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13 04:37:36瀏覽3662|回應14|推薦88 | |
古代兩軍征戰,總得先發個檄文,挑明了誰是好人、誰是壞蛋,誰是天命所授、 誰是罪大惡極;搞定了文宣論述,先文後武、先批再打,才是標準作業流程。 檄文,就是一種官方文書,特別是用於征戰討伐之用。就現代的企業經營與商品行銷角度來看,檄文也有如營運計畫中的「定位」;定了名份、立了願景,才有後話。 最近電影「投名狀」大打文宣,故事背景是清代的太平天國之亂。此亂除了殺戮甚重、禍事連年,較少為人所知的,是造反的太平軍與代表官方的湘軍,都曾先後發出檄文,有一番精采的政治論述交鋒,對照今朝,還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太平天國開始打天下時,就對清朝政府發出了一篇「太平天國奉天討胡檄」。檄文中開宗明義,先做市場區隔,分出滿漢,即指滿清是胡人,有別於中國神州本土的漢人,明指胡人就是「妖人」「邪鬼」「胡種」,大打民族主義招牌。 套句現代用語,滿清就是「外來政權」,罪狀是「磬南山之竹簡,寫不盡滿地淫汙;決東海之波濤,洗不淨彌天罪孽」,極盡妖魔化之能事,強調滿清政權是多麼地暴虐、多麼地剝削民脂民膏。 文中罵滿人穿戴的是「胡衣猴冠」、 講的京腔是「胡言胡語」;滿清皇帝都是「偽妖」、官員則盡為貪官汙吏。簡單地說,就是強調「本土化」的重要,華夏與夷狄怎可混為一談,堂堂神州子民,又怎容胡虜統治。 更者,還追究起滿清的祖宗八代,「細查滿韃子之始末,其祖宗乃一白狐、一赤狗,交媾成精,遂產妖人」。把人家的祖宗醜化完之後,誅妖鋤邪自然就更合理化了。 最後的論述則是強調太平軍是正義之師,大家要一起掃除胡虜,「順天有厚賞,逆天有顯戮」,也就是說順應天命的就會得到豐厚賞賜,執迷不悟則會被明正典刑。如此恩威並濟一番,胡蘿蔔與棒子一起來。 滿清平定太平天國之亂的主角是曾國藩,這位讀書人打起仗來也不含糊,更深知文宣定位的重要,於是有了「討粵匪檄」。粵匪指的是太平軍,既稱是「匪」,當然也沒一個好貨,所造的孽是「荼毒生靈數百餘萬、蹂躪州縣五千餘里」。 太平天國搬出的民族主義,曾國藩則抬出禮教文化,直批天國毀壞宗祠廟宇、蕩盡禮義人倫,「農不能自耕以納賦」「商不能自賈以取息」「士不能誦孔子之經」。總之,曾國藩挑定了目標市場,各個擊破,用意在爭取士大夫與農民的支持。 太平天國源起於西南之域連年天災,老百姓沒飯吃,有人帶頭造反就跟著反,這是為了活命;太平天國之亡,亡於內鬥不歇、內耗太鉅,加上能打天下卻不會守天下,碰到了既會打仗又會搞宣傳的曾帥,歷史定矣!只是可憐了生在亂世的老百姓。 比起清太祖努爾哈赤討明檄文「七大恨」的粗糙與瞎扯蛋,曾國藩的「討粵匪檄」算是精緻多了,但若論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篇檄文,則非唐朝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莫屬。 駱賓王是個才子,武則天臨朝、改國號為周後,徐敬業於揚州舉兵討之,並以駱賓王為記室(軍隊裡起草文書的官員),傳檄天下。徐敬業後來事敗,駱賓王不知所去。 這篇檄文之所以廣傳後世,並被收錄在《古文觀止》中,主要是詞鋒犀利、氣勢雄壯,有其格局,就連被罵到臭頭的武則天,看到這篇檄文後都大為讚賞,還指竟讓這樣的賢才流落在朝廷之外,根本是宰相的過錯。 「討武曌檄」是用駢文撰寫,文藻之美,不在話下;但不脫一般檄文的架構,起頭就極盡汙衊之能事,痛罵武則天一番,說她是「性非和順、地實寒微」,還「穢亂春宫」、「掩袖工讒」、「狐媚惑主」。拿現代話來說,意思就是個「賤貨」。 這樣罵得不夠,接著又說她是「虺蜴為心、豺狼成性」,不但「殘害忠良」,還「殺姊屠兄、弒君鴆母」,講得白一些,就是強調武則天是如何又如何地心腸狠毒、性情殘暴,搞到人神共憤、天地不容。 罵夠了,才師出有名、造反有理,表明高舉義旗是為了順應民心、「以清妖孽」。接著要凸顯的當然是自己的軍容如何壯大,「喑嗚則山岳崩頹、叱咤則風雲變色」,如此義師,「何敵不摧」、「何功不克」,也就是要大家想明白,趁早選對邊站。 光是師出有名,不足以成事,於是文中還得加些威脅利誘,「同指山河」立誓,說清楚了跟著起兵的,事後必有官位封賞;若還在搞牆頭兩頭草的,醜話講在前頭,以後殺頭可不會客氣。 這篇檄文精彩之處,在於文謅謅的還能罵得凶、罵得絕、罵得徹底,明明是故意揭人隱私的加重譭謗,卻能說得大義凜然、情理兼蓄,尤其文末:「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聲勢格局非凡,更是千古絕句。 反觀當前政壇「記室」,再難找到如此的文采與氣魄,只見小丑跳樑,又「娘」、又「gay」、又「孬」的,實屬末流,難登大堂。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