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義大利朋友與維大力同事
2010/05/17 12:11:38瀏覽4011|回應0|推薦11

<義大利朋友與維大力同事>

有一則汽水廣告,找來黑人演員發出"維大力"的音,結果卻老是說成"義大利"。

義大利與維大力,音差不多,但內容差很多。自從前幾天寫了<別把同事當朋友>一文後,網路引發廣大影響與瀏覽率,讓小弟深感恐懼,擔心大家以後都不找同事吃飯、聊心事,而把公司變成冷凍庫,那就慘了。

義大利,是指交友當交"義"大於"利"之友,以免誤把泛泛之交的同事當成好友,掏心掏肺,最後弄得自己五臟不全。

維大力,則是指職場好同事具有維持職場競爭力的作用,因此為了維持職場競爭優勢,妥適經營同事關係,就如吃下職場大補丸一樣重要。

這篇文章,就是要來談如何經營維大力同事。

首先,同事關係不是相敬如"冰",更不是相"競"如冰。在貌合神離、彼此都不講話,到虛與委蛇、私下彼此競爭如水火,都是兩種不太正常的極端關係。

再說一次:彼此都不講話,連正眼都不瞧,到彼此互相打探軍情、私情,暗中較勁不斷,都不是很好的同事關係。好的職場關係應該是有點黏、又不太黏。飯煮太稀了,米粒黏不起來,或者太緊密了,咬下去變硬梆梆一塊,相信都不是好米飯。

好米飯應該是每一顆米粒都蓬鬆軟Q,而每一米粒間又飽有自由呼吸空間,但又不到夾起來散落一地、粒粒拉拉的鬆散狀,更不是一團黏塊。

相信老闆或主管經營團隊,也希望是經營出團隊能協同作戰,彼此有合作、又有競爭的關係。這就是多數主管既要鼓勵同事競爭、爭第一名考績,又要下班後帶隊吃喝玩樂,安撫和團結士氣的關係。

職場主管的績效好壞,全在這煮飯功夫---有點黏、又不要太黏;有點內部競爭、又要團隊槍口一致對外!

好啦,扯遠了,重點還是喝維大力的基層員工,而不是生產汽水罐頭的老闆(維大力老闆,別忘了付我置入性行銷費用,匯款帳號...)。

員工為何要搞好同事關係呢?因為這是協同作戰的必要條件。沒有一個職場上的人可以埋頭苦幹,包括研究人員也得搞好人際關係,否則研究費用就沒著落。職場不是單兵作戰,而是一夥人一起衝向戰場。如果你不和同事間打暗號、搞好默契,別人還沒衝你就上戰場開槍,豈不死第一?(衝太快還罵同事出賣你,這就沒啥道理了)

第二、同事關係是創造個人業績的溫床,千萬別搞壞。想一想,為什麼許多公司的績效考核都強調360度考核?要讓你的上頭長官、平行同事與下頭部屬,一起評量你呢?因為你的績效是和同事們一起創造出來的,好前鋒也得有好後衛傳球,才能締造明星球員的威風。

所以,為了個人考績著想,我們能不搞好同事關係嗎?能不主動經營良好的職場情誼嗎?

簡單來說,一者避免被出賣,二者積極尋求團隊合作以創造共好績效,是我們必須把同事當成好哥們、好姊妹的重要理由。但好哥們、好姊妹是酒肉共好關係,絕不是心靈上蠢蠢的愛。

經營義大利朋友,可以兩肋插刀、義不容辭、掏心掏肺、傾囊相助。

經營維大力夥伴,則請冷靜思量、綜觀全局利弊得失,再決定該維繫怎樣的人際互動關係,以下好自己在職場上的棋。

請注意,我用維大"力",而不是維大"利"來說明同事經營的技巧,無非是想提醒,同事關係不是只有"利益",重要的是團隊的"力量"----只有在一個團隊績效強的地方,個人的績效才會被凸顯;只有老闆有前途,自己的升遷才會有力量。

最重要的是,大家一起搬水喝,每個人才會喝到最多的水。這就是維大力同事在職場上的重要性。

為了交往到有利或有力的維大力同事,底下是幾個經營方針:

1、要跟有前途的同事打好關係,無論他多麼倨傲都要容忍一下,因為將來才有被提攜的機會。

2、要跟愚蠢又績效不好的同事打好關係,無論他多蠢、多笨都一樣,因為這往往是老闆的親信、密探(不然怎麼會進公司、又不被開除呢?笨蛋!)

3 、要跟大嘴巴同事搞好關係,當一個好聽眾,因為他會視你為舒適圈內的人,你就比較不會被八卦流彈射到了。

4、要跟木訥老實的同事打好關係,因為往往這種人是最好的同事,會在你加班時陪伴你而不會棄你而去,明天又搶了你的功勞。

5、要跟熱心助人的同事打好關係,因為他們往往是職場大哥大與大姊大,所以一定要拜碼頭、求一個心安。

6 、別忙著跟公司黑人撇清關係,因為有可能他一陣子以後又會紅起來。紅與黑,要根據職場做事原則來判定,而不是根據當權主管的臉色。(當然也別跟黑人走太近,除非你也想進冰櫃苦守寒窯)

7、.... 好啦,以上數點,應該可以點出職場同事的重要交往原則了,其餘就請舉六反十八,自己推演出十八套劇本囉。

預祝每個上班族朋友都有義大利知己,也有一群維大力好夥伴!

王志鈞 外星地球人http://tw.myblog.yahoo.com/ufo_baobao/

2010/05/17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lon8888&aid=404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