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27 11:17:34瀏覽2924|回應0|推薦8 | |
我想,大部分的人只要有一點點的地理概念,聽到德里,第一個印象一定是:『印度的首都』 ,沒錯,這裡就是印度的首都,當然如果你要再細細瞭解什麼是新德里、舊德里,那就請參考一下我的印度生活:印度節日 - 獨立紀念日。 其實,德里在古早以前並沒有那麼的重要,充其量,也不過就是個小城邦的所在地。在歷史上的發展,跟中國的北京、西安、南京的狀況是完全不同的。成為一個大國(蒙兀兒帝國)的首都,距今不過僅僅不到500年的歷史,而且,在成為首都之後不久,帝國所能控制的區域,僅僅不過都城週邊。 因此,德里之所以成為今日的德里,完完全全都是由蒙兀兒帝國而來。若是當初沙賈汗(就是蓋泰姬瑪哈陵的那位皇帝)沒有將首都遷至德里,那今日的德里或許只是歷史上的一個小城市。 歷經數百年的經營,加上英國人從1900年起規劃、建設的新德里,現在的德里,有著大國首都的氣勢,也有歷史的刻痕。兩種風格相互交替,讓你在城市中,有如不斷穿梭在現代與過去。 來到德里,第一站,不妨來到蓮花寺平靜一下心靈(其實就是先穩定一下心情,避免被待會會看到的『歷史刻痕』嚇壞了)。
蓮花寺,其實不叫蓮花寺,他是『巴哈教(Bahai)』的一座『靈曦堂』,全名叫作:『Bahai House of Worship』,主要是因為建築的外型宛如一座蓮花,因此被暱稱為『蓮花寺』。 但其實,這不是寺、也不是廟,這是一個讓信徒『冥想』、『靈修』的一個場所。這座完成於1986年的建築物,其實只是巴哈教興建的其中一座。而巴哈教原為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一支,但其教義已經跟伊斯蘭的觀點不太相同,因此脫離自行一派。沒有經文、沒有神職人員,只有一座靈曦堂供信徒冥想。目前全世界共有七座靈曦堂,而在印度德里的這一座是最新的一座。建築造型為蓮花狀,象徵純潔與平等。九邊型則是象徵完整、一致與團結。 這座建築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為其本身建築形式之優美,而非其宗教因素。因此,來到這,不妨細細欣賞建築。 而在參觀完蓮花寺之後,離其最近的一個景點就是『胡瑪雍墓』了。坐上小Auto(就是嘟嘟車啦),約莫十分鐘左右就到。 胡瑪庸,蒙兀兒帝國的第二任皇帝。傳說在其尚未成為皇帝之前,曾經生了一場大病。他的父親,也就是帝國開創者,阿爾巴大帝向上天祈求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來交換。結果,胡瑪雍病好了,他的父親卻因此病倒了,並在不久之後駕鶴西歸。 成為帝國第二任皇帝,胡瑪雍過的並不是叱吒風雲的帝王生涯,相反地,他被敵國比哈爾打敗,逃亡伊朗。在伊朗得到波斯王國的支持,招募到一隻波斯軍隊,在1545年攻佔喀布爾,而在1555年,終於擊敗比哈爾,並佔領德里,重新立起蒙兀兒帝國的大旗(陵墓展示區中有他的一生旅程。不過,講旅程是好聽啦,其實就是流亡路線啦!)。不過,更令人訝異的,居然在隔年(1556),胡瑪雍居然從圖書館樓梯上跌下來摔死,結束他『傳奇』的一生。 胡瑪雍的陵墓,建於1570年(人家才4年就蓋好入住,怎麼中國古帝王陵寢要蓋那麼久?),臨雅穆納河。這是印度第一座花園陵寢,融合伊斯蘭教及印度教建築風格,泰姬陵德建築規劃,也是參考這裡的喔!(怎麼感覺好像在推銷建案)。在1993年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相比較我唯一看過的中國帝王陵寢(明孝陵),講宏偉跟排場,天差地遠。但這座陵墓呈現出當時帝國回教、印度教的藝術結合。典型的回教建築,鑲以印度教的藝術風格,整體看起來相當舒服。尤其在窗格部份,一刀一刀鑿出的細緻窗格,透過日光的照射,讓陵墓內充滿不同的光線圖案。 陵墓內的天花板,更是繪以細緻的回教、印度教花紋。搭配窗格透入的陽光,讓你抬頭驚豔、低頭驚喜的感覺。不過,最舒服的還是坐在陵寢座台上,看著底下的花園,吹吹微風,讓人忘了這是一座陵寢,反而以為這是一座有著美麗花園的『寺廟』。 不過,胡瑪雍墓還有一個好笑的綽號:『胡瑪雍宿舍區』。為什麼呢?因為,胡瑪雍墓不是只有他自己而已,還有他的親信、愛妃、兒子,甚至還有他的理髮師,加上旁邊還有以前蘇丹王國的國王陵寢(Isa Khan's Tomb),整個陵墓區,我想晚上應該熱鬧得很吧!
|
|
( 在地生活|亞洲 ) |