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17 10:19:27瀏覽1625|回應1|推薦13 | |
「亞太的挑戰」美軍將領如何解讀 美軍太平洋司部對中華民國(台灣)到底有多重要? 我們來聽聽太平洋司令部指揮官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上,針對德州參議員科寧(John Cornyn)的質詢所做的答覆: 「協助台灣的安全防衛是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的責任,一旦台灣受到中國的武力脅迫,美國有被捲入的可能,因此美國必須提供台灣防禦性武器,確保台灣具有足夠的自我防禦能力」。我想這樣的答案就可以瞭解台灣的軍演與軍購,為何老是脫離不了美國的因素,而美軍太平洋司令對台灣的瞭解與態度,自然在華府的外交決策圈中產生催化作用。 本月6日現任美軍太平洋司令塞繆爾•洛克利爾海軍上將(Admiral Samuel J. Locklear III )分別應邀在華府的五角大廈及華盛頓俱樂部(The Washington Club)兩地,針對美國國防部全體高階軍官及華府智庫學者,進行深入而精彩的演說,內容含蓋美國在亞洲的戰略平衡、挑戰及國防預算大幅刪減之後的困局等等。這位曾經擔任過美軍在太平洋、歐洲及非洲三地司令部海軍司令的戰區指揮官,自今年5月就任至今已達9個月, 他也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對外大張旗鼓的宣誓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之後,第一位親手挑選的亞洲前線指揮官,其責任與影響力到底有多大,讓我們看看他對「美國今日在亞洲所面臨的挑戰」所歸納的演說重點,即可心領神會。
亞太規模有多大 亞太(The Asia-Pacific)實在不該簡單用”地區”(Region)這樣的名詞來描述,因為無論從它在地表上擁有的面積、地理上的複雜性、種族的多樣性、無限發展的可能性及區域安全的挑戰性等等,都不容美國用任何藉口來忽視它的重要性。今日亞太所含蓋的範圍可以用「從好萊塢到寶萊塢( Hollywood to Bollywood)」這樣的流行語來形容,也就是說從美國的加州到南亞的印度都在亞太的定義之中。在這個範圍內聚集了60%以上的世界人口,超過50%以上的全球陸地面積,橫跨多達36個國家。無論從文化、歷史、經濟、地理及政治上來看,這樣壯觀的多元性真是令人心生敬畏。在這個地區的國家當中,也有讓人讚嘆的條件。比如說; 全球三個最大的國家經濟體當中,有二個就在此地(中國與與日本),而且不久的未來可能還可能躍居全球第一(中國)。全球最小的十個國家經濟體當中,也有七個在此地,真可謂大小通吃。另外還包括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全球最大的伊斯蘭教國家(印尼),及全世界上最小的島國(諾魯)。 亞太目前是全球公認的經濟發展火車頭,就以去年為例,雙邊經濟活動高達8兆美元,雄居全球十大進出口國際港口當中,有九個在此地。亞太區域的海上運輸活動中,密集層度也是全球第一,其中半數以上的全球貨櫃在此週轉,70%以上的全球海上石油與天然氣運輸在此地急馳。 亞太的挑戰在那裡 從國防軍事角度來看,無論用什麼數據來顯示,亞太都是全球軍事化程度最澈底的區域。全球軍隊規模最大的10個國家之中,有7個就在此地。全球公認的8個擁核國家當中,也有5個在此地,而且還包含了最讓美國頭痡的一個(北韓)。當我們把這些統計數字一一加總起來,就可以獲得一個「獨特」且「難解」的亞太軍事戰略。這種複雜性是一種多重的挑戰,這種挑戰隨時可能引發衝突。除此之外,軍事外交還僅是亞太面臨挑戰的一小部份,另外還有影響層面更廣泛的其他挑戰: 一、氣候變遷: 日益惡劣的氣象模式和不斷上升的海平面將威脅亞太、 甚至整個地球。氣候變遷的損失和人類無法掌控的地震和海嘯,將繼續以無法預期的方式挑戰我們的智慧。2002年至2011年這十年間,全球共發生4130次自然災害,造成一百多萬人喪生,經濟損失至少在1.2兆美元。因自然災害成為災難受害者的風險中,太平洋島國萬那杜和東加共合國的災難風險係數最高。這兩年在亞太地區發生了一系列嚴重災害,包括災難性的日本大地震和海嘯及其隨後引發的核洩漏,以及對泰國造成嚴重影響的東南亞水災,另有菲律賓不斷發生的強颱肆虐等等,這些災害造成的損失高達3000億美元,占全球每年災害損失的80%。 二、跨國性的非傳統威脅: 這些威脅包括傳染病、 海盜、 恐怖分子和犯罪組織等等,另外還包含毒品走私、人口販運及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可能擴散。 三、歷史性的邊界和領土爭端: 由歷史軌跡而演生的邊境和領土爭端將會持續增加,例如近年來衝突不斷擴大的中日釣魚台島,及東南亞各國在南海諸島的主權爭議。未來在彼此共享的領域中,從領土、海洋到太空,甚至在網路空間的行動自由,將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 四、資源的競合: 水、糧食、能源的資源競爭將持續擴大。例如近年來中國在世界各地爭取原油供應、建築三峽大壩,中、日兩國的稀土之爭、水資源缺乏影響東南亞糧食生產等等。 五、朝鮮半島不穩定將持續: 位於朝鮮半島的北韓,目前是亞太地區最難以預測的”亂源”。不顧全球的反對與聯合國的制裁,執意發展足以威脅區域內國家的長程導彈技術,及逐步擴大核武能力的北韓鮮政權,將是本世紀初在亞太地區和全球安全環境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六、中國的壯大與印度的崛起: 成為全球經濟大國及區域軍事大國中國,和經濟快速成長,戰略地位日趨重要的印度,這兩個亞太大國不但是亞洲文化的起源地,更是未來帶動全球經濟的主要動力。如何引導中國及印度融入一個既定、 普遍及和平穩定的安全環境,這是美國軍事存在的關鍵因素。 七、缺乏集體安全合作架構: 亞太地區雖然有數個地區性的經濟與安全合作架構,例如東南亞國協、上海合作組織、 中日韓多邊安全會議等等,但並有像北約組織一般的集體安全機制, 沒有單一的管理機制及長期缺乏互信的環境中,衝突發生輕而易舉,但衝突的化解卻難上加難。二戰後的國仇家恨,在日本帝國主義劣根未消、亞洲諸國疑慮未除的情況下,難有集體安全的互信架構形成。
拼布被的比喻 洛克利爾上將用了一個美式鄉村風俗濃厚的名詞” 拼布被(Patchwork Quilt) ”來形容亞太各國之間的交織關係,到底什麼是拼布被呢?[1] 早期在美國移民拓荒時期,位於南方的農業小鎮時興編裁拼布被,它是藉由各式各樣不同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布料縫合在一起的被褥或布毯,雖是因陋從簡與就地取材,看上去五花八門極為搶眼,仍可在錯亂複雜中,發現它的實用性。用這種拼布被的特性來觀察亞太國家之間的互動關係,真是詼諧中不失寫實。亞太國家彼此特性懸殊,無論從經濟貧富上、意識形態上、宗教信仰上、語言文化上及國力強弱的極度不對等條件下,發展出相互依賴與相互牽制的政治體系關係,確實是獨一無二。美國與亞太這張”拼布被”的關係,就是建立在歷史的互動、利益的分享及經濟的互賴上。 對美國而言,在這樣複雜且挑戰程度如此高的地區,美國必須仰賴亞太”拼布被”式的安全平衡緊密關係,以維持相對的安定與和平。因此; 能不能在亞太各國之間建立足以應付與化解潛在衝突的安全環境(即使這種衝突是美國無力避免的),代表著美國面對亞太”挑戰”的成功與否,更代表著美國未來在國際社會的地位與價值。
後語: 美國國防部經常派遣或批淮美軍高階軍官或國防文官,主動參加與國防安全相關的國會聽證與智庫研討,以即席問案的方式,在第一時間化解民間對國防專業的疑慮。 尤其是美軍派駐海外的戰區指揮官與各軍種司令官,他們與國會中的民意代表及民間的智庫學者互動頻繁,在不涉及國防機密的前題下,隨時為國防政策提供完整正確的訊息,也吸收民間意見領袖的智慧與意見,達成雙向溝通與相互信認的目的。特別是由前線指揮官站上第一線傳達國防部的最新政策與戰略決策,使產、官、學界充份瞭解與支持國防與國家安全立場,也同時監督國防預算的落實程度,減少國防黑箱作業的偏差認知。當交流愈趨頻繁的同時,報章媒體膚淺外行的臆測報導自然減少,國防專業的深度研討與正面肯定,隨之增加。 回頭想想,身處在民主國會與自由社會架構下的台灣,國防專業不該由外行人來道聽途說或捕風捉影,我們有一流的將領可以為國防政策進行正確的說明與辯護。何不考慮師法美軍的做法,由各領域優秀的國軍將校,主動或應邀參與地方政府、民間智庫與國防工商企業機構所舉辦的各式講座與研討會,讓全民國防的理念不是單向的文宣,而是雙向與多向的互動、瞭解與支持。 Images from: http://www.cartonstock.com , http://www.pacom.mil [1] 拼布被(The Patch Work Quilt)是一種將小片織物拼縫在一起形成被褥的工藝。這種工藝歷史悠久,最早人們為了防寒而起源於古埃及和中國北方地區。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物資匱乏,最初是窮人將零碎小布、舊的衣服和窗簾等裁剪成布塊,拼接成床單、毛毯等生活必需品。隨著移民潮的興起,拼布又流傳到了美洲大陸,並得到了普及和發展。在早期美洲,由於移民的生活需要,拼布發展以實用為主。日本人將其發展成系統化與制度化的教學課程與師資培訓方法。結合了行銷,拼布不但在日本境內推展成功,甚至流傳到鄰近亞洲國家。現在,拼布已從廢物利用轉變為藝術創作,早已超出了實用的日常生活品的內涵,成了一件極具觀賞和審美價值的生活藝術品。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