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捕魚館」餐館的兇手
The Murder In the Fishing Cat by Edna St. Vincent Millay
我必須承認當初之所以會看不完這本作品集,有一半是因為看不太懂這篇打頭陣的小說的關係。不過這回再看一遍,真有一種”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的感覺 :p 作者對人物心境轉變的描寫真是入木三分 ^^
2. 最危險的遊戲 The Most Dangerous Game by Richard Connell
第一次看的時候深深為當中扣人心弦的劇情所吸引,這次再看倒覺得還好。
3. 鶯莊 Philomel Cottage by Agatha Christie
印象中這是第一次看女王的短篇,隨著情節的發展,接下來會發生何事不難想像,最後的轉折是唯一較可看的地方,整體來講女王擅長的佈局手法沒有特別發揮出來,只能說是十分中規中矩的表現。
4. 歐達摩爾先生的手 The Hands of Mr. Ottermole by Thomas Burke
隱藏在白色大霧之中、隨時可能會冒出來奪走人命的白色大手~相當精采的作品,類似的觀念曾在布朗神父作品集中出現過,當中對於犯罪者心理的論述,對照後來兇手的自述也是有趣的地方。唯一的疑惑:密室講義提到這篇作品的原因究竟是?
5. 銀色的假面具 The Silver Mask by Hugh Walpole
當中雖然有些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情節,但是隨著故事的發展,可以讓人和女主角一樣,感受到一種踏入沼澤、逐漸被吞沒的恐怖~
6. 疑惑 Suspicion by Dorothy L. Sayers
很精采的懸疑手法,彷彿被人從頭澆了一桶冷水一般。
7. 無情之罪 Crime Without Passion by Ben Hecht
這篇小說比起一般強調犯罪手法百密一疏的倒敘推理更上一層樓,萬年船也有翻的一天啊~
8. 藍色謀殺 Blue Murder by Wilbur D. Steele
結局老實說不難預料,畢竟有太多的推理小說闡述過這個道理。
9. 特餐 The Speciality of the House by Stanley Ellin
當我第一次看完謀店裡的這篇小說時,總覺得名大於實,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是我當時的感覺,也是當時的感嘆(不過其它篇小說還是讓我讚不絕口)。這次再仔細地看過一遍,才慢慢地享受到小說字裡行間呈現出來、作者用心刻畫的努力,驚悚小說的極致~
10. 敵人 The Enemy by Charlotte Armstrong
原本以為是很單純的少年偵探團案件,到最後真相揭曉時才令人了解事件當中不可避免的衝突與矛盾,對小孩而言這樣的解答實在太真實了點。
11. 達令,我愛你 Darl I Luv U by Joe Gores
謎底是讓人有點錯愕,不太能確定作者是否有暗藏任何更深一層的意義。
12. 看他們往哪裡跑 See How They Run by Robert Bloch
形式特別的驚悚小說(我是這樣歸類的),利用酒做為媒介帶領讀者進入主角似真或假的世界中。
13. 三個寡婦 The Three Widows by Ellery Queen
篇幅極短但意外性佳,不過我想這並不是一個夠好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