同時,這個風險必須控制在自己可容忍範圍內,如此才是一個「可信的威脅」。 去年初中共提出反分裂法時,同樣受到國際矚目與美國施壓,並升高兩岸緊張關係。反分裂法出現的背景,與扁政府不斷試探獨立底線有關,但中共藉此取回主控權,劃出一條阻擋台獨的紅線,重新建構兩岸互動的遊戲規則。換言之,就是遊戲得照中共的意思去玩。 陳總統的廢統,可視為相對應的邊緣運用策略。在策略目的上,對內,可以模糊內政失能的窘境,把議題從腐廉問題移向統獨爭議,基本教義派的重新靠攏是附加收益,拉高支持度與破解跛鴨效應。對外,則可平衡中共反分裂法立法後的兩岸互動主從關係,試圖在兩岸展開新一輪談判時,重新取回優勢。 說得白一點,藉由廢統,陳總統可以逃脫腹背受敵的困局。但是,接下來的賽局才要開始,如何避免跌落危機滑坡,造成災難,及台美中三角關係如何取得新的穩定架構,才是扁政府的重大挑戰。 邊緣運用策略有幾項關鍵因素。威脅的強度:顯然足夠,不想大動干戈,或進一步迫使台灣加快獨立步伐,都得讓一步。威脅的可信度:先前府院黨口徑一致,形成勢在必行態勢,因而在重大阻力下,陳總統還是擺出令人難以理解的強硬;即連民進黨內也對這個時機廢統有不同聲音,但這種「不理性」,毋寧視為陳總統的「理性運用不理性」。 至於風險,可想而知,但兩岸都拿老美當安全閥,透過不斷的「溝通」,達到某種程度的共識。這也是「廢除國統」變成「終止國統」的原因。 現在的問題是,賽局有一項重要前提,即在各種策略性思考時,都是假設對手為理性的,萬一碰到對手不理性時,或出現其他不可預測的情況,就很容易擦槍走火。當年古巴危機、美國採取封鎖政策時,曾評估美蘇發生核子大戰的機率,竟高達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中共不是省油的燈;在大陸,賽局理論的研究很廣泛,很難不被運用在國際外交關係謀略上。針對廢統,如果中共回應過度,依據經驗,根本是平白送分給陳總統:如何拿捏得當,既不失立場,又不會助長陳總統氣焰,兩手策略的分寸值得觀察。 另外,即使廢統在各方妥協下成為既成事實,也未必是陳總統的得分。因為在台美中三角關係中,當美國更加不耐扁政府的挑釁,並向大陸傾斜時,就是中共在國際關係中最大的勝利。 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奧曼(Robert Auman)在賽局領域的貢獻,是他對重複賽局的研究。奧曼指出了重複賽局的豐富策略,參賽者可依過去行動,制定相應的獎勵或懲罰策略,從而在單次賽局中趨向合作,以換取對手的信任和未來的合作,雙方長期也可因而獲致較佳的報酬。此一「無名氏定理」(Folk Theorem),提供了跳脫「囚犯困境」的一個可能。 兩岸關係是個重複互動賽局,採取邊緣運用策略,或可得一時之利,但終究不是根本解決之道。長遠來看,雙方若能透過持續的良性互動,達到由衝突走向合作的「雙贏」結果,才是真正的得分。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