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30 12:59:24瀏覽2341|回應2|推薦22 | |
初雪紛飛中,當聖誕音樂接連響起,全美瀰漫在準備年終團聚的歡樂氣氛下,首都華府卻彷如戰場般的進行一系列的研討、聽證、辯論與交鋒。無論是在國會殿堂、在智庫座談、在學院研討,在媒體政論,還是在市井小吧之間,一波又一波為國家政策擔憂、激辯、批評與警醒的雜亂節奏,從11月初的美國總統大選以來,不曾稍歇。其中包含國內有共和黨敗選後的烽火四射,有美國「財政懸崖」的兩黨對峙,有槍支管制的憲法爭議,還有同性婚姻的基本人權。國外則有北韓的飛彈試射,敘利亞爆發的內戰與屠殺,中、日、韓三國的領導人選舉及美軍向亞太「平衡」的動向等等…個個都是棘手的國家大事與全民福址,但我們也從這一連串的「政治正確」當中,看到民主政治運作的高貴與醜陋。 其間,「國防安全」議題一直是全球媒體追逐與聚焦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在美國國債高築,國防預算緊縮,國力明顯衰退的現實環境下,美軍的下一步往那裡走? 自然成為在各國大使館林立的華府政軍界急欲探索的動向。即將於歐巴馬總統第二任期開始前順利交棒的美國國防部長潘內達(Leon Panetta),於本月18日應華府知名的「全國記者俱樂部」(National Press Club, NPC)之邀,公開發表美國國防部的年終戰略檢討,詳細闡述未來美軍的發展方向及所面臨的諸般挑戰。 「潘內達」是何許人? 美國國防部長潘內達的父母是來自義大利的移民,他原屬於共和黨並在尼克森政府辦公室工作,60年代尼克森總統刻意暫緩實施一系列反種族歧視的法律,潘內達毅然辭去工作,並轉而投效與自已政治理念契合的民主黨。加入民主黨後的潘內達先後9度擔任國會議員。並開始擔任預算委員會主席,這成為潘內達仕途另一個轉捩點。預算問題一向是兩黨鬥爭焦點,他卻遊刃有餘,多次化解政府預算危機。擔任克林頓總統幕僚長期間,協助促成兩黨達成共識並結束政府機構關門窘況,成為克林頓政府造就90年代美國經濟高峰的重要功臣。2009年歐巴馬上台不久即任命潘內達為中央情報局局長,在爭議中上任的潘內達首先大刀闊斧地在中情局積極推動機構改革,並領導監偵任務且成功地突襲了基地組織在巴基斯坦的基地,當場將首腦賓拉登擊斃。因為這次大快全美民心的「報復」行動,將他個人的領導地位提升至巔峰。 2011年7月他在歐巴馬政府聲望急促下挫並欲尋求連任的壓力下,正式就任美國國防部長,眾多的挑戰等著他來克服。第一個挑戰就是國防預算。他被歐巴馬親點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擁有豐富的預算削減經驗。因為歐巴馬在他上任前已公開向國人表示,美國將在未來10年累計削減國防預算達5000億美元。第二個挑戰是亂局不斷的阿富汗反恐戰爭。雖然美國已經正式結束了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並著手從阿富撤軍,但是暴力攻擊事件依然層出不窮,美國在爭議之中,很難全身而退。第三個挑戰則是迅速崛起的亞太勢力,特別是針對共產政權統治下的中國,一直是美國的心腹大患,也是繼蘇聯瓦解後的最大假想敵。這位從來沒有任何軍隊指揮官任職經歷的文人部長,同時面對這三場戰爭,能夠在全民的肯定與兩黨國會議員的掌聲中下臺,誠屬難得。 美軍未來五大戰略目標 911事件之後,這十多年來美軍戰事不斷,不斷地向海外佈署軍隊,一波接著又一波,不斷地付出額外傷亡,一排接著一排。雖然這些犧牲都是為了共同的理念,也是獲得大多數美國民眾的支持,但如今的美國在結束伊拉克與阿富汗的戰事之後,將面臨所謂「戰略關鍵」的十字路口。未來的部隊將進行裁減,但美軍不是退回到美國本土,等待下一場戰爭爆發,而是更積極地活躍於全球的關鍵角落。然而,受限於國防預算的銳減,部隊的精減規劃,源源不絕的國防支出時代已經過去了,美軍從上到下都必須有這樣的體認,有限的資源必須用在刀口上,才能確保美國的國防力量不致受到衝擊,未來的五大戰略目標,就是美軍的關鍵國防力量: 一、朝向建立量小、質精、裝備佳的戰鬥部隊 由於國防預算有計畫的持續減縮,以後的美軍部隊規模不會像今天這樣龐大,但必須確保部隊的機動性、靈活性及科技優勢。面對有限的資源,美軍仍必須同時應付兩場以上的戰事,因此量小但高素質的部隊,比起龐大卻裝備平庸、訓練不足的部隊來得有戰力。未來美國陸軍將由目前的57萬人,以5至10年的時間減少至49萬人。陸戰隊人員也將由20萬人減少至18萬人。 二、持續在亞太及中東地區,維持區域的安全與影響力 亞太地區無疑是美國經濟成長與全球安全的關鍵地帶,除此之外,中東地區還是全球恐怖份子的溫床,甚至持續威脅著美國國土的安全。即使美軍已從伊拉克撤軍,並逐步由阿富汗撤離,但依然在中東地區維持相當可觀的實力,因為短期之間中東地區仍然是小規模衝突不斷,蓋達組織起死回生,伊朗野心悖悖的發展核武等等… 在美軍不得不維持在中東的「坐陣」角色時,卻早己看到亞太地區的「潛力」。因此,向亞洲「再平衡」的戰略,是維護美國在此區域持續發揮影響力的重要依據。「Rebalance to Asia」的核心策略不在美軍自己是否增加軍事上的投資(坦白說美國真的沒這個錢),而在串聯與協助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日、韓、菲、星),建立更堅強的軍事實力,與更緊密的政、軍、經、文關係。 美國海軍計畫在2020年前完成60%兵力分配到太平洋、40%兵力分配到大西洋的調整。美軍最先進的戰機也會陸續調往亞太地區,包括最近調派F-22戰鬥機、MV-22“魚鷹”運輸機到日本。此外,美軍還計畫在2017年將F-35“閃電2”式戰鬥機首次部署到日本。根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宣稱,F-35是下一代隱形戰鬥機的代名詞,它能以1.6馬赫的速度飛行,降落在航母或遭損傷的跑道上,這些調動都是向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部分。 三、保持全球領導地位,建立全球戰略夥伴關係 美軍在未來海外駐軍減少的同時,仍會藉由建立遍及全球的戰略夥伴關係,在世界各地積極活動。利用有效率的海外部隊輪換制度、增加與各國的大型軍事演習、主動地提供友軍進行培訓和諮詢任務、簡化盟國購買美國的軍事裝備程式等等,這些策略性的「經濟」調整方案不僅限於亞太地區,還將遍及至拉丁美洲、非洲、歐洲。這種全球夥伴關係的戰略調整,不但「利己利人」,還將確保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 四、確保同時可應付兩個戰場衝突的能力 美國如果能夠渡過「財政懸崖」的危機,美軍仍然能在不同戰場上,同時擊敗多個對手。這表示如果美國捲入朝鮮半島的衝突時,還能夠同時阻止伊朗企圖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為了未來能同時打兩場戰爭,美國國會必須支持國防部在航母艦隊、兩棲艦隊、遠程打擊等能力上的投資。 五、對未來關鍵科技與人力資源的持續投資 即使在國防預算銳減的壓力下,美軍仍應在部隊的成長力、適應力與機動力上,持續進行投資。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今日的忍痛投資,不會有未來的戰力優勢。這個戰略目標是所有美軍核心能力的關鍵 – 國防預算分配。然而,在美軍配合美國政府達成在未來十年削減國防預算近5000億美元的緊縮政策之後,如今又碰上「財政懸崖」可能造成的各部門全面自動削減慘況,如何取得國會兩黨認同,如何說服軍工企業共體時艱,如何擴大徵募高素質的軍中人才,如何全面改善軍眷生活福利,這些都是國防投資的關鍵挑戰。因此,國防部將其列為使命必達的戰略目標。 後語: 美國國防部長潘內達能夠獲得總統的信任、國會兩黨的支持、高階將領的敬重與前線戰士的愛戴,完全來自於本身對政治的博學、對權力的謙卑與對人性的關懷。除了頻繁的走訪全球每個有美軍士兵駐足的角落,發自內心像親人般地關懷慰問之外,所有他出席致詞的場合,一定再三強調美國子弟目前在前線的犧牲與偉大,並主動帶領大家向他們致上最虔誠的祈禱與最崇高的敬意。他甚至直接影響美國總統歐巴馬本人及第一夫人,也提醒政治領袖們須時時刻刻以美軍傷亡的代價,與軍眷的默默犧牲為警愓,避免涉入無謂的衝突與戰爭。美國軍人在社會擁有受全民敬重的地位,除了他們的犧牲奉獻之外,政治領袖們的覺醒,是一個國家是否偉大關鍵。台灣…難道是例外嗎 ?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