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舊規則不見了,新規則在哪裡?
2014/10/04 14:02:12瀏覽2450|回應1|推薦13

<舊規則不見了,新規則在哪裡?>

最近天下出版社邀請我試讀一本書,書名叫<動態競爭優勢時代 - 在跨界變局中割捨+轉型+勝出的策略>,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教授莉塔・岡瑟・麥奎斯(Rita Gunther McGrath)。

我一直認為台灣的大型出版社有兩個習慣不是很好:第一,他們總認為找人試讀是一種恩惠,接到指令者應該感激涕零地感謝這種恩寵;第二,他們也認為洋和尚比較會念經,因此,多找老外來教我們如何轉型,是出版社協助台灣經濟轉型的一種偉大使命。

我自己的觀察認為:

第一,台灣社會缺的是閱讀風氣,大型出版社應該多把心力花在鼓勵平民老百姓來讀書,而不是找部落客來試讀。(付費找我試讀,我是不幹的;沒付費的話,就請容許我說真話!)

第二,台灣的中小企業其實都很會鑽、很會轉,不會轉的往往是大型企業和政府官員。大型企業受到以前成功經驗的制約,往往難以轉型;政府官員則與市場有點距離,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轉了,當然難以教導別人轉。

這本書的作者,瞄準的閱讀對象當然是大型企業,而非小型企業。這是讀者閱讀這一本書時,應該先有的認知。(不只這本書這樣,很多財經暢銷書其實都是作者寫給歐美大企業的經理人看的,並非中小型企業,如果台灣的閱聽者沒有這個自知之明,可能會用錯策略,把自己的公司先搞死)。

這本書的重點在談,為何過去企業界所仰賴的競爭策略或競爭優勢策略,突然在21世紀失靈了?

也就是說,傳統的企業管理理論認為,企業應聚焦優勢產業,取得優勢位置後,之後就會因市場擴張而取得經濟規模優勢。後續只要持續保持這個競爭優勢,企業就能持盈保泰,穩穩保持獲利優勢。

但今天這個時代,是一個跨業競爭的時代,也可以說是產業變動劇烈的時代。保持如何在一個市場當老大的贏家策略,往往會因這整個市場都消失了,老大還坐在突然失去舞台的寶座上,不知該如何揮拳?也不知該對誰揮拳?

作者莉塔認為,過去我們相信的組織經營模式有嚴重缺陷,持續競爭策略的概念已經過時,在一個產業內把競爭對手打趴掉的方法,將無法因應跨業競爭時代的新挑戰,因此,企業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持續贏,而是利用短暫的贏,去交換下一個贏。

企業在短暫優勢下,現有模式永遠都面臨著壓力,這表示優勢需要改造與更新。當優勢耗盡,機會開始消失時,割捨往往比創新更為重要!

作者認為,割捨優勢(亦即放棄耗盡的機會)對事業的重要性,和創新、成長、開發一樣重要

創新、變革,其實已經是十年來的主流思維,這本書最大的驚奇點,在我看來是在呼籲企業經理人放棄捍衛優勢到底的思考習慣,而要習慣經常正式地、系統化地結束優勢。但結束優勢並非關廠、裁員,而應該及早培養企業與員工的跨業經驗,及早輔導轉型向另一個在既有優勢下可以延伸的領域。

這話有沒有道理呢?當然有道理。但是對中小企業來說,這套理論的幫助大不大?

我認為不大,因為小企業的資源有限,在既有的優勢下,很難再有額外的資源去轉型或變化出新的優勢。簡單來說,小企業的割捨,就是結束全部,而非優雅地離場、轉進。

再者,台灣的企業以幫歐美品牌廠接單、代工為主,並且是以規模優勢在創造廉價代工的機會。如果歐美品牌廠在終端市場失去了競爭優勢,還可以及早在品牌優勢與良好顧客關係下進行轉型佈局,但是對外圍OEM與ODM廠來說,舊有的優勢一萎縮,就是整串產業鏈掛掉,代工廠如何用原有為單一產品(業)規格打造的生產線來轉型佈局新產品(業)的接單能力呢?

台灣中小企業的特性是:老闆辛苦創業十年,再坐享豐收期約十年,然後在產業轉型、衰敗期的第三個十年,坐以待斃。(但坐以待斃的是公司,不是老闆,因為老闆剛好進入60歲的退休期,可以順勢退休,抱錢走人,並關掉工廠即可。)

前面講的十年一階段,在現實層面中,應該說是五年。三個五年加起來,剛好就是台灣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約十五年。

台灣的企業結構讓企業老闆不需要思考優雅轉型的問題,只有少數想要做百年企業者,會在企業二代、三代接班下,開始進行轉型。

換句話說,轉型從來不是台灣的企業經理人需要關心的事情,企業經理人盡忠職守去幫老闆佈局轉型的策略,通常也不會贏得老闆青睞。(老闆的想法往往是:轉型是我兒子、女兒該思考的事情,總經理領了我的錢,就得好好將本求利,想辦法在萎縮的市場中再擠出錢來!)

但是這樣一本我認為不太適合台灣企業經理人或中小企業老闆(大企業經理人除外)閱讀的書,我為何還要大費周章地介紹呢?

我認為,台灣廣大職場工作者都應該好好閱讀這一本書才對,並且要善用割捨的觀點,把已經失去優勢的企業老闆給開除掉!

傳統台灣上班族總有一種要盡忠職守、穩定工作的思考習慣,並且喜歡找已經具有優勢競爭地位的大公司待著。但我認為,產業變遷如此劇烈,如果看到自家公司已經逐漸走向關廠歇業之路了,自己還盡忠職守、非要領取老闆給的資遣費不可,那不是跟自己的前途過不去嗎?

在一家公司待一輩子的想法,不能說不對,但不對的地方是,只想靠一種工夫在一家公司混一輩子,那就大錯特錯了。

一家公司能一直存活,代表的是這家公司有變形、轉型能力,內部員工如果能跟著轉,自然能持續坐領高薪。

但一家大公司若失去轉型力,員工就算原有工作技能再厲害,又有何用呢?

從員工觀點看,如果公司倒了,但對一個具有多重工作經驗與跨業經驗的人來說,只要他懂得聚焦優勢,再為自己尋找轉型機會,應該也會續保就業力。但如果能夠及早佈局轉型機會,應該更好。

我認為,公司就算倒了,這種員工應該還會在其他領域更上一層樓,這才是善用割捨+轉型策略而在變局中勝出的一種聰明人。

這本書作者在最後一章(第七章)"短暫優勢對個人的意義"中談到(以下摘錄該書段落):

----------------------------------------------------

準備好面對失業,不只是更新履歷表而已。....讓自己振作起來以後,下一步就是規劃策略。我會從收集職業顧問麥爾斯所謂的"求職者工具包"開始做起。他建議,那個工具包裡應該包含以下東西:

一、書面列出你的成就。

二、定位宣言。

三、專業傳記:以第三者觀點敘述你的職業生涯,篇幅是一頁。

四、目標公司的清單:列出你想進去的公司。

五、人脈清單。

六、一組專業推薦人。

七、推薦信。

八、人脈往來計畫。

九、追蹤系統。

十、履歷表。

你可以看到,準備行動並非小事,但能轉換職業生涯很重要。

----------------------------------------------------------------

簡單來說,市場秩序在變,贏家策略也在變,職場上班族同樣也面臨舊規則不見了,新未來卻不知在哪裡的困境。但對於喜歡閱讀、喜歡思考,並有危機意識的上班族來說,我覺得變化才是機會的開始。我自己過去十年也受惠於此甚多。

對於不愛閱讀的年輕人來說,寫這篇文章有兩個用意:

第一、要多讀書。

第二、要會讀書。懂得舉一反三,用到自己身上,而不要隨著出版社的出版方針起舞,否則一定會搞到大舉變革旗幟,最後弄到自己成為老闆的眼中釘而不自知。

王志鈞 台灣職場&財經作家

2014/10/04

P.S.歡迎邀請作者前往企業內部進行公益演講分享: http://solon8888.pixnet.net/blog/post/336446537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lon8888&aid=17859125

 回應文章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閱讀風氣
2014/10/07 09:28

台灣社會缺的是閱讀風氣,

一針見血,

如何改進,

願聞其詳。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14-10-08 09:25 回覆:
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