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13 19:14:01瀏覽6210|回應11|推薦79 | |
每過一段時間總會想弄吃些不同的食物吃吃,譬如做些烙膜,抹些甜麵醬,再裹上他幾片醬肘子,有時候也會搞些醬牛肉來變換搭配,咬上一口,再跟上一片小黃瓜,那個香勁,即便您拿一碗魚翅鮑魚羹來換,我也不樂意。 這也算是一種大腦飲食記憶的深層渴望吧? 以前總會好奇醬肉是什麼?那與滷肉有何不同? 還是不同的食物呢? 我總是這麼個思索著, 對於台灣人來說醬肉這詞兒是較為陌生的,這也難怪這是北方館這類食物叫醬肉,總體上來說醬肉與滷肉為屬性類似的肉類熟食,在中國南方對這類食物慣用的說法為滷肉,鮮少提及醬肉之說法,在北方情況則相反。 那是否就是說這兩種食物是同種不同名? 也不盡然~ 若我們繼續深究下去還是可以發現一些不同點。 醬與滷的烹飪方式皆來自於水烹法,也多有使用醬油,香料等. 醬法是古老的烹飪技法, 原來是以豆醬或是麵醬醃漬之後風乾,再以蒸或煮來進行軟化並且食用,後來才慢慢演化成與滷法相同,其以醬油醃漬,漸漸形成有風乾與無風乾的醬肉種類,如杭州樓外樓醬鴨就有經過風乾製成,且需經過蒸煮可實用進行其他工序,而蘇杭醬鴨則無此風乾手續即煮即食. 嚴格說起來滷法不論在用料廣泛性,調製的複雜度,皆遠高於醬法, 其實醬法並不複雜,門道就在於選料精,還有那個百年老醬汁,缺了它任憑您怎麼煮還是獨留缺憾啊~ 醬肉號多以專賣形式開舖,常見於長江以北,如專賣清真食品的北京月盛齋牛或羊醬肉;天福號(齋)豬醬肘子;蘇州陸搞薦醬肉,醬豬肉;太原六味齋醬豬肉;河北醬驢肉等等……。 處在北京的月盛齋或是天福號鋪子,不只尋常百姓愛吃,連慈禧太后或是後宮妃子也為之喜愛,為每日進貢方便,宮內甚至發放入宮腰牌,有次慈禧太后誕壽,當天滿桌山珍海味就獨缺天福號醬肘子一味,太后許些不悅,奴才差人快馬出宮直奔天福號取來醬肘子解燃眉之急,其喜好程度不言自明. 又一說辛亥革命以後,末代皇帝溥儀嚮往西方生活,穿西裝、吃洋飯,對清宮傳統的食品不屑一顧,可是“天福號”醬肘子卻是一個例外,儘管溥儀每天吃西餐不重樣,俄式的、法式的、義大利式的……“天福號”醬肘子卻是西餐桌上必備的一道菜。1959年,末代皇帝特赦後,第二天,就騎自行車來西單天福號買醬肘子。 主料和作料: 豬肘子1800克,桂皮4克,八角10克,花椒10克,薑6克,紹酒9克,粗鹽70克,醬色16克。 製法: 1.將豬肘子多次沖洗制淨,將肘子和八角、桂皮、花椒、薑、鹽、 紹酒和糖色一起放進鍋裡。加旺火,煮至豬肘出油;撈出來再次清 洗乾淨。 2.鍋裡肉湯撇沫、去雜質,過濾乾淨。 3.再次放入豬肘子,旺火燒沸。轉用中火,大約煮4小時,再轉小 火,約燜1小時,看鍋內湯汁濃稠時,取出晾涼。 4.醬肘子切片後裝盤上桌。
天福號”醬肘子肉皮醬紫油亮鮮香四溢;肉食入口無油膩之感,回味長久 結語 : 醬肉的顏色一般有玫瑰色,醬紫色,鮮紅色,自家制的應屬於鮮紅色這點與 天福號醬肘子不同之處,最大的因素是沒有天福號的二百七十多年的醬湯汁, 所以色澤與老號的成品不太一樣,但是人嘴饞時,湊和湊和吃,也別有一番風味~ ^^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