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缺點真的無可救藥嗎?
2012/03/16 10:42:52瀏覽1706|回應0|推薦9

<卷1-4 缺點真的無可救藥嗎?>

「我看到人就害怕了,怎麼可能去幹記者?」「我連飯都不會煮,怎麼可能去開餐廳?」「我最怕跟陌生人說話了,怎麼可能當老師?」「我最不擅長考試了,怎麼可能去當公務員?」

「這個不會、那個不會,所以我不應該做甚麼……」,這常常是多數人的負面思考習慣。

好一點的人,多少還會加上一句---「還好我會這個、那個,所以我應該幹甚麼、甚麼工作好!」

多數人的思考習慣,真的都不太正面,除了負面表列,頂多就加上點正面表列。但真正願意正面挑戰缺點,考慮把弱項能力提煉成未來優勢者,真是聊聊可數。

為什麼人們都不敢挑戰缺點呢?這或許是因為逼自己做不擅長的事情,真的很痛苦。痛苦,人人之所惡;快樂,人人之所愛。能做自己擅長的事,當然才容易事半功倍、輕鬆愜意。

但問題是,如果快樂只有一陣子,而長遠的將來卻會蒙受痛苦時,為何不認真思考,一個人在職場上有哪些缺點是迴避不了的問題,勢必得正視它且及早改善缺點呢?

人當然應該做擅長且喜歡的工作,但這得建立於兩大前提之上:

第一、自己不擅長的能力,是不是職場不可或缺之能力呢?
第二、自己身上的缺點,真的是不擅長且無法改善的事情嗎?

如果在自己的職涯規劃中,不擅長的弱項能力將是阻礙發展的障礙,那勢必得想方設法搬開石頭,才有辦法快樂地在職場上繼續混。

如果你能再更一進步,在游刃有餘地做好工作之餘,順便又願意花時間充電,靠扭轉劣勢能力把負面不可能幹的領域,變成可勝任的工作時,未來的職場出路肯定更開闊!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格式塔圖片,也就是一張圖片往左看是鴨子,往右看則變成兔子。這就是所謂的「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theorie),或稱完形心理學。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譯音,意即「模式、形狀、形式」等,意思是指「動態的整體(dynamic wholes)。人類判斷事物常是心中對既定「形式」已有經驗,再根據經驗來判斷新出現的事物符合哪種「形式」。

完形心理學認為,我們是根據過去的經驗與印象,來判斷一個新事物。例如,我們對一朵花的感知,並非是從看到花的形狀、顏色、大小等感官資訊而來,重要的還包括我們過去對花的經驗和印象,加起來才成為判斷一朵花的重要依據。

我們對自身缺點與能力弱勢的判斷,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你為何認為自己學歷不好是劣勢呢?為何認為不會英語是自己注定無法突破的能力侷限呢?為何認為自己不擅長說話與上台簡報呢?為何認為自己不會寫企劃書,不能應徵企劃或行銷工作呢?

我們對自己能力的既定想法,往往成了一種「格式塔」,局限了我們對生涯發展的想像力與未來性。

缺點真的是缺點嗎?缺點真的無可救藥嗎?這兩件事情真的值得剛入職場的年輕人,好好深思體會一下。

一、二、三 別怕失敗 再試一次
首先,自己以為是求職缺點的「缺點」,是不是真會構成應徵不上工作的致命傷呢?這點一定要以開放的心態,多方蒐集資訊來搞清楚。否則自我設限,把自己關在矮牆裡而不願跳牆而出,豈不是很呆?

就好像身高未滿165公分、五官不夠美麗的女生,就不可能考上空姐嗎?這會不會是自己主觀設限呢?

第二,缺點真的無可改進嗎?如果是職場必備的能力,難道自己一輩子就要望塵興嘆,永遠不敢跨越能力障礙嗎?

自己認定自己一定考不上專業證照、無法說流利的第二、第三語言、無法成為頂尖業務員或學會新能力的人,絕對是自我設限。

你沒試,怎麼知道自己不能呢?試一次不行,怎會知道第二次不行呢?如果三次、四次都學不會,那至少也弄清楚了一件事---相關不擅長領域的工作,絕對不要去碰;或者,找別人協助做!

(待續)

---本文摘自為什麼小弱雞在職場最紅?=改善工作缺點的祕方一書

延伸閱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44844

王志鈞

2012/03/016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lon8888&aid=622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