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業者大串聯 力抗官版連動債
2009/07/06 20:03:33瀏覽485|回應2|推薦0

2009-07-06 工商時報 【陳碧芬、陳駿逸/台北報導】

     金管會公布的境外結構型商品審查作業準則草案,引起金融業者大反彈,尤其是設有財富管理部門的金控與大型外銀,要求銀行、信託公會今(6)日召開緊急會議,趕在「公告7天內」提案的限制前,擬具議題,達成業內一致性建議後,促請金管會採納。

     據悉,串聯的13家業者,主要對兩大方向保持高度質疑,一是連動債7成本金可能要交付信託,亦即另設一保管帳戶,對投資資金運用造成干擾,二是香港的作法,審查連動債是否能銷售是由政府單位負責,而非交付公會,況且公會負責審查者成員由誰擔任,直接牽涉到主觀的態度是興利或防弊,讓業者認為必須明確釐清。

     應允出席此次會議的業者,有渣打、花旗、RBS荷銀、匯豐、UBS瑞銀等外銀,其中,兼具結構性商品設計批發、零售通路的UBS瑞銀,反應最積極;巴克萊資本也表示,原則贊成UBS的提議,長期以來,與本地保險業者在商品上的策略聯盟,已因近期的法令限制而受阻。

     罕見的是,本地的金控業者,如台新、富邦、中信、國泰、永豐、元大、兆豐,以及上海商銀等,也積極參與此次會議,正面回應UBS瑞銀的連日奔走。

     UBS瑞銀財富管理台灣區負責人陳允懋表示,金控都有財富管理業務部門,金管會封鎖連動債、結構債等商品,各銀行財管部門管理客戶資產時,都面臨「被廢武功」的困擾。

     此次外銀聯手金控的過程,也發生一項特殊的情況:銀行公會因處理連動債糾紛「裡外不是人」,造成各銀行會員失望透頂,投信投顧公會趁勢擁抱銀行業者,歡迎各大外銀把產品轉到證券通路上架,或代打擔任總代理人等。

     巴克萊資本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地區銷售暨台灣區主管陸怡豪則表示,外銀或投行除設計安全金融商品,提供更為完善的產品知識,以提升投資人、銷售人員及主管機關,對產品的了解,對於重建在金融危機中喪失的投資信心,極為重要。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ark37&aid=3109265

 回應文章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連動債有異見 公會:銀行自行反應
2009/07/07 20:24

2009-07-07 工商時報 【孫彬訓、王立德、陳碧芬/台北報導】

     外銀首度聯手金控,準備向金管會要求修改境外結構性商品審查作業,意外掀起銀行對各相關公會的不滿,包括銀行、投信投顧、信託公會全都同一口徑表示,「我們不參與此事!」。

     失望透頂的業者紛紛表示,「由於金管會給的時間相當緊迫,現在只能盡力業內先協商」,各公會的「集眾人之識」管道,未來極可能不為金管會所接受。目前,外銀與國銀的財管部門幾乎不能出售任何相關商品,即使是自家銀行擔任發行機構的產品,也被冰在冷凍庫。

     對於各公會近日的反映,銀行業者說,公會方面當然明白此事的敏感性,上從行政院長劉兆玄、金管會主委陳?都因投資連動債發生嚴重虧損,使得金管會在草擬作業辦法時小心翼翼,自然對於各公會集合業者的提議不置可否。

     銀行業更擔心的是,就算依照金管會表示將於8月讓產品重新上架的時程,都僅是預估而已,因為還有太多複雜的市場交易行為需要簽訂合約,公會說這部分是「個別銀行的問題」,所以不方便參與,無法參與銀行業之間協調的情形,勢必會愈來愈多。

     銀行公會財富管理委員會昨(6)日召開會議,針對主金管會要求之若銷售對象中的「非專業投資人」,應有的錄音配套措施快馬加鞭進行研擬,據與會人士透露,即使銀行公會「極速」研擬出配套措施,也要等待壽險公司、投信投顧公會,提出配套版本,再進行跨業協商,因此連動債若要重新上架,還賴各業者協調手腳快不快。

     金管會下令暫停銷售連動債,業者「傷很大」,因此業者無不期盼連動債能回復銷售。只是由於社會觀感不佳,金管會擬定之準則中,明令必需要經過詳加解釋及錄音,才能賣給投資人,至於錄音部分?如何向顧客解釋?金管會則是交給各業者來擬定建議。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聞分析-除弊壓倒興利 金管會陷兩難
2009/07/06 20:06

2009-07-06 工商時報 【陳碧芬】

     業者在市場上做生意,遵循政府法令,是永續經營的首要條件。沒有業者會刻意反對政府,除非新頒法令實在太無理;當然,沒有主管機關會故意讓業者的生意做不下去,可就目前情況來看,政府對於防弊的顧慮,顯然高居上風,讓業界沒有興利的期待。

     境外結構性商品審查作業準則,從構想、討論、草擬,到擺在業者面前,幾乎都是在爭議中進行。攸關自身權益,外銀超級不滿,通路架上少了新發行商品的本地銀行業者,也沒有好工具留下客戶資金。

     而居中的銀行公會,完全失去反應業者心聲的功能,金管會官員捧著進退維谷的草案,雖說「了解業者的困難」,試圖安撫銀行,回去後,又在政治壓力下調整,無端再冒出一大堆限制。

     銀行業明白,這個困境,來自於國人投資連動債嚴重虧損的影響,從投資者、財管專員到監管單位,都喪失了信心,是一朝被蛇咬後,面對杯弓蛇影的恐懼。

     可金融市場的經濟發展功能,不能被抹滅,多數已開發國家政府、資產健全的國際金融機構,選擇正面迎向挑戰,以持續不斷、既廣且深的產品訓練與金融知識的傳遞,讓市場所有參與者,對結構型商品能有正確的觀念,藉此回復投資信心。

     即使發生了金融海嘯,仍無阻於世界財富的累積增長,每位資產擁有者,如今更希望有適當、專業且安全的管理方法,這才是銀行財管最需掌握的商機。

     台灣擺在眼前的國人海外資金回流,不久將來,還有陸客來台開設財管專戶的特殊商機,均讓銀行業至今仍不想放棄台灣市場,但,我們的監管機構,何時才能踏上重新出發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