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何我沒錢-迷思232》沒有不可賣的商品,只有不適當的銷售
2009/07/10 12:23:57瀏覽390|回應0|推薦0

‧李雪雯 2009/07/09 13:02 
 當政府還在繼續打迷糊仗,業者已經開始摩拳擦掌搶攻各種連動債商品的商機之際,筆者想在此不厭其煩地提醒投資人,多多注意以下幾點核心項目才是。 
 
7月7日報上的三則新聞,吸引了筆者的目光。首先上場的是經濟日報上一則「歪瓜裂棗,歐盟超市解禁」新聞。

根據外電報導:歐盟執行委員會改變20年來的蔬果分級規定,弧度過彎的小黃瓜、長得不夠挺直的胡蘿蔔,以及帶斑點的香菇等,7月起終於能在超市陳列販賣,不會再因奇形怪狀被歧視,而這些醜蔬果售價可能便宜多達4成。

歐盟執委會共修訂了36種蔬菜水果的分級銷售標準,這些蔬果從下半年起,不管形狀、大小,或外皮是否欠缺光澤,都能進軍超市,其中包括蒜瓣不完整的大蒜,以及數目不及16顆的一整串洋蔥。

雖然聽來嚴苛,但7月之前,超市販售直徑未達11公分的花椰菜還屬違法行為,根部分岔或未達8公克重的胡蘿蔔也不能賣。在舊規定之下,全歐約有20%的農產品因為不符標準,被超市拒於門外。

歐盟此次放寬規定,是為了降低新鮮蔬果的價格,並矯正官僚作風。零售商預估,有缺陷的畸形蔬果可降價約40%,這對每天必須均衡攝取五種蔬果的家庭來說,負擔大減。

但第一級和第二級的分級制度仍將適用於10種農產品,包括蘋果、蕃茄、草莓、葡萄、水梨、奇異果、桃子、柑橘類、甜椒和生菜,占歐盟新鮮蔬果貿易的75%。這些農產品若長相不佳,必須另外陳列,並標示為烹飪用,不建議直接食用。

倡導有機蔬果的土壤協會(Soil Association)主席侯登支持歐盟解禁。3年前,他在西威爾斯丘陵栽種的有機胡蘿蔔,因為「怪模怪樣」遭英國第3大連鎖超市業者聖伯利(Sainsbury)拒絕。

侯登說:「這一步太棒了,特別是對有機栽種的農民來說。我們重視的是內在品質,而非外表,這就是我們的標誌。新鮮、在地且配合節令,勝過表面的完美。」

英國的全國農民聯盟(NFU)也發表聲明說:「農民雖然辛勤耕種,生產優質蔬果,但大自然並不永遠賜予超圓的甘藍菜,及挺直的胡蘿蔔。很高興聽到大家有機會可以買到形狀各異的蔬果,也會發現滋味一樣好。這可減少浪費,對英國農民和消費者都是好消息」。

本專欄不在討論歪瓜裂棗的標準,而只關心與眾多投資大眾權益相關的新聞。事實上,金管會對於連動債銷售規則的新聞,大約可與這則歐盟的「歪瓜裂棗」新聞相互呼應。報載金管會1日正式預告「境外結構型商品審查作業準則」草案,預計7日後再報委員會,1個月後生效。

未來銀行信託部門、證券受託及保險投資型保單連結的海外連動債,都採總代理制,銷售過程或核保時必須錄音,確保沒有不當行銷。同時未來連動債投資將分為「專業投資人」及「非專業投資人」,專業投資人由銷售單位依金總的規範自行審查。

至於非專業投資人要投資的連動債,則要由銀行公會、證券公會或壽險公司審查,未來非專業投資人不得投資「連結信用」的連動債,且要有動態保本80%或封閉型保本100%以上。

由於央行廢止「銀行業辦理外匯業務管理辦法」第14條,因此銀行信託部門自6月17日起,全面停止受託投資海外連動債,金管會因此加緊作業,希望2個月內,將新審查辦法訂出,讓業者銷售連動債,最快8月9日,即有新連動債問市。

但在草案預告的最後一天(7日),金管會收到15個單位共106項意見,創下法令預告期間外界意見最多的紀錄。其中,最有意見者首推「歐僑商會」(總共提出49項)。

金管會主秘盧廷劼表示,歐洲國家對於金融商品的管制非常少,但台灣將對境外結構債提出一連串風險控管措施與投資人保護措施,這讓歐僑商會有很多意見。

就在同一天,外電報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完成對金融機構販售雷曼兄弟相關結構性金融商品調查,宣佈禁止星展銀行等10家金融機構販售結構性商品,直到金管局對金融機構的改善措施滿意為止,這項禁令已從1日起生效。

被禁止販售結構性金融商品的10家金融機構分別是荷蘭銀行(ABN Amro Bank)、聯昌國際證券(CIMB-GK Securities)、星展銀行(DBS Bank)、德意志摩根建富證券(DMG & PartnersSecurities)、豐隆金融(Hong Leong Finance)、金英證券(Kim Eng Securities)、馬來亞銀行(Maybank)、華僑銀行證券公司(OCBC Securities)、輝立證券(Philip Securities)和大華繼顯(UOB KayHian)。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簡稱金管局)發表的報告表示,上述10 家金融機構銷售時都有清楚的政策、程序和管制,但執行時出現疏漏,沒有良好的內部控管,造成各種違反規定的情形出現,包括沒有採取足夠的的步驟,確保銷售的理財專員在銷售產品前,接受適當的培訓。

報告還說:一些金融機構也沒有確保銷售理財專員,對結構性票據有正確和完整的認識。金管局也發現,一些金融機構給結構金融商品的風險評級,和投資說明書、價格表所列的評級不符。

新加坡金管局要求上述被禁的金融機構,必須改正這次調查發現的所有缺點,任命由金管局認可的外部人員,審查金融機構改善缺失的行動和報告,以及實際執行狀況,同時任命資深管理人員,來監督機構確實遵守金管局的指示。

看到別人的做法,再回頭看看國內的官員及評論,才真正知道「應該做對的事」的政府,是怎樣地唬弄百姓?設定的遊戲規則又是怎麼的荒腔走板?之後,雖然也有媒體評論,是從「關心投資人權益」的角度出發,但重點也都限於投資權益的旁枝末節(例如:要有多少資產才能投資連動債,未來連動債商品又是不是完全保本?),根本不是關係投資人權益的核心重點。

對投資大眾來說,連動債管理規則的重點應該在於「銷售方式(包括銷售對象及應該告知的內容」,而不是商品的「是否保本、保息」,或是「多少資產才可以買連動債」這等芝?綠豆的小事上。

如果業務員錯誤銷售,把連動債就當定存賣,或是刻意欺騙或隱匿投資人該知道的事,才應該是廣大投資人及主管機關應該關心的重點。因為首先,除了違法商品之外,這世界沒有不可以賣的商品,只是應該要誠實地標示清楚成份,以及告知正確的用途。

而「一竿子打翻一條船」式的限定「賣給非專業投資人」的連動債一定要「動態保本80%或封閉型保本100%以上」,不但荒謬,更是毫無意義。理由很簡單:為什麼投資人就一定要接受80%及100%,而不是120%、150%或更高?

其次,連動債實際上就是一個「零息債券」加上「選擇權」的組合。選擇權不論它怎麼設計,本身就是一個風險非常高的商品,但是一般銷售機構卻硬要把它說成是「連動『債』」,容易讓投資人誤以為與收益固定、穩當的債券相類似的東西。

但是,如果一個連「選擇權是什麼」都不懂的投資人,就算商品再怎麼保本,理專如何照本宣科一般人都很難了解的專有名詞,非專業投資人一樣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最後金融機構絕對難脫「向不適合的人銷售不適當的產品」的關係。

而當政府還在繼續打迷糊仗,業者已經開始摩拳擦掌搶攻各種連動債商品的商機之際,筆者想在此不厭其煩地提醒投資人,多多注意以下幾點核心項目才是。

一、到底是保險還是定存?定存只要一年到期就可以提出,但保險的期間通常高於三年,在此期間內保戶想提前提款,可能拿不回多少錢。同時,投資人也必須問問自己:是否能接受資金被綁多年,且年化複利報酬並沒有比現在銀行定存高多少的數字?

請投資人再三小心:保單的預定利率≠投資報酬率或銀行定存,數字絕對比理專所說的預定利率低很多!如果理專還企圖把預定利率,與銀行定存或投資報酬率劃上等號或連結、聯想,這種理專絕對會是讓投資人賠錢的一群。

二、有沒有保本?什麼情況下才保本?保本比率是多少?其中,不保本的風險當然比較高,但就算100%保本,對於想每年拿固定利息的人來說,也一樣是不划算的交易。

此外,所謂的100%保本是在什麼情況下才保本?是以外幣計價?還是到期才保本?如果沒有外幣的需求,就算保本又保息,對投資人來說也一樣不是那麼地必要。

三、連結的標的是什麼?一籃子匯率?利率?股價?信用?一般來說,連結信用的風險最大,但這並不表示連結其他標的的商品就一定安全可靠。而不論連結股價、匯率或利率,它的操作是「猜區間(價格落在一個區間內)」還是「猜高低(以某一或幾檔標的的最高或最低價格為準)」,當然也關係到投資人未來的報酬高低。

四、投資的最大風險及損失是多少?不管理專將連動債說得多麼天花亂墜—報酬率如何之高?風險如何之低?除非銷售人員刻意迴避這個問題,投資人都可以輕易拆穿不肖理專前面天花亂墜式銷售的西洋鏡。

五、問問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真的只要「保本」?還是想要有更高的投資報酬率?事實上在同一大環境之下,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績效不可能差異太多。

也就是說,如果是保本型的連動債,它的每年投資報酬率可能就跟銀行定存差不多,投資人真的沒有必要把銀行存款領出來,然後放到這些報酬率也差不了多少的商品上。

就算銀行的理財專員用數字告訴你:兩者間真的是有一大段距離的差距,投資人千萬要心知肚明:他如果不是想賺你的手續費,就是刻意欺騙你,如此而已。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ark37&aid=312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